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苏科版九上物理精品备课】11.2滑轮 课件(共53张PPT)+分层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苏科版九上物理精品备课】11.2滑轮 课件(共53张PPT)+分层练习(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13:16: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2滑轮(分层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滑轮、滑轮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定滑轮可以省力
B.定滑轮是等臂杠杆
C.只使用动滑轮就会改变力的方向
D.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2.如图所示,小明先后用F1、F2、F3的力匀速拉起重物,若摩擦不计,则(  )
A.F1大于F2 B.F1大于F3 C.F1等于F2 D.F2小于F3
3.如图是学校旗杆顶上的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下列对于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4.如图所示,分别用 F1、F2、F3、F4 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身的重力及摩擦,则(  )
A.F1=F2>F3=F4 B.F1=F2>F4>F3
C.F1=F2>F3>F4 D.F1>F2>F3>F4
5.在日常生活中,能用100N的拉力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①杠杆
②斜面
③一个定滑轮
④一个动滑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6.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7.如图所示,简单机械均不计摩擦,图中,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8.如图(绳子和滑轮重不计)重为60N的木块,在10N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在水平路面上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6s,则(  )
A.木块与水平路面间的摩擦力为120N B.木块与水平路面间的摩擦力为20N
C.在6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了6m D.在6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8m
二、填空题
9.一自身质量忽略不计的定滑轮匀速吊起500 N的重物,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的拉力是_______N,拴滑轮的天花板受到的力是_______N。
10.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40牛,其中______图为定滑轮(选填“(a)”或“(b)”),作用是______。若不考虑滑轮重力和绳子的摩擦,当竖直用力分别匀速提起物体A和B时,力FA大小为______牛
1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还有斜面和轮轴。如图所示,是用螺丝刀拧螺丝的情景。手柄______(选填“粗”或“细”)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这是运用了______(填“斜面”或“轮轴”);螺丝钉是一种简单机械,螺丝钉上螺纹的展开长度相当于______(填“斜面”或“轮轴”),螺纹密一些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
12.为了将重为600N的物体运送到6m高的楼顶上,某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施加了300N拉力在30s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8m,有_____股绳子承担物重。请根据题意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绕绳方法____。如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的重为_____N;如果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50N,那么该滑轮组最大可吊起_____N的物体。
13.如图所示,若物体A重1500N,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9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拉力F=______N,物体A移动______m。
三、作图题
14.在图中标出滑轮的支点O,画出动力F1的动力臂l1
15.在图中标出滑轮的支点O,画出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以及阻力臂l2.
( )
16.将下图中的滑轮组装为最省力的情形。
四、实验题
17.小凡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0 0.65
2 1.50 0.90
3 2.00 1.15
(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8.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___________。他们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使用定滑轮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不同的动滑轮匀速缓慢竖直提升4N的重物,如图乙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滑轮重力/N 重物重/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1 4 ≈2.5
2 2 4 ≈3.0
3 3 4 ≈3.5
①通过观察和比较测量结果,可得初步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___________;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起同一重物时,不考虑绳重、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提升重力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时,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_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拉动”)时读数;
②若还想继续研究用动滑轮匀速缓慢提起物体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则需要选择___________滑轮与___________重力的物体来进行实验对比(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19.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
(1)在分别使用两种滑轮提升钩码时,应沿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_______;
(2)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3)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4)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b)和(c)实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_,所以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滑轮组;
(5)请在图(d)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式。_______
五、计算题
2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1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5 m,用时10s,每个滑轮重是20N,绳重、摩擦不计,试求:
(1)提起物体所用拉力是多少?
(2)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3)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1.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若某一次工人将重800N的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m,所用的拉力为300N,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钢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11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都被匀速向上提起,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测力计示数F
B.
C.F1的力臂为OA
D.
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装25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质量是20kg,拉力F最大为300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至少需要吊运的次数是(  )
A.6次 B.7次 C.8次 D.9次
3.某同学探究动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正确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实验次数 物重G 拉力F
1 1.0N 0.65N
2 1.5N 0.90N
3 2.0N 1.15N
A.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B.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与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
4.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C,杠杆可绕轴O无摩擦地转动,绳和杠杆的重力不计,杠杆上刻度均匀。要使杠杆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  )
A.150N B.200N C.300N D.400N
5.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40N、20N,动滑轮重为10N,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以2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
A.A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10N
B.B物体下落速度为1m/s
C.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力的大小为15N
D.若用F=15N向左拉物体A,可以使物体A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 M 为重 5000N 的配重,杠杆 AB 的支点为O,已知 OA:OB=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 P,每个滑轮重 100N,工人体重为700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当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以 1m/s 的速度匀速拉动绳子时(  )
A.A 点受到700N的拉力 B.建筑材料P重为600N
C.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为 3m/s D.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4500N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物重G=1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不计绳重与摩擦,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10cm,则拉力F=___________N,滑轮向上移动 ___________cm。
8.同一个物体分别用图中甲、乙两个滑轮组吊着,则 _____(选填“甲”或“乙”)滑轮组更省力,_____(选填“甲”或“乙”)滑轮组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若物体重300N,动滑轮重30N,把物体提升1m,则甲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甲=_____m,拉力F乙=_____N(不计绳重和摩擦)。
9.如图甲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O=2BO,配重的重力为100N,小明体重为500N,小明通过细绳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记为F压,拉力FB与压力F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杠杆AB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滑轮重力为G滑轮,求:
(1)滑轮M是__________(填“动”或“定”)滑轮;
(2)滑轮的重力__________;
(3)将配重改为120N,小明能否将配重拉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0.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80cm的正方体重640N,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500N的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起来。求:
(1)人还没有用力拉之前,重物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要想使人所用的拉力最小,请在图上画出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
(3)如果人对绳子的实际拉力是320N,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11.如图所示,以O为支点的水平轻质杠杆ON的M点处悬挂一边长为0.2m的正方体合金块A。A的下方放置一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边长为0.1m的正方体B,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OM∶ON=1∶3。一个重为64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当人用力拉住绳通过滑轮组使杠杆水平平衡时,A对B的压强为1.4×104Pa,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为1.45×104Pa。若每个滑轮重为20N,g取10N/kg。求:
(1)人对绳的拉力?
(2)合金块A的密度?
(3)当人用80N的拉力拉绳时,杠杆仍水平平衡。求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
1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50N;如果将该滑轮组与其它部件组合成一监控水库水位的模拟装置(如图所示),整个模拟装置是由长方体A和B、滑轮组、轻质杠杆CD、电子秤等组成。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C∶OD =1∶2,A的体积为0.02m3,A重为450N,B重为300N,不计绳重与摩擦(ρ水=1.0×103kg/m3)。求:
(1)水位上涨到A的上表面时,A受到的浮力;
(2)水位上涨过程中,当A物体五分之三露出水面时,电子秤所受的压力。
四、实验题
13.在研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受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4
(1)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_______;
(2)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牛;
(3)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分析,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甲小组、乙小组、丙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14.小亮同学骑车上学途中,要冲上一段坡路,他思考:物块以一定的速度v0从斜面底端冲上斜坡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与哪些因素有关?认真思考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物块的质量m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块的速度v0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斜面的倾角 θ 有关;
他选用若干相同材料的长方体物块和同一斜面进行实验。将物块从斜面的底端以速度v0沿斜面向上运动,测得冲上斜面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表一:m1=0.2kg 表二:m2=0.4kg
序号 倾角θ v0(m/s) L(m) 序号 倾角θ v0(m/s) L(m)
1 8° 1 0.0566 8 8° 2 0.2263
2 8° 2 0.2263 9 16° 3 0.4500
3 16° 3 0.4500 10 16° 4 0.8000
4 16° 3 0.4156 11 23° 4 0.7390
5 23° 3 0.3600 12 53° 5 1.0000
6 53° 4 0.6400 13 68° 5 1.0352
7 68° 4 0.6626 14 83° 5 1.1547
(1)分析比较序号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猜想一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2)为验证猜想二,可选择序号2与____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块,沿相同倾角的同一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上滑的最大距离L与物块速度v0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亮分析了表一、表二中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块,在同一斜面底端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倾角 θ 越大,上滑的最大距离L越小,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小亮观察到速度相同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滑行时,路面越粗糙,汽车滑行的距离越短。由此提出新的猜想上滑的最大距离L还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5)下列探究活动与小亮的研究方法不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C.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一、综合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速自行车的奥秘
变速自行车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挡位”来应对不同的路面情况﹣﹣需要爬坡时,可以降低挡位,此时会感觉自己骑起来“更轻松”,到了下坡时,可以提升挡位,此时会感觉自己“骑得更快”。这之中的奥秘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如图1所示是变速自行车的驱动结构,它与普通自行车的区别在于,它的后齿轮由多个半径不同的齿轮共同组成(普通自行车的后齿轮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挡位时,自行车的链条会调整到相应挡位的后齿轮上:选择低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大的齿轮上,选择高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小的齿轮上。
自行车的前齿轮和脚踏板构成一个轮轴型的杠杆结构,动力是人给脚踏板的蹬力,阻力是链条对前齿轮的拉力,动力臂是脚踏板到轴心的长度,阻力臂是前齿轮半径,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是一个省力杠杆。自行车的后齿轮和后车轮构成另一个轮轴型的杠杆结构,动力是链条对后齿轮的拉力,阻力是地面给后车轮的摩擦力,动力臂是后齿轮半径,阻力臂是后车轮半径,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骑自行车时,人踩脚踏板一圈,前齿轮跟着转动一圈,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为前齿轮的周长。与此同时,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由于后齿轮的半径小于前齿轮,为了保证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后齿轮必须转过的圈数大于前齿轮。后齿轮的半径越小,它转过的圈数就越多。后齿轮同时带动后车轮转动,它们转动的圈数保持一致。因此,后齿轮越小,脚踩一圈,后车轮转动的圈数越多,即自行车前进的距离越长。
在爬坡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大,因此需要把后齿轮的半径(动力臂)调整得大一些,以达到相对省力的效果。在下坡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此时为了让自行车更快前进,可以将后齿轮的半径调小。
(1)自行车驱动结构中,后齿轮和后车轮组成一个_________(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2)请在图2中画出最省力时,人脚对脚踏板的力F(作用点面在脚踏板中心),以及这个力对应的力臂L_________;(提示:脚可以向各个方向用力踩脚踏板,脚踏板可以通过旋转来适应脚的用力方向。)
(3)爬坡时,应将链条调整至半径较_________(大/小)的后齿轮上,从而达到相对省力的目的;
(4)前齿轮和后齿轮在共同工作时,其特征是_________ ;
A.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相同
B.相同时间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
C.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和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均相同
D.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和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均不相同
(5)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时,后车轮所受的摩擦阻力约为20N,一辆自行车后车轮的半径约为35cm,若它此时链条挂在中间挡位的后齿轮上,其半径为5cm,由于前齿轮与后齿轮由链条连接,所以前、后齿轮受到的链条的拉力相同,若前齿轮的半径为10cm,脚踏板到轴心的长度为25cm,则自行车匀速行驶时,人蹬车的力至少应为_________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2滑轮(分层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滑轮、滑轮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定滑轮可以省力
B.定滑轮是等臂杠杆
C.只使用动滑轮就会改变力的方向
D.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答案】B
【解析】A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故A错误,B正确;
C.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只使用动滑轮不会改变力的方向,故C错误;
D.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省力,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机械不能省功,所以滑轮组不可以省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小明先后用F1、F2、F3的力匀速拉起重物,若摩擦不计,则(  )
A.F1大于F2 B.F1大于F3 C.F1等于F2 D.F2小于F3
【答案】C
【解析】使用定滑轮时,若摩擦不计,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等于物重。即
F1=F2=F3=G
定滑轮只起到了改变拉力方向的作用,而对力的大小并未造成影响。
故选C。
3.如图是学校旗杆顶上的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下列对于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C
【解析】旗杆顶上滑轮的轴固定在旗杆上,所以该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其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故选C。
4.如图所示,分别用 F1、F2、F3、F4 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身的重力及摩擦,则(  )
A.F1=F2>F3=F4 B.F1=F2>F4>F3
C.F1=F2>F3>F4 D.F1>F2>F3>F4
【答案】B
【解析】a、b图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故
F1=F2=G
c图用的是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故,d图用的是动滑轮,拉力与竖直方向有夹角,由于夹角越大,拉力越大,所以,所以
F1=F2>F4>F3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在日常生活中,能用100N的拉力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①杠杆
②斜面
③一个定滑轮
④一个动滑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要用100N的拉力要提起重150N的物体,使用的机械一定是能省力的机械,而在杠杆、斜面和动滑轮能达到省力的目的,只有定滑轮不能达到省力的目的,所以用100N的拉力能提起重150N的简单机械是杠杆①、斜面②和动滑轮④。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答案】D
【解析】三幅图物体重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则与地面摩擦力相同,第一幅图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则拉力为
F1=f
第二三幅图为动滑轮,根据绳子段数关系可知,拉力分别为
综合可得
故选D。
7.如图所示,简单机械均不计摩擦,图中,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1)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n=2,简单机械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拉力FG;
(2)图中使用的是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R=Gr据此求拉力大小;
(3)简单机械的自重、摩擦均不计,使用斜面时Fs=Gh,据此求力F大小;
(4)求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F的大小。
【解析】A.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n=2,简单机械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拉力FG,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使用的是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GG,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面夹角为30°,则斜面高等于斜面长的,由Fs=Gh得,FGG,故C不符合题意;
D.动力臂
L1=1m+2m=3m
阻力臂L2=1m,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L1=GL2
FG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绳子和滑轮重不计)重为60N的木块,在10N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在水平路面上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6s,则(  )
A.木块与水平路面间的摩擦力为120N B.木块与水平路面间的摩擦力为20N
C.在6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了6m D.在6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8m
【答案】B
【解析】AB.由滑轮组结构看出
绳子和滑轮重不计,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等于木块受摩擦力的,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由得,物体移动的距离
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9.一自身质量忽略不计的定滑轮匀速吊起500 N的重物,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的拉力是_______N,拴滑轮的天花板受到的力是_______N。
【答案】 500 1000
【解析】[1]定滑轮匀速吊起500 N的重物,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的拉力是500N。
[2] 拴滑轮的天花板受到晾干向下的拉力,则受到的力为
F=500N+500N=1000N
10.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40牛,其中______图为定滑轮(选填“(a)”或“(b)”),作用是______。若不考虑滑轮重力和绳子的摩擦,当竖直用力分别匀速提起物体A和B时,力FA大小为______牛
【答案】 (b) 改变力的方向 20
【解析】[1]使用过程中,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过程中,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故B图中的滑轮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
[2]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总是绕着固定点转动,也就是说定滑轮是个形状特殊的杠杆,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始终等于滑轮的半径,大小不变。故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由图知,用于提升物体A的滑轮为动滑轮,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为2。因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所以拉力的大小为
1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还有斜面和轮轴。如图所示,是用螺丝刀拧螺丝的情景。手柄______(选填“粗”或“细”)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这是运用了______(填“斜面”或“轮轴”);螺丝钉是一种简单机械,螺丝钉上螺纹的展开长度相当于______(填“斜面”或“轮轴”),螺纹密一些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
【答案】 粗 轮轴 斜面
【解析】[1][2]螺丝刀拧螺丝时使用的是轮轴,轮轴是一种省力机械,支点在轴,螺丝刀手柄越粗动力臂越大越省力。
[3]螺丝钉在旋转进入孔中时,螺纹上会受到孔对它的阻力作用,螺丝钉上螺纹就好像是高山上的盘旋公路一样,高山上的盘旋公路是斜面,那么螺丝钉上螺纹的展开长度相当于斜面。
12.为了将重为600N的物体运送到6m高的楼顶上,某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施加了300N拉力在30s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8m,有_____股绳子承担物重。请根据题意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绕绳方法____。如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的重为_____N;如果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50N,那么该滑轮组最大可吊起_____N的物体。
【答案】 3 300 1050
【解析】[1][2]由将重为600N的物体运送到6m高的楼顶上,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8m可知,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即有3段绳子承担物重,则滑轮组绕绳从动滑轮开始,如图所示:
[3]绳重及摩擦不计,根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3×300N-600N=300N
[4]如果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50N,最大吊起的物重
G′=nF′-G动=3×450N-300N=1050N
13.如图所示,若物体A重1500N,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9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拉力F=______N,物体A移动______m。
【答案】 30 1
【解析】[1][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3,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绳端的拉力
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时,物体A向左移动的距离
三、作图题
14.在图中标出滑轮的支点O,画出动力F1的动力臂l1
【答案】
【解析】定滑轮的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为图中O的位置,动力臂为支点到动力F1的距离l1,图如下
15.在图中标出滑轮的支点O,画出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以及阻力臂l2.
( )
【答案】
【解析】定滑轮可以绕中间轴转动,所以支点O为定滑轮的轴;
拉力是自由端沿绳子斜向下的拉力,过钩码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
过支点O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2和阻力臂l1).
如图所示:
16.将下图中的滑轮组装为最省力的情形。
【答案】
【解析】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动滑轮绕5股绳最省力,绕绳的起点在动滑轮上,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
17.小凡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0 0.65
2 1.50 0.90
3 2.00 1.15
(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变小 测力计的重力 动滑轮本身有重力
【解析】(1)[1][2]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受力情况是:受到向上绳子的拉力,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手的向下拉力。这时测力计测量的是手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与测力计的重力之差。所以在匀速拉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实验会造成测量值会小于钩码的重力。
(2)[3]人在提升重物时把动滑轮也提起了,所以动滑轮本身的重力是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转轴之间有摩擦,绳也有一定重量,导致拉力大于物重G的一半。
18.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___________。他们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使用定滑轮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不同的动滑轮匀速缓慢竖直提升4N的重物,如图乙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滑轮重力/N 重物重/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1 4 ≈2.5
2 2 4 ≈3.0
3 3 4 ≈3.5
①通过观察和比较测量结果,可得初步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___________;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起同一重物时,不考虑绳重、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提升重力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时,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_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拉动”)时读数;
②若还想继续研究用动滑轮匀速缓慢提起物体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则需要选择___________滑轮与___________重力的物体来进行实验对比(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力的方向 等臂 力的方向 一半 拉动 相同 相同
【解析】(1)[1]由图甲知,向各个方向通过定滑轮拉动同一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且等于物重,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在使用时,动力臂与阻力臂都等于轮的半径,动力与阻力的大小相等,则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
(2)①[3]图乙中,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上拉动绳子,即拉力向上来提升重物,所以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由表格数据知,每组滑轮与重物的总重力与测力计示数的关系
1N+4N=2×2.5N
2N+4N=2×3.0N
3N+4N=2×3.5N
即,在不考虑绳重、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起同一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提升重力的一半。
[5]在实验中,要探究拉动时,拉力与提升物重的关系,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且在拉动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②[6][7]要探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应用控制变量法,应选择相同的滑轮与相同重力的物体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只改变拉力的方向。
19.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
(1)在分别使用两种滑轮提升钩码时,应沿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_______;
(2)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3)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4)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b)和(c)实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_,所以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滑轮组;
(5)请在图(d)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式。_______
【答案】 匀速上升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费距离
【解析】(1)[1]在分别使用两种滑轮提升钩码时,应沿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处于平衡状态,只有这样,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的大小才是不变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才能快速准确测出拉力的大小。
(2)[2]在实验(c)中,拉力
F=0.55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
(3)[3]比较图(a)(b),观察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要向上提升物体,使用定滑轮可以向下拉绳子,施加向下的拉力,所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改变用力的方向。
(4)[4]钩码升高高度都为0.2m时,(b)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0.2m,(c)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0.4m,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
(5)[5]要使得绕线方式最省力,则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要最多,图(d)中,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最多为3,所以要从动滑轮上面的挂钩绕起,绕线方式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1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5 m,用时10s,每个滑轮重是20N,绳重、摩擦不计,试求:
(1)提起物体所用拉力是多少?
(2)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3)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答案】(1)40N;(2)15m;(3)1.5m/s
【解析】解: (1)如图,滑轮组由3股绳承担物重,货物与动滑轮的总重力
提起物体所用拉力
(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答:(1)提起物体所用拉力是40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15m;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5m/s。
21.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若某一次工人将重800N的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m,所用的拉力为300N,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钢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11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答案】(1)100N;(2)18m;(3)400N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担重量的绳子股数为n=3,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由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3F-G=3×300N-800N=100N
(2)已知建材上升的高度为6m,则钢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3h=3×6m=18m
(3)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11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为
答:(1)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2)钢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8m;
(3)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11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为400N。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都被匀速向上提起,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测力计示数F
B.
C.F1的力臂为OA
D.
【答案】C
【解析】A.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动滑轮重G动、物重G物以及测力计示数F,故A错误;
B.由图知,O为支点,不计摩擦和绳重,阻力为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力,阻力臂为动滑轮的半径;用竖直向上的力F2(动力)提升物体时,动力臂为动滑轮的直径,所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是阻力的一半,即
故B错误;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图知OA与F1的作用线垂直,所以F1的力臂为OA,故C正确;
D.在提升动滑轮的过程中,由力臂的定义可知,F1的力臂要小于F2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小,动力越大,即,故D错误。
故选C。
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装25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质量是20kg,拉力F最大为300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至少需要吊运的次数是(  )
A.6次 B.7次 C.8次 D.9次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n=3,而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一次吊运大米的重力
由G=mg可得,一次吊运大米的质量
一次吊运大米的袋数为
所以一次吊运大米的袋数为4袋,则至少需要吊运的次数
因此需要7次才能吊运完。
故选B。
3.某同学探究动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正确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实验次数 物重G 拉力F
1 1.0N 0.65N
2 1.5N 0.90N
3 2.0N 1.15N
A.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B.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与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A
【解析】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是在不考虑动滑轮重力、不考虑绳与滑轮摩擦的情况下得出的,在实际的实验中应当考虑动两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故最不可取的是“实验失败,停止实验”,其它三个选项是可取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C,杠杆可绕轴O无摩擦地转动,绳和杠杆的重力不计,杠杆上刻度均匀。要使杠杆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  )
A.150N B.200N C.300N D.400N
【答案】B
【解析】因滑轮自重20N,提升物体需要的拉力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
F′=F拉=150N

OA∶OB=3∶4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OB=F×OA

故选B。
5.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40N、20N,动滑轮重为10N,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以2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
A.A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10N
B.B物体下落速度为1m/s
C.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力的大小为15N
D.若用F=15N向左拉物体A,可以使物体A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A.由图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
由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规律可知,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
FA'=FA=15N
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f=FA'=15N
故A错误;
B.由v绳=2v动可知,B物体下落速度为
故B正确;
CD.当物体A向左运动时,由于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则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水平向右。若要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向左拉物体A的力
F=f+FA'=15N+15N=30N
则要使物体A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向左拉物体A的力F拉>30N,故C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 M 为重 5000N 的配重,杠杆 AB 的支点为O,已知 OA:OB=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 P,每个滑轮重 100N,工人体重为700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当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以 1m/s 的速度匀速拉动绳子时(  )
A.A 点受到700N的拉力 B.建筑材料P重为600N
C.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为 3m/s D.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4500N
【答案】D
【解析】AD.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下的重力和三段绳子向下的拉力,由于定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定滑轮受到A点向上的拉力大小为
FA=G定+3F=100N+3×300N=1000N
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A 点受到向下的拉力为 1000N,即FA′=FA=1000N,故A错误;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OA=FB×OB,且OA:OB=1:2,所以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的拉力等于物体M对杠杆的拉力,即FB′=FB=500N;物体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受到的支持力为
FM支持=GM-FB′=5000N-500N=4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
FM压=FM支持=4500N
故D正确;
B.由图可知,动滑轮由两段绳子吊着,即n=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建筑材料P重
GP=2F-G动=2×300N-100N=500N
故B错误;
C、物重P由2段绳子承担,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
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物重G=1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不计绳重与摩擦,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10cm,则拉力F=___________N,滑轮向上移动 ___________cm。
【答案】 22 5
【解析】[1][2]图中所示滑轮为动滑轮,使用时费力省距离,拉力为
滑轮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8.同一个物体分别用图中甲、乙两个滑轮组吊着,则 _____(选填“甲”或“乙”)滑轮组更省力,_____(选填“甲”或“乙”)滑轮组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若物体重300N,动滑轮重30N,把物体提升1m,则甲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甲=_____m,拉力F乙=_____N(不计绳重和摩擦)。
【答案】 乙 甲 2 110
【解析】[1]由图可知,甲图中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甲=2,乙图中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乙=3,根据
可知,吊起同一物体用乙图所示滑轮组更省力。
[2]由图可知,使用甲图的滑轮组向上吊起物体,拉力的方向向下,所以甲图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
[3]把物体提升1m,则甲绳自由端移动距离
[4]物体重30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30N,则拉力
9.如图甲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O=2BO,配重的重力为100N,小明体重为500N,小明通过细绳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记为F压,拉力FB与压力F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杠杆AB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滑轮重力为G滑轮,求:
(1)滑轮M是__________(填“动”或“定”)滑轮;
(2)滑轮的重力__________;
(3)将配重改为120N,小明能否将配重拉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__________。
【答案】 动 20N 所需拉力大于小明的重力
【解析】(1)[1]滑轮M在使用过程中,其轴心向上移动,故为动滑轮。
(2)[2]配重在地面保持静止状态,绳子对它的拉力为
F拉=G-F压
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它受到向上的拉力F,向下的动滑轮的重力G动和两个向下的拉力F拉,可得
FA=2F拉+G动=2×(100N-F压)+G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F×AO=F×OB
结合AO=2BO,F压=50N时F=240N有
[2×(100N-50N)+G动]×2=240N×1
解得G动=20N;
(3)[3]据图可知,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时,连接配重的绳子上拉力为
F=G配重=120N
则施加在A点的拉力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小明体重
G小明=500N<520N
所以,小明不能将配重拉起。
三、计算题
10.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80cm的正方体重640N,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500N的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起来。求:
(1)人还没有用力拉之前,重物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要想使人所用的拉力最小,请在图上画出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
(3)如果人对绳子的实际拉力是320N,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答案】(1)1000Pa;(2)见解析;(3)320N,180N
【解析】解:(1)正方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重物在水平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为
则对地面的压强为
(2)要想使人所用的拉力最小,且该滑轮组向下用力,应从动滑轮开始绕。如图所示

(3)由第二问知,重物相当于三股绳子拉着,可列式
解得
如果人对绳子的实际拉力是320N,则绳子对人的拉力也是320N,所以,人对地面的压力
答:(1)人还没有用力拉之前,重物对地面的压强是1000Pa;
(2)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如图;
(3)如果人对绳子的实际拉力是320N,动滑轮的重力是320N;人对地面的压力是180N。
11.如图所示,以O为支点的水平轻质杠杆ON的M点处悬挂一边长为0.2m的正方体合金块A。A的下方放置一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边长为0.1m的正方体B,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OM∶ON=1∶3。一个重为64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当人用力拉住绳通过滑轮组使杠杆水平平衡时,A对B的压强为1.4×104Pa,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为1.45×104Pa。若每个滑轮重为20N,g取10N/kg。求:
(1)人对绳的拉力?
(2)合金块A的密度?
(3)当人用80N的拉力拉绳时,杠杆仍水平平衡。求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60N;(2)5.5×103kg/m3;(3)7.5×103Pa
【解析】解:(1)根据可得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则当人用力拉住绳通过滑轮组时,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由于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合成可得,拉力
(2)当人用力拉住绳通过滑轮组时,根据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可知
则动滑轮对杠杆N的拉力
由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则
AB之间的受力面积
根据可得,A对B的压力
由于A处于静止状态,则根据力的合成可得金属块A的重力

A的体积
所以
(3)当人用80N的拉力拉绳时,动滑轮对杠杆N的拉力为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即
则A对B的压力
已知A和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则
B的体积

所以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1)人对绳的拉力是60N;
(2)合金块A的密度是5.5×103kg/m3;
(3)当人用80N的拉力拉绳时,杠杆仍水平平衡。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7.5×103Pa。
1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50N;如果将该滑轮组与其它部件组合成一监控水库水位的模拟装置(如图所示),整个模拟装置是由长方体A和B、滑轮组、轻质杠杆CD、电子秤等组成。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C∶OD =1∶2,A的体积为0.02m3,A重为450N,B重为300N,不计绳重与摩擦(ρ水=1.0×103kg/m3)。求:
(1)水位上涨到A的上表面时,A受到的浮力;
(2)水位上涨过程中,当A物体五分之三露出水面时,电子秤所受的压力。
【答案】(1)200N;(2)230N
【解析】解:(1)当水位上涨到A的上表面时,A浸没在水中,所以A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VA=0.02m3
所以A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2m3=200N
(2)水位上涨过程中,当A物体露出水面时,A排开水的体积为
物体A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08m3=80N
物体A受到浮力、重力和滑轮组的拉力,三力平衡,所以滑轮组的拉力为
F′=GA-F浮′=450N-80N=370N
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物体A对滑轮组拉力
F′′= F′=370N
不计绳重与摩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50N,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G动=3F-G=3×50N-100N=50N
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绳子转自由端对杠杆C端拉力与杠杆C端受到拉力大小相等,大小F=140N。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O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有
Fc·OC=F·OD
变形带入数据,解得
绳子对D端拉力为70N,所以B物体受到拉力为
FB拉=F=70N
B物体受到的拉力、电子秤的支持力与B的重力平衡,所以B受到的支持力为
F支=GB-FB拉=300N-70N=230N
所以电子秤受到B物体对它的压力大小等于230N。
答:(1)水位上涨到A的上表面时,A受到的浮力为200N;
(2)水位上涨过程中,当A物体五分之三露出水面时,电子秤所受的压力为230N。
四、实验题
13.在研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受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4
(1)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_______;
(2)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牛;
(3)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分析,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甲小组、乙小组、丙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答案】 可以省力 0.2 拉力方向不同 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越费力
【解析】(1)[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每组数据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都要小于重物的重力,所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可以省力。
(2)[2]因为提升重物的过程中相当于两根绳子在提升动滑轮,则由题中资料可知,拉力的表达式为
将第1次的实验数据代入到上式,求得
G动=2F1-G1=2×0.6N-1N=0.2N
(3)[3]当提升相同重物时,所用拉力的方向不同,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此可知拉力方向不同影响拉力的大小。
(4)[4]观察图片并分析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且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
14.小亮同学骑车上学途中,要冲上一段坡路,他思考:物块以一定的速度v0从斜面底端冲上斜坡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与哪些因素有关?认真思考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物块的质量m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块的速度v0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斜面的倾角 θ 有关;
他选用若干相同材料的长方体物块和同一斜面进行实验。将物块从斜面的底端以速度v0沿斜面向上运动,测得冲上斜面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表一:m1=0.2kg 表二:m2=0.4kg
序号 倾角θ v0(m/s) L(m) 序号 倾角θ v0(m/s) L(m)
1 8° 1 0.0566 8 8° 2 0.2263
2 8° 2 0.2263 9 16° 3 0.4500
3 16° 3 0.4500 10 16° 4 0.8000
4 16° 3 0.4156 11 23° 4 0.7390
5 23° 3 0.3600 12 53° 5 1.0000
6 53° 4 0.6400 13 68° 5 1.0352
7 68° 4 0.6626 14 83° 5 1.1547
(1)分析比较序号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猜想一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2)为验证猜想二,可选择序号2与____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块,沿相同倾角的同一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上滑的最大距离L与物块速度v0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亮分析了表一、表二中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块,在同一斜面底端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倾角 θ 越大,上滑的最大距离L越小,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小亮观察到速度相同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滑行时,路面越粗糙,汽车滑行的距离越短。由此提出新的猜想上滑的最大距离L还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5)下列探究活动与小亮的研究方法不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C.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答案】 错误 1 有关 不正确 分析比较序号12、13、14的数据得出,当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行时,斜面倾角θ越大,上滑的最大距离L越大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
【解析】(1)[1] 2与8或3与9的数据可知,斜面的倾角和速度v0相同,而物块的质量不同,由于冲上斜面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相同,说明物块冲上斜面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与物块的质量m无关,所以猜想一错误的。
(2)[2] 猜想二是说明物块冲上斜面后运动的最大距离L可能与物块的速度v0有关,要验证猜想二,需控制物块的质量、斜面的倾角相同,改变物块从斜面的底端的速度v0,所以可以选择序号2与1的数据进行分析。
[3]由序号2与1的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斜面的倾角相同,物块冲上斜面时的速度不同,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也不同,说明同一物块,沿相同倾角的同一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上滑的最大距离L与物块速度v0有关。
(3)[4][5]分析比较表一序号为4和5的数据,同一物块,在同一斜面底端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倾角 θ 越大,上滑的最大距离L越小,但分析比较表二序号12、13、14的数据得出,当以相同的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行时,斜面倾角θ越大,上滑的最大距离L越大,所以他的观点是不正确。
(4)[6]小亮观察到速度相同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滑行时,路面越粗糙,汽车滑行的距离越短。路面粗糙程度不同,汽车滑行的距离不同,所以可以猜想上滑的最大距离L还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7]在小亮的研究活动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A.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或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时,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或液体密度)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力要平衡,需要满足四个条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选用轻绳进行实验,忽略绳重及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研究问题,采用了模型法,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控制物体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一、综合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速自行车的奥秘
变速自行车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挡位”来应对不同的路面情况﹣﹣需要爬坡时,可以降低挡位,此时会感觉自己骑起来“更轻松”,到了下坡时,可以提升挡位,此时会感觉自己“骑得更快”。这之中的奥秘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如图1所示是变速自行车的驱动结构,它与普通自行车的区别在于,它的后齿轮由多个半径不同的齿轮共同组成(普通自行车的后齿轮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挡位时,自行车的链条会调整到相应挡位的后齿轮上:选择低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大的齿轮上,选择高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小的齿轮上。
自行车的前齿轮和脚踏板构成一个轮轴型的杠杆结构,动力是人给脚踏板的蹬力,阻力是链条对前齿轮的拉力,动力臂是脚踏板到轴心的长度,阻力臂是前齿轮半径,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是一个省力杠杆。自行车的后齿轮和后车轮构成另一个轮轴型的杠杆结构,动力是链条对后齿轮的拉力,阻力是地面给后车轮的摩擦力,动力臂是后齿轮半径,阻力臂是后车轮半径,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骑自行车时,人踩脚踏板一圈,前齿轮跟着转动一圈,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为前齿轮的周长。与此同时,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由于后齿轮的半径小于前齿轮,为了保证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后齿轮必须转过的圈数大于前齿轮。后齿轮的半径越小,它转过的圈数就越多。后齿轮同时带动后车轮转动,它们转动的圈数保持一致。因此,后齿轮越小,脚踩一圈,后车轮转动的圈数越多,即自行车前进的距离越长。
在爬坡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大,因此需要把后齿轮的半径(动力臂)调整得大一些,以达到相对省力的效果。在下坡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此时为了让自行车更快前进,可以将后齿轮的半径调小。
(1)自行车驱动结构中,后齿轮和后车轮组成一个_________(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2)请在图2中画出最省力时,人脚对脚踏板的力F(作用点面在脚踏板中心),以及这个力对应的力臂L_________;(提示:脚可以向各个方向用力踩脚踏板,脚踏板可以通过旋转来适应脚的用力方向。)
(3)爬坡时,应将链条调整至半径较_________(大/小)的后齿轮上,从而达到相对省力的目的;
(4)前齿轮和后齿轮在共同工作时,其特征是_________ ;
A.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相同
B.相同时间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
C.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和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均相同
D.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和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均不相同
(5)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时,后车轮所受的摩擦阻力约为20N,一辆自行车后车轮的半径约为35cm,若它此时链条挂在中间挡位的后齿轮上,其半径为5cm,由于前齿轮与后齿轮由链条连接,所以前、后齿轮受到的链条的拉力相同,若前齿轮的半径为10cm,脚踏板到轴心的长度为25cm,则自行车匀速行驶时,人蹬车的力至少应为_________N。
【答案】 费力 大 B 56
【解析】(1)[1]阅读材料知,自行车驱动结构中,后齿轮和后车轮组成一个费力杠杆。因为动力是链条对后齿轮的拉力,阻力是地面给后车轮的摩擦力,动力臂是后齿轮半径,阻力臂是后车轮半径,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2)[2]当脚对脚踏板的力垂直于板柄时,对应的力臂最大,最省力时,所以人脚对脚踏板的力F,以及这个力对应的力臂L,如下图所示:
(3)[3]由题文可知,爬坡时,要增大动力臂,应将链条调整至半径较大的后齿轮上,从而达到相对省力的目的。
(4)[4]骑自行车时,人踩脚踏板一圈,前齿轮跟着转动一圈,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为前齿轮的周长。与此同时,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由于后齿轮的半径小于前齿轮,为了保证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后齿轮必须转过的圈数大于前齿轮。所以其特征是相同时间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5]根据轮轴工作原理可得
前齿轮通过链条对后齿轮的拉力为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前齿轮受到后齿轮向后的拉力为
F前齿=F后齿=140N
根据轮轴工作原理,人蹬车的力至少应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
苏科九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
11.2滑轮
2023秋苏科版九年级(上)物理同步精品备课
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01
03
02
04
CONTANTS
目 录
定滑轮
04
05
其他简单机械
除了杠杆之外,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在生活中见过滑轮吗?使用滑轮有什么特点呢?
装卸设备有个重要部件滑轮
窗帘盒上有一个滑轮
情景引入
旗杆顶部上的滑轮
健身房器材上的滑轮
起重机上的滑轮
情景引入
滑轮
01
1.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滑轮有两种分类: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探究新知
定滑轮
02
如图所示,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想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问题:用绳和一个滑轮,将砝码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一、定滑轮
1.定滑轮: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使用定滑轮时,有什么特点?
定滑轮
旗杆顶的定滑轮
提出问题:(1)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
(2)使用定滑轮是否省了距离(或需要移动更大的距离)?
进行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
②使用定滑轮缓缓提升同一物体,记录整个过程中用力大小、物体移动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
③竖直拉升、斜着拉升,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拉力大小。
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数据: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1.5 竖直向上 0.3 1.6 竖直向下 0.3
1.5 竖直向上 0.3 1.4 斜向下 0.3
1 竖直向上 0.4 1.1 竖直向下 0.4
实验结论:
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力的关系:F与G一样大,不省力 。
(2)施力的方向:改变。
(3)绳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相等。
3.定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支点在轴心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两个力臂L1、L2都等于轮半径。
改变拉力方向,还是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相等:S绳=h物
L1= L2 ; F1=F2 = G (不计摩擦)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例题1. 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不计摩擦,比较拉力F1、F2、F3的大小(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3>F1
B
典型例题
例题2.在旗杆顶端安装小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
C.省距离      D.省功
A
典型例题
动滑轮
03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时,有什么特点?
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或费力)?
使用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或需要移动更大的距离)?
起重机的动滑轮
用动滑轮拉船
探究新知
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
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下表格
铁架台、动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cm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通过动滑轮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钩码挂在动滑轮的轴上,用力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数据表格】
探究新知
(1)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G。
(2)使用弹簧测力计缓缓竖直向上拉动滑轮提升钩码,记录整个过程中用力大小F、钩码升高的距离h及拉力移动的距离s。
【实验步骤】
F
(3)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h
s
G
探究新知
物重 G/N 物体移动 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m
2 竖直向上 0.3 1.1 竖直向上 0.6
2 竖直向上 0.3 1.2 竖直向上 0.6
1.0 竖直向上 0.2 0.6 竖直向上 0.4
【实验数据】
探究新知
(1)拉力与重力的关系:F<G,即使用动滑轮省力。
若不计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时,则拉力:F=G/ 2。
(2)拉力的方向:不能改变。
(3)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与钩码上升高度h的关系: S绳=2h物。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探究新知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
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S拉=2h物。
【结论】
探究新知
F1
F2
动滑轮的实质
l1
l2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动滑轮相当于一根杠杆,支点在绳和轮相切的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动力臂l1是轮直径、阻力臂l2是轮半径。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l1=2l2  F1= F2= G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
1
2
1
2
O.
探究新知
用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动滑轮的特点
在忽略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受到重力G和两段绳子的两个拉力F的作用。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两个拉力F跟物体的重力G是平衡力。
2F=G ,F。
若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忽略绳重、摩擦的情况下,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四个力平衡,满足:
2F=( G + G 动), F
F
F
G
G动
探究新知
例题 3. 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
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A
例题 4.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将重3 N的物体A匀速提升10 cm,如果动滑轮的重为1 N,忽略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1.5 N
B. 拉力F=2 N
C. 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0 cm
D. 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5 cm
B
典型例题
例题5.在下图中,物体 A 重为 G,在拉力 F 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则人对绳的拉力 F 的大小等于(  )
A. 0.5G
B. 2G
C. 0.5f
D. 2f
C
典型例题
滑轮组
04
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 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小孩能在地面上把这袋东西拉上去。
1.滑轮组: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几种组合 这样的组合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交流
探究新知
2.滑轮的组合
n:承担重的绳子段数.
S: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在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时:
使用滑轮组省了力,但是费距离。
n=2
S=2h
n=3
S=3h
探究新知
3.使用滑轮组的特点:
(1)拉力 F 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n 有关。动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2)拉力 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是物体上升高度 h 的 n 倍,即: s = nh.
F= (G + G动)
1
n
不计绳重和摩擦但考虑滑轮重:
F =
1
n
G
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3)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与被物体的速度的关系:
V绳=n.V物
探究新知
4.滑轮组的组装
用n= — 或 n= — 来求,当n不是整数时,要采用只入不舍的“进一法”处理小数位。
G
F
s
h
(1)确定绳子的段数
(2)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当承重绳子的段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
当承重绳子的段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
概括为“奇动偶定”。
探究新知
G = ______
h = ______
F=100 N
s=3m
F=_____
s=_____
G=100 N
h=1 m
F=100 N
s=______
G = ____
h=1.5 m
F
v= ____
物体以0.2 m/s的
速度匀速上升
300N
1m
300N
4.5m
2m
50N
例题6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高物体,根据已知条件,请填写空白处(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 )。
0.8m/s
典型例题
例题7 楼下有一箱重力为300牛的货物,要将它用滑轮组提到二楼(每层楼高为3米),若想最省力,应该如何绕线?计算出力的大小、人拉绳子的长度。 (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 )
绕线方法见图。
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有3段,所以拉力的大小为:
F=100N
人拉绳子的长度:
s=nh=3m × 3=9m
典型例题
其他简单机械
05
除了杠杆和滑轮,简单机械家族中还有轮轴、斜面、螺旋等。
1.轮轴
(1)轮轴: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轮,小的称为轴。
轮轴
各种轮轴
探究新知
(2)轮轴的实质:
轮轴实质可看做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如图所示:轮轴作为杠杆的支点在轴心0,轮半径R是动力臂,轴半径r阻力臂.
探究新知
(3)轮轴的原理: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 R = F2 · r
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由F2=G
得:F1· R = G · r
当动力作用在轴上,轮轴又将起到什么作用?
因为: R >r
所以:F1探究新知
2.斜面
(1)斜面:是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的倾斜平面。
(2)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通过斜面将一个大箱子推进车厢,通常要比把箱子直接从地面搬到车厢省劲多了斜面可以省力。
徒手搬运
利用斜面搬运
探究新知
(3)斜面的原理
根据功的原理,如果不计斜面和物体的摩擦: Gh=FL F=Gh/L
如果不计摩擦,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重力的几分之一。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沿着长为L,高为h的斜面,用大小为F的力推上去的过程中:
斜面的分析
盘山公路
探究新知
斜面的分析
实验证明,沿斜面向上推重物所需的推力F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G。即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当斜面高度h一定时,长度L不同的斜面所需要的推力F也不同;L越长,F越小,越省力。
螺旋——特殊的斜面
螺旋可以看做是绕在圆柱上的斜面。
螺丝钉较容易被旋进木板,螺旋千斤顶能轻松把汽车顶起来,都是利用斜面的原理.除了省力,还可以将旋转运动与沿轴向运动进行互相转化。
螺杆
木螺丝
千斤顶
把三角形的纸片绕在铅笔上,你可以体会到斜面变形成为螺旋的过程
讨论交流
探究新知
1. 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不计摩擦,比较拉力F1、F2、F3的大小(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3>F1
B
课堂练习
2.如图,工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组把货物提起来,请你把图中绳子的绕绳方法补充完整.
  
答案:如图.
课堂练习
3.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将重3 N的物体A匀速提升10 cm,如果动滑轮的重为1 N,忽略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1.5 N
B. 拉力F=2 N
C. 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0 cm
D. 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5 cm
B
课堂练习
4.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D

F3

F2

F1
5.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C
6. 如图所示,用大小为500 N的拉力F通过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不计绳重与摩擦,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    cm,动滑轮重力是    N。
 20
200
课堂练习
7. 如图所示,用20 N的拉力向上拉动绳子,使重为50 N的物体5 s内匀速升高5 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5 m
B. 动滑轮重为10 N
C.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1 m/s
D. 绳子自由端拉动的速度为6 m/s
D
课堂练习
8. 一名重为600 N的建筑工人想把建筑材料提升至楼顶。请你利用三个滑轮帮他组装一个滑轮组,使站在地面上的他每次能够提升尽可能多的建筑材料,已知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 N,绳子能够承受足够大的拉力。画出你设计的滑轮组,并求出他每次最多能够提起的建筑材料的重力。
根据题意设计的滑轮组如答案图所示。
因为建筑工人每次最多能够施加的拉力等于其重力,
而拉力 F,
即G物=nF-G动=3×600 N-20 N=1 780 N。
答案:如图所示;1 780 N。
轮轴与斜面
滑轮
定滑轮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费距离,但不能改变
力的方向,实质是省力杠杆
不省力,不费距离,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实质是等臂杠杆
滑轮组
其他简单机械
动滑轮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