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1.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他们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
C.农业合作社 D.土地改革2.(2010·扬州中考)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3.(2010·孝感中考)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2010·眉山中考)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进行的农村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解析】选D。
A项仍是发展种植业,B项是管理体制,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C项是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目标。 5.1984年1月,邓小平对开放后的深圳进行实地考察后,对特区这一新生事物的旺盛生命力有了更直接的感触。他欣然下笔,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6.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解析】选B。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可见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沿海开放城市。 7.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D.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8.(2010·聊城学业考试)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解析】选B。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与题目的情境相符。 9.(2010·河北中考)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D。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A项发生于1978年,B项发生于1980年,C项发生于1985年。故选D项。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国外某学者
(1)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2)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表现: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城市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11.(2010·呼和浩特中考)读图说史
(1)下图地点下面画横线的地方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国开放这些地点的条约签订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3)上述两次开放有什么不同? (2)目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意义: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
(3)近代的开放是被迫的,现代的开放是主动的。(言之有理即可)课件2张PPT。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
A、中共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复出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是( )
A、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租让制和租借制
C、股份合作制 D、租借制和承包制
4、被人们以一夜崛起的城市来形容其发展变化快的城市是( )
A、海口 B、北京 C、深圳 D、上海 改革开放BCAC5、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课件2张PPT。www.skqkw.cn 苏科全科网1.实行对内改革,我国在农村是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营经营责任制
C.个体经营私有制 D.商品化的市场经济
2.首先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实行”包产到户”的是( )
A.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B.山西昔阳大寨大队
C.江苏江阴市华西村 D.天津静海县大丘庄
3.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杭州 B.深圳 C.武汉 D.南京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外商独资企业的改革双基汇演AABAwww.skqkw.cn 苏科全科网应考直通车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1)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是什么?
(2)城市改革从1985年开始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请你说出一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3)举出一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举出身边的例子。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扩大企业自主权、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圳。做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神舟发射等、言之有理即可。改革开放
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4、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6、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知识运用
8、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6分)
时 期
政 策
意 义
1950~1952年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
政府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78年以后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9、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0、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⑴材料中“老人”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