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1)
1.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2.如图所示,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后,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左端上升、右端下降,该物质可能是( )
A.食盐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 D.硝酸铵固体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
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4.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5.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水
2 蔗糖 水
3 食盐 水
4 食盐 植物油
A.溶质种类 B.溶剂种类 C.溶液温度 D.颗粒粗细
6.周末,感到有点饿的小邵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C.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D.凉的糖水底部都有剩余的白糖
7.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生石灰固体
8.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
B.在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 g硝酸钾被水溶解
9.在室温下进行的下列操作会使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
A.将一定量不饱和石灰水降温10℃
B.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C.将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10℃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0.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1.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4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8.4 4 0 1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再加入100g 20℃的水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1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夏天,啤酒瓶容易爆裂 D.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13.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右端明显上升,左端明显下降的是( )
A.蔗糖 B.硝酸铵固体
C.食盐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14.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 B.给蔗糖水加热
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 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
15.小科同学往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科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钙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16.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__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________克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________现象。
17.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并充分溶解。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15.8 31.6 47.4
溶液质量(克) 115.8 131.6 131.6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
(2)若要将此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___________。
18.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克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8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粉末)
固体质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50克 5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 ,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2)请你预测一下,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 组。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D、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合题意。
2.D
【解析】
A、食盐固体溶于水时既不表现吸热也不表现放热,装置中的气体的体积不变,U形管中的液面不变,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观察到到U形管中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选项错误;
C、蔗糖固体溶于水时既不表现吸热也不表现放热,装置中的气体的体积不变,U形管中的液面不变,选项错误;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装置中的气体遇冷体积收缩,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左端上升、右端下降,选项正确;
3.D
解:A、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最多能形成68g溶液,即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68g﹣50g=18g,则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③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68g﹣50g=18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选项说法正确。
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解的溶质质量为10g+5g=15g,小于18g,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B
【解析】
A. 甲和乙温度相同,无法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甲和丙只有温度不同,可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符合题意;
C. 乙和丙溶剂的量不同、温度不同,有两个变量,无法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丙和丁溶剂的量不同,温度相同,无法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5.D
【解析】
A、由实验2、3可知,溶质的种类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B、由实验3、4可知,溶剂的种类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C、由实验1、2可知,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D、由四个实验可知,无法确定颗粒粗细对溶解性的影响,故选项正确。
6.D
【解析】
A、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的溶液没说是否有不溶物,所以不一定饱和,故错误;
B、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故错误;
C、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错误;
D、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有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故正确。
7.B
【解析】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温度降低了,因此加入的物质应是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均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温度降低,故ACD错误,B正确。
8.C
【解析】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需的固体的质量。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故选C。
9.C
解: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一定量不饱和石灰水降温10℃,溶解度会变大,不会析出部分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10℃,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析出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符合题意;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解: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a、c两点时,温度相同,都有固体存在,其他条件相同;所以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
C、b点固体完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结合图象可知,说明氢氧化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整个溶解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a、c两点温度高于d点温度,d点温度低,因此d点溶解度也更小。a、c两点溶液都有固体剩余,属于饱和溶液;由于d点溶解度更小,所以剩余的固体量更多,因此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1.D
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则丙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剂质量相同(100g),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则20℃时四种物质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图表中的数据知,在20℃时,甲、乙、丙、丁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分别是:(40g﹣8.4g=31.6g)、(40g﹣4g=36g)、40g、(40g﹣18.4g=21.6g),则四杯溶液中各加入20℃的100g水后,剩余固体均全部溶解,四种物质均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是因为阳光充足时,温度高,气体在在水的溶解度减小而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C、夏天,啤酒瓶容易爆裂,是因为溶解的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导致气压增大使啤酒瓶爆裂,不符合题意。
D、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气泡沫溢出,是因为啤酒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啤酒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符合题意。
13.D
解:A、蔗糖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故错误。
C、食盐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中右侧的液面明显上升,故正确。
故选:D。
14.B
解: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意味着在等量溶液的条件下升高温度能溶解更多的蔗糖,故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未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也可以加入更多的溶剂来溶解未溶解的蔗糖。
故选:B。
15.D
【解析】
A、氯化钙溶于水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溶液的温度不变,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溶液的温度不变,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选项正确;
16.易溶 先增大后降低 1.8 有固体析出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0℃碳酸钠的溶解度21.8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降低。
(3)由表中的数据知,在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8.8g。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碳酸钠的质量是:48.8g-47g=1.8g。在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6.48g,升温至60℃时,由于溶解度减小,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17.B、C 升温或增加溶剂
【解析】
(1)由实验C可知,在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7.4g硝酸钾,得到131.6g溶液,则说明100g水最多能溶解31.6硝酸钾,则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C。
(2)若要将此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升温或增加溶剂。
18.解:(1)通过对实验设计表格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条件发现探究的问题,主要有温度的改变;物质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溶剂的改变等,由于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外界干扰,所以溶质的状态对物质溶解性无影响。故答案为: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状态;溶质的状态;
(2)粉末状比块状的冰糖溶解速度快,温度越高,冰糖溶解速率更快,故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四组;
故答案为:(1)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状态;溶质的状态;
(2)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