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0 16:53:50

文档简介

难忘九一八
一、选择题: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柳条沟事件的发生 B、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C、中国军队技术装备落后 D、蒋介石正在忙于内战
4、“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这是指哪个事件(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者采取的政策是( )
A、坚决抵抗 B、谈判求和 C、不抵抗 D、投降
6、西安事变斗争的对象是( )
A、日本侵略者 B、美国 C、蒋介石 D、共产党
7、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日本反动的“一·二八事变” D、七七卢沟桥事变
8、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张学良和蒋介石争夺国民党领导权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C、通过武力方始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
9、“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早想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这是1936年如右图所示的爱国者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日电文。同年他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初步形成。你知道这位爱国志士是谁吗?( )
A.张学良?????????????????? B.毛泽东
C.蒋介石?????????????????? D.周恩来
10、西安事变后,中共派谁做代表赴西安参加谈判( )
A、周恩来 B、叶挺 C、张闻天 D、陈毅
11、、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A、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
12、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避免了新的内战
二、填空题:
13、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有预谋的制造_____________事件,第二天占领______________四个月时间,陆续侵占整个__________________。
14、面对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退的东北军组织起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和赵一曼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开始了。
三、材料分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上述密电是何人给张学良的?
(2)、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进行什么行动?
(3)、当时张学良是否服从了上述密电?其后果是什么?
(4)、日本于1932年在东北建立了什么政权?其目的是什么?
16、材料一: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
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 ——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材料一:“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穿孔 。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世纪老人张学良》
材料二:2001年10月14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在美国夏威夷因病逝世,享年101岁。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0月15日发给张学良家属的唁电,称张学良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1)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是同1936年他与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的什么事变有关?
(2)概述这一事变的简单经过。
(3)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四、改错题:
18、找出文中的史实错误并改正:
1930年9月18日,日军借口柳条湖事件攻占沈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北三省沦陷。此后,日军的侵略魔爪又伸向华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参考答案:
一、ACBBCCBBAADC
二、13、柳条湖 沈阳城 东北三省 14、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局部抗战
三、15、①蒋介石;②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造成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③是,结果是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落到日本的铁蹄之下。④伪满州国政权;掩饰其侵略行径。
16、(1)诬蔑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压迫所致,日军出于自卫。目的:掩盖其侵略罪责。真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政策:不抵抗政策。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根本原因: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认为共产党是对其统治的最大威胁,先要集中兵力进攻红军。
17、(1)西安事变(2)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经过中共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3)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了挫败亲日派企图扩大内战,以利日寇的阴谋,争取蒋介石共同抗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四、18、把“1930年9月18日”改为“1931年9月18日”;“全面侵华战争”改为“侵略东北的战争”;“伸向华南地区”改为“伸向华北地区”。
难忘九一八
一、选择题:
[2011?杭州]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C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011?聊城]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时刻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距今( A )
A.70年 B.80年
C.90年 D.100年
[2011?盐城]八十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俄国割占库页岛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011?青岛]“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 A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11?六盘水]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开始于 ( A )
A.1931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7年
[2011?岳阳]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A )
A.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七七事变
[2010?铜仁]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七七事变
[2011?烟台]“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D )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2011?巴彦淖尔]南京是历史名城。 下列历史事件没发生在南京的是( D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华民国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D.九一八事变爆发
[2011?南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时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A )
A. 张学良 杨虎城 B. 刘伯承 邓小平
C. 周恩来 彭德怀 D. 李宗仁 佟麟阁
[2011?汕头]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B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2011?吉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的爱国将领是( D )
①张学良 ②杨虎城 ③李宗仁 ④傅作义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11? 泰安]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B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平型关大捷
[2011?岳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A )
A.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11?西宁]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次历史事件之后( B )
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
[2011?聊城]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D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2011?嘉兴]寻访古迹、实地考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古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C )
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③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 ④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1?株洲]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A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2011?乌鲁木齐]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 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B )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二、非选择题:
[2011?丽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 线。
(1)材料一革命纲领中反映“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而真正实现这一“民生”愿望的历史事件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并由此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
(3)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联合其他党派逐步推进民主革命进程的?“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难忘九一八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柳条湖事件
B.皇姑屯事件
C.东北易帜
D.马神甫事
2.在上海率军抗战,多次打败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的爱国将领是(??? )
A.张学良、马占山
B.杨靖宇、赵一曼
C.冯玉祥、吉鸿昌
D.蔡廷锴、蒋光鼐
3.伪满洲国的首都是(??? )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上海
4.伪满洲国的建立是在(??? )
A.1931年
B.1932年
C.1938年
D.1930年
5.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人是(??? )
①杨靖宇②周保中③李兆麟④马占山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为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上文是蒋介石给谁发的密电?
(2)这一政策造成什么恶果?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B。解析: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熟悉历史时间的能力。C、D是干扰项,A项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是伪满建立的时间。
5.C。解析:
该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归类分类的能力。题中④“马占山”是国民党军队中第一个举起抗日大旗的爱国将领,①②③三位是“抗联”的领导人,正确答案是C项。
二、(1)给张学良的密电。(2)东北军撤入关内,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难忘九一八
一、选择题:
1.小华是辽宁沈阳某初级中学二年级学生,每逢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的一天,都能听到长长的警报声。这是警醒人们,不要忘记(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九一八战争
2.为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 )
A.四一二事变 B.七一五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西安事变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是( )
A.不抵抗 B.片面抗战
C.顽强抵抗 D.不表态
4.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主要是为了( )
A.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 B.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与中国共产党友好相处 D.打回东北去
5.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中国国民党 B.广大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6.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这表明了( )
A.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已不存在
C.蒋介石摒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
D.英美与日本完全对立起来
7.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很快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
8.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D.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
9.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
A.国民党内亲日派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
B.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C.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D.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作的努力
10.“从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不包括( )
A.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依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制定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依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
D.两次克服党内严重错误,使革命转危为安
1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B.打败南京国民政府
C.与国民政府进行合作 D.维护东北军的利益
二、简答题:
12.简述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并说明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它的正确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 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材料一中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什么事件?“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哪个国家?
(2)材料二中指出“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D 6.A 7.C 8.B 9.D 10.B 11.A
12.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意义: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13.(1)西安事变,日本。(2)含义:如果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则国共两党从此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中国革命就由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对策: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