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23: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三单元
单元总览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第1课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本文根据屠呦呦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拉斯克医学奖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精髓: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相悖:意思是相违背、相反。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熔点:晶体物质开始熔化为液体时的温度。
振奋人心:某件事使人振作奋发。
福祉:福气;幸福。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衷心·忠心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本文简介了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的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歌颂了他们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为人类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类传染病所做出的革命性贡献。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1.文章第四段中说:“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为什么
提示: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②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而且,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提示: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②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三】 体会科学精神和品质
3.在屠呦呦身上凸显出了哪些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
提示: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研究不辍,并勇敢地做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的志愿者。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屠呦呦及其团队通过人海战术,用5年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研究过程历尽艰难辛苦。2011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纵观这一科研过程,屠呦呦及其团队所具有的这种科学家精神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迪意义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提示:观点1:科研路上没有坦途。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脱不开关系。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尽管屠呦呦已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观点2:要勇于担当,肩负历史使命。我国青蒿素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屠呦呦团队在这方面的长期投入,亦如南仁东之于FAST工程建设、黄旭华之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其初心所愿,皆为国计民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锤炼语言的“科学味”
本文作为一篇自然科学论文,用语准确、简洁、严谨,具有语言的“科学味”。如“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中的“羟基”“衍生物”,属于专业术语,体现了科学论文的准确性、严谨性。那么如何锤炼语言的“科学味”呢
1.用语要准确严谨。议论文的准确严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把握语言的分寸感;②用词贴切,用句规范;③恰当地进行修饰与限制。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用语要简洁。简洁就是要做到文约而旨丰,词简而理周,这就需要在深刻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在精练上下功夫,使文字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在议论文中,即使是叙述事实、援引事例的部分,也基本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在叙述后,必须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抽象道理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事物的内部。
3.语言要鲜明生动。枯燥的语言让文章面目可憎,而生动的语言则使文章熠熠生辉。优秀的议论文语言,不仅具有极强的逻辑力量,更能寓理于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在论述类文章中,活用句式,可以使议论充满韵律;巧用修辞,可以让议论形象活泼;引用、化用诗词名言,可以增添文学底蕴,使文章言简意丰,具有古典美、含蓄美。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以“门与路”为话题,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段。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我来尝试
答案示例:门与路是人生的象征。门是路的终点,路又是门的起点,门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终止,路又在等待着我们开启新的征程。要在门和路的交替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必须踏实走路,努力敲门。别以为马云光用网络搞营销就可以整出个电子商务,别以为乔布斯啃口苹果就能创造他的“苹果”帝国,别以为马化腾光靠复制就造就了如今的腾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们敲开胜利之门时光鲜亮丽的一面,殊不知多少人经过荆棘之途,满身伤痕,多少人努力敲门而大门紧闭。
人们获得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所谓的人品爆发,而是脚踏实地,走在人生之路上,千回百转,才敲开成功之门。
第2课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加来道雄,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著作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与本课相关的是“平行宇宙”与“多维空间”理论。“平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平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
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一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个一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已经可以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如十维或更高)空间理论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
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的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起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人们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和谐的)。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畏葸:畏惧。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两件事——对鲤鱼世界的观察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展示了自己训练思维和磨炼心志的教育历程。这两件事引导作者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作者旨在通过这一过程的介绍让读者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立志为科学献身,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1.文章开篇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通过阅读课文,你能找出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吗 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些事例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
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的事例。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态度,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提示:童年的两件趣事是:①观看水池中的鲤鱼,想象鲤鱼世界。作者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表现了他的毅力和恒心,这也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在高中时代,“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的事例。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态度,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想象十分有趣,他从鲤鱼的角度来反观世界,那么“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来说明什么呢
提示:(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④“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知识窗
科普文写作常用的三种手法:
①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③把科学知识和故事结合,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增加趣味性。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3.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三】 体会科学精神和品质
4.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提示: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验证,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功。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
5.课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象,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的求知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提示: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启示我们要注重实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从加来道雄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至关重要
提示:观点一: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观点二:兴趣。一个真正的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不可或缺。作者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记叙了自己对爱因斯坦遗留的未完成问题的痴迷探究。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才引导作者一步步走进了理论物理的殿堂。
观点三:实验精神。有了想象力,有了兴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条件,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作者叙述自己建造云室、制造电子感应加速器等,都是在向我们说明实验精神的重要。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如何让描述生动
科普文除要求严谨的科学知识外,还要求语言描述生动,如课文中描述“鲤鱼科学家”被放回水池后的情景,给人以“设身处地”之感。描述生动,就是在描写和叙述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力求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其基本方法如下:
1.添加修饰成分。给叙述性的句子增加恰当的修饰性成分,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明确。如文中鲤鱼科学家说:“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运用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描写形象、生动起来。比喻、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都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3.写感觉用想象。运用想象写感觉,通常借助通感的修辞,使语句生动,具体可感。
4.描绘心理活动。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十分有趣,如果我们以动物的眼光来观察人类,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假如有一位“动物(狗、猫、鸡、燕子等)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的某些行为,它写了一篇“科普文”《人类行为之谜》。你替这位动物“科学家”做一回代笔人怎么样 200字左右。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我来尝试
答案示例:作为和人最密切的狗类一员,我的观点也许能代表我们这个族类对人的看法。虽然他们的许多行为在我们看来奇奇怪怪,但我们已经试图寻找答案并获得了部分答案。比如他们叫的声调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他们喊出“狗”这个词,那是在寻找我们或想与我们交流;他们说出“回去”这个词,那是他们想独自待一会儿,不让我们跟随监督。但我们思考了很久却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我们柔软的脚掌可以走任何道路,而他们柔软的脚掌却需要套上一个他们叫作鞋子的东西。由此看来,他们在进化和适应能力方面,显然比我们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