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语文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20: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小学六年级毕业教学质量监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每小题1分,共6分)
1.时光飞逝,①zhǎ yǎn( )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这六年,我们有过②pái huái( ),有过③tàn xī( ),但我们始终④mù biāo( )明晰,或与⑤shū jí( )为友,或在运动场挥洒汗水,或是参加劳动实践,不断完善自己,为的是将来能在不同 ⑥lǐng yù( )有所建树。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8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诲(huì) 戛然(jiá) 憎恨(zēng) 媲美( pì )
B. 粳米(jīng) 惩罚(chéng) 勾当(gòu) 筵席(yàn)
C. 连累(lěi) 信笺(qiān) 慰藉(jiè) 潜力(qián)
D.负荷(hè) 膝盖(qī) 嫉妒(jí) 翘首(qiáo)
3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叠 脉搏 道貌岸然 披星戴月
B. 妨碍 浪费 有口皆碑 金碧辉煌
C. 辐射 松弛 愤发图强 束手无策
D. 气概 和谐 无可奈何 顾名思义
4.下列文言文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为(认为)是其智弗若与 B.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鸿鹄)。
C.孰为(因为)汝多知乎 D.通国之(助词,的)善弈者也。
5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好文章是婉转的音乐,让人回味无穷。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C.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一样,我毕恭毕敬地向叶老师行礼。
D.初夏的榕城,绿柳如茵,莺歌燕舞;五月的福州,榕树吐翠,落叶知秋。
6.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阵风太大了,大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我国许多习俗都蕴含吉祥的寓意,比如: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团团圆圆。
C“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句话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
7.下列选项中名著作品、作者、国籍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童年》-高尔基-苏联
B.《战争与和平》一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C《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D.《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士
8.下列书法作品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作品《三门记》 B.柳公权的作品《玄秘塔碑》
C.颜真卿的作品《颜勤礼碑》 D.欧阳询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骆驼公交车”,通常由卡车头加一节装有座位的金属车厢组成。
B.下午开大会时,李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C在《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经过了一片珊瑚海,这片珊瑚海就是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浅水大陆架附近的大堡礁。
D.只要我们能够珍惜时间,细心观察--观察妈妈眼角的皱纹,观察爸爸手心的厚茧观察阳台上绽放的蝴蝶兰……就能够写出很多熟悉而有趣的文章啦!
10.下列将画横线句子插人语段正确位置的选项是( )
如果不得要领,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①我十分赞同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②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③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人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④读书可能不会让你功成名就,不会让你前程锦绣,但一定会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A. 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
三、句子填空。(第11题每空0.5分,12-14题每空1分,共8分)
1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___________了,如_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___了。(《匆匆》)
12.漫步在古诗词的百花园中,“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品出了诗人浓浓的生活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13.生活的道路充满选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节俭的生活,需“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选择陪伴来表达我们的爱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创新,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拘泥于旧制。正如《淮南子】中所言:“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33分)
四 文言文阅读(7分)
愚人食盐
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②已,更③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④有盐故⑤。少有尚尔⑥,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⑦食盐。食已口爽⑧,返⑨为其患。
【注释】①昔:从前。②闻已:听罢。③更:再次。④缘:因为。⑤故:原因。⑥尚尔:尚且如此。⑦空:空口。⑧口爽: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⑨返:同“反”,反而。
15.(2分)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更为益盐:
(2)返为其患:
16.(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的意思。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
17(2分)通读全文,关于这个故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诉我们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可能变成谬误。
B.告诉我们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C.做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的原则
D.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五、说明文阅读(12分)
福清光饼
①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廉价简单的小吃之一。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与抹了油加了调料的北京麻酱烧饼、江苏黄桥烧饼等相比,既无档次,又没味道。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
②这种特殊方法制作的福清光饼有着四百年的历史。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进驻福清平定倭患。为了袭击敌军,及时歼灭倭寇,军中常常不举火烧饭,而由戚家军士兵自制北方烧饼当作干粮。这种烧饼便是福清光饼的原型。后来,兵士们发现烧饼虽可充饥,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发生便秘。聪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团中加进食盐增加口味,加进碱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润胃肠,可去燥火。这种改良了的烤饼成了戚家军士兵喜爱的干粮,为戚家军全歼牛田(现名:龙田)据点的倭寇立一大功。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平倭的业绩,便把这种烤饼称之为光饼,据说多高明的福清光饼师傅也只能在福清才能烤制出这种酥脆喷香的福清饼,一旦离开福清到其他地方烤制,饼也就没那么香,那么酥了。有人说这跟福清的水质有关,也有人说也只有用福清山地里采集到的松针当燃料,才烤得出那么香的光饼。福清光饼选料精良,制作方法特殊,看着金黄悦目,闻着喷香诱人,吃着酥脆适口,远非四川麻饼、北方烧饼可比,光饼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食盐和碱,加水揉成面团。捏成饼状,拍上芝麻,中间打孔,稍醒发后,放入事先烤红的特制的饼炉内,再用当年新采的松针点燃烘烤到酥脆再铲下。
③福州市区卖光饼的小店,都是门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饼却是由作坊做好分发给小贩去卖,所以,在福清,沿街到处都可见卖光饼的小摊。那小摊上的光饼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头一景。
④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而福清人做光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他们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金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最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18(2分)要论“津津有味”,略胜一筹的是( )
A.北京麻酱烧饼 B. 四川麻饼 C.江苏黄桥烧饼 D. 福清光饼
19.(2分)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廉价简单的小吃。( )
(2)在福清,人们把饼面没有梦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 )
(3)“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平倭的业绩,便把这种烤饼称之为光饼。”这句话讲述了福清光饼名称的由来。( )
(4)“福清光饼选料精良,制作方法特殊,看着金黄悦目,闻着喷香诱人,吃着酥脆适口,远非四川麻饼、北方烧饼可比。”这一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福清光饼味道好。( )
20(2分)认真读文,把福清人制作光饼的过程补充完整。
做好饼胚--( )-( )-烤饼
21(3分)文章第2自然段引用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分)文章第4自然段中,作者说“福清人做光饼……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九九表
①我的九九表,是外公教的。
②大概是六岁那年,临近上小学,但还没有上,我的铁匠外公觉得应该教我点什么,于是开始对我进行他所理解的教育。那时还不流行“输在起跑线”之说,他之所以要教我,完全是出于他平时赶场卖铁器的经验--早点出门,总能在集市上找个稍好一点的摊位,可以多卖几把镰刀或锅铲。做任何事情都要趁早,这条经验对我一生都有用。
③他最初是找个破盆,装了一盆沙,拿个木尺刮平,让我用木棍在上面写“一二三四,天地人和”,后来发现效果并不佳,因为我时常把沙中写的字与纸上写的字联系不起来。外公只好断了教我用沙子写字的念头,这个传了上千年的穷人启蒙练字法,在我家就断了传承。社会进步,使得纸变得不再奢侈,让外公这个穷了一辈子的铁匠,也敢买纸教他的外孙写字了。对此,他很满意。之后,便是教九九表。外公的教法形象而生动。他首先炒好一碗胡豆,捻起一颗,放在小桌子中央,口中念出“一一得一。”我也稚声跟着念:“一一得一。”外公顿时乐成了一朵花,高兴地一拍我的头,把那颗胡豆作为奖励放入我的口中。自此,“一一得一”在我记忆中,是滚烫的,糊香的,带着一点外公手上的铁腥气,坚硬而脆弱……之后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④随着数字的增大,碗里的胡豆越来越少,外婆和舅舅姨妈们,也时不时凑上来,插上一句嘴,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伸手,从碗里捻上一两颗胡豆塞进嘴里,一路囫囵地拖声念着九九表,扬长而去,到很远还能听见嘎嘣一声脆响,偶尔咬住舌头,则一声惨叫……胡豆很快见了底。
⑤第二天,熟胡豆就变成了生胡豆。但仍然挡不住大家伸手的兴趣。在当时,没有什么零食的年代,生胡豆算是好东西了。
⑥第三天,生胡豆也很快消失了。这也没有难住外公。他从河边捡来许多小石子,洗净后用碗装着,哗哗抓起一把,摆在桌上,一分五堆,得意地念:“五五二十五!”这决定了五五二十五之后的九九表,在我的记忆里是坚硬、冰凉、哗哗作响的。
⑦快到九九八十一的时候,外公常带我到县城火车站外的茶馆里,先为外婆买4支烟,考我二四得几,我清脆地报出8之后,他高兴地拿出一毛钱,让服务员再给我拿一根棒棒糖。如果手里稍稍宽裕一丁点,他就会花上5分钱,让堂倌为他泡上一杯三花茶,一吸一口,满脸陶醉。这是这位拉扯八口之家的老铁匠在热火朝天忙累一天后,一丁点的享受。他另一个享受,是夏天午后在建筑公司厕所外的巷道上,搭个木板昏睡半小时。这是他这辈子少有为让自己舒坦点而做的一件事情。其余的时间,他的关注点里,没有自己……
⑧每当背起九九表,我都会想起外公,胡豆、石子和捻颗胡豆偷偷远去的外婆和小人们……
⑨我想他们!
(选自《青年博览》2023第02期内容有删改)
23.(2分)文中“传了上千年的穷人启蒙练字法”指的是( )
A.用木尺在沙子上写字 B.用木棍在沙子上写字
C.用胡豆在沙子上写字 D.用木棍在纸上写字
24.(2分)第②自然段中“外公之所以要教我”的原因不包括( )
A.我已经六岁,临近上小学。 B.外公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趁早。
C.当时社会上流行“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说。
D.完全是出于他平时赶场卖铁器获得的经验:早点出门可以多卖几把镰刀或锅铲
25.(3分)请你简要概括外公教我九九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3分)外公教我背九九表,第4 5自然段写到外婆和舅舅姨妈的表现,是不是多余的 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外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 (35分)
七、习作(35分)
28. “幸亏”的意思是多亏、幸好。在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像“幸亏”这样的心理
感受,比如:幸亏我及时发现,幸亏我遇到了他,幸亏没说谎,幸亏这是一场梦……相信你也有很多这样的心理感受。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以“幸亏”为题把它写下来。
要求;
①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②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 45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