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第1至第6题,第12至第14题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相应的空格里,其余在答题卷作答。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近代改革方块字的构想,出于可贵的勇气,但逐渐被时代否定。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将与时俱增。
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基础。字体是书体的根基,但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若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汉字最基本的功用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一体。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中国文字的“意美”,经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汉字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时下网络流行大量的新词语,肯定有许多词语生命力不足,转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学底蕴。20世纪50年代初期,很重视语言的纯洁性,单为一个“搞”字引起不少争议,后来“搞”站住脚了,属中性,但用于“搞笑”、“恶搞”还有点味儿,恐怕不会用于诗词、美文。当前对待网络语言,赶时髦者多,以严肃态度进行自由讨论者极少见。不要怕“保守”或“激进”,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裁定。
“音美”与“形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耳、目所接受。“音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中;其余各种文体倘内含节律、音韵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赏。至于“形美”,与“意美”、“音美”一样,也是汉字本身所具备,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其集中的体现当然是书法了。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上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宋代木版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1.关于汉字的?“三美”,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字“三美”之说源自鲁迅,他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B.“意美”,指的是汉字因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
C.“音美”,指的是传统诗、词、歌曲、戏剧里面的文字在节律、音韵方面所带给人们的听觉方面的美。
D.“形美”,指的是汉字本身所具备的而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不断丰富了的带给人们的视觉之美。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出“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发展”的一项是
A.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
B.宋代木版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
C.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上看,不失为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
D.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不仅是就汉字的美学意义谈的,更是就汉字的诗学意义谈的。
B.网络流行的新词语将因为缺乏必要的美学底蕴,而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的甚至是转瞬即逝。
C.语言必须考虑其纯洁性,一个“搞”字就曾引起了不少争议,最终才勉强站住脚,但仍只有“搞笑”“?恶搞”可用于诗词、美文。
D.将楷书书法等同于仿宋印刷体的笔法,是错误的认识。要知道,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法家那里也是不同的。
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关色,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帝听朝,阴杀之。上大怒,单骑从苑中出,入山谷间三十余里。高颍、杨素等追及,帝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颍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帝意少解,驻马良久,夜方还宫。后自此意颇折。初,后以高颍是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至是,闻颍谓己为一妇人,因以衔恨。又以颍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渐加谮毁。帝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帝斥之。时皇太子多内宠,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爱妾云氏害之,由是讽帝,黜高颍,竟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
仁寿二年八月甲子,其夜,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九,葬于太陵。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勉:勉强
B.长仁竟坐死 坐:触犯法律
C.闻颍谓己为一妇人,因以衔恨 衔:藏在心中
D.由是讽帝,黜高颍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独孤皇后在政治上对隋文帝有帮助的一组是(3分)
①而后每谦卑自守 ②后使李圆通谓文帝 ③使宫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则匡谏
④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寝,相顾欣然 ⑤长仁竟坐死 ⑥后伺帝听朝,阴杀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孤伽罗家世显赫却谦逊自守;虽有仁爱之心,却生性善妒,在触及根本利益时决不手软,果敢坚决。
B.独孤皇后曾经买下总价为八百万的明珠分赏给有功的将士,这件事朝野传诵,得到百官交口称赞。
C.独孤皇后公私分明,表兄犯王法,文帝有意免罪,她却不徇私情;异母弟因诅咒她获罪,她反为其请命。
D.独孤皇后曾因为高颍是父亲的家客,对其亲近礼遇,后来因高颍轻视自己只是一介妇人而怀恨在心。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直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白后市之。(5分)
⑵陀若蠹政害民者,不敢言。今坐为妾身,请其命。(5分)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①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②。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相拱③,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己酉:即公元1140年。这一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刚刚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②旋:退兵。③拱:敛手。
8. 此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9.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⑵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⑶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⑸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龙虎斗
陈玉兰
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浑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
??? 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 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 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 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
??? 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
??? 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
? ??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
??? 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
???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⑴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龙虎斗”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展开的生死对决,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
???B.文中“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一句,既写出了旗杆之高,也为下文秦、袁二人攀顶扯旗的比武做铺垫。
???C.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这足见其是个贪图权势之人。
???D.秦班主赢了比武后,“眼睛长到脑袋顶,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这表明秦班主虽志得意满,但内心对技高一筹却主动退让的袁班主抱有愧疚。
???E.年轻人寻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如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而是为了炫艺而来,如亮出江湖神仙脚。
(2)小说第9段对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3)秦班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B.某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C.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艺术家》尽管与预期相比只是囊括了其中五项大奖,但人们还是对其报以极大的赞誉。
D.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实现“中国梦”,华西村无疑是一个典型。在吴仁宝带领下,华西村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欧美近百年才实现的富裕福利社会的理想。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超文本的时代,我们只不过是超文本中的一个节点而已
②超文本是没有地平线的,有的只是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无穷链接
③也没有谁能一眼望到超文本的边缘
④这些节点是由作者自己创造和维护的,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改变节点的内容
⑤这些节点没有等级,没有高下,没有谁拥有特权的地位
⑥一个个节点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一篇篇文章或一本本书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⑤③④①⑥
C.①⑥⑤③②④ D.①⑥④②⑤③
15.阅读下面的信息,总结微信的几个特点。总字数不得多于20字。(6分)
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应用软件。微信支持跨系统平台操作,多款系统平台均可使用。用户可通过网络用手机、平板或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微信还附带“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多个服务插件。微信不仅软件本身完全免费,而且大部分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
16.请根据下面的“演出日程表”拟写一句话短讯,不超过70字。(5分)
春蕾大剧院“2013——2014迎春音乐周”演出日程表
日期
时间
节 目
12月29日
20:00
朝鲜血海歌剧团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12月30日
20:00
加拿大蒙特利尔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
12月31日
20:00
阿根廷探戈之火舞团舞剧《欲望之焰》
1月1日
20:00
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新春歌舞晚会”
1月2日
20:00
法国波尔多国家芭蕾舞团舞剧《胡桃夹子》
1月3日
20:00
日本小提琴天后宓多里“古典音乐演奏会”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三亚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8.这首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官军腐败无能自私、敌人猖狂侵扰、人民生活痛苦、天下混乱一片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对金兵的无比痛恨、对宋朝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每点1分)
9.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1分)
首联:宋军和金兵的对比。(2分)
颈联:宋朝官兵和百姓的对比。(2分)
(答运用典故,并能结合颔联有一定分析给3分)
10.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舞幽壑之潜蛟 ⑶渚清沙白鸟飞回
⑷凝绝不通声暂歇。 ⑸一尊还酹江月 ⑹寻常巷陌,
11.⑴ D 3分,A 2分,B 1分。
( C项“这足见其……”属于强加因果。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曹锟是一个自私残忍的人。E项年轻人来此的目的不是炫耀技艺,主要是为父明志。B项也有衬托出秦、袁二人的超群武艺之意 )
⑵①正衬,以秦班主的了得功夫衬托出年轻人的绝伦技艺;②为年轻人出场比武做铺垫;③为下文情节“两戏班合二为一”发展蓄势。( 每点2分,共6分)
⑶①技艺超群:在庆祝曹锟六十大寿的堂会上,秦班主拔得头筹;与年轻人比试,秦班主展示一身功夫。②宽容大度,怜才惜才:面对年轻人的叫板,秦班主看“他一副好人才”,又觉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还任其叫骂。③有羞愧心,知错能改:每当想起袁班主,秦班主便觉羞愧;在得知年轻人来意后,秦班主羞愧的流泪并向年轻人请教。④识大体,明大义:在袁班主事迹的感召下,秦班主与年轻人的两个戏班合二为一,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⑷①秦班主是主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着墨最多,并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他展开,他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小说通过秦班主的遭遇再现了乱世中戏班是如何生存的。
②袁班主是主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虽着墨最多,但主要是为了衬托袁班主,突出其气节和大义。年轻人与秦班主比武,是替父明志而来,促成了两个戏班的最终合并;虽然袁班主在抗日战争中死去,但子承父业,这都是袁班主教导有方。
③袁秦两位班主都是主人公。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的结构,明线是秦班主,暗线是袁班主;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再现在乱世中戏班班主的不同命运。在秦班主与袁班主儿子的共同努力下两戏班合并,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 (答出其中一种即可)
12.A (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方兴未艾:事物 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13.D (A“借口……是”与“以……为名”杂糅。B“取缔” 的应当是音像制品店,搭配不当。C“囊括”与”只””其中”矛盾。)
14.C( ①限定时间范围,引入话题,应在段首;⑥与①“节点”呼应;③“也没有”接在⑤三个“没有”后;②与③句意衔接,④中代词指代②“节点之间的无穷链接” )
15.平台多,通讯内容多样,功能丰富,免费
(答出任意三点满分,两点4分,一点2分。每多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16.春蕾大剧院于12月29日至1月3日举办“2013—2014迎春音乐周”,每晚八时,来自亚洲、欧洲等六个不同的艺术团体将分别登台献艺。
17.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写作时要兼顾两方面。
立意如下:
(1)美丽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的奋斗来实现,阐述奋斗与梦想的关系。为了如花瓣般瑰丽的梦想,我们需要有勇气与毅力征服如刺般扎人的现实。只有经过奋斗才能看到玫瑰绽放。
(2)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
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
或者说,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
或者说,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
(3)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
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
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花。
【参考译文】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河南洛阳人,是北周大司马卫国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见杨坚(隋文帝)一表人才,所以把女儿嫁给他。杨坚和独孤伽罗感情很好,隋文帝发誓不要别的女人生的孩子。独孤伽罗的姐姐是北周明帝之后,她的大女儿是北周宣帝之后;她显贵的亲威之多,没有人能和她相比,但是她每每谦逊自守。等到周宣帝驾崩,隋文帝身居宫中,总揽政务。独孤伽罗派李圆通告知文帝说:“现在已经是骑兽之势,一定不能够下来,尽力去做!”等到隋文帝即位,立她为皇后。
突厥曾经与中原进行贸易,有一小箱明珠,总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告知皇后要她买下。皇后说:“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群臣听闻此事,都向皇帝庆贺。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与之同辇而行,至殿阁才止。派宦官跟随伺候文帝,政事有失误之处,随即匡正谏言,多有增益。她等候文帝下朝一起回宫,同起同居,相对欣然。文献后姑母的儿子大都督崔长仁触犯国家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上,有意赦免其罪。皇后进谏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崔长仁最终被处死。皇后异母兄弟独孤陀以猫鬼巫蛊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气得三天没有进食,但最后还是请求文帝赦免其罪,说:“如果独孤陀败坏朝政为害百姓,我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他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请您饶他一命吧。”
独孤皇后很是仁爱,每次听闻大理寺处决囚犯,没有不流泪的。然而她生性善妒,后宫没有人敢亲近御前。尉迟迥的孙女很漂亮,文帝在仁寿宫见到了很喜欢她,于是宠幸了她。独孤皇后等到文帝上朝,悄悄杀了她。皇上大怒,独自骑着马从宫苑中奔出,进入山谷三十几里。高颍、杨素等人追上他,文帝叹息说:“我贵为天子,却没有自由啊!”高颍说:“皇上怎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待天下?”皇上心情稍微纾解,他拉着马站了很久,深夜才回宫。独孤皇后从此颇感心灰意冷。一开始,独孤皇后因为高颍是她父亲的家客,对他非常亲近礼遇。到如今,听见高颍称自己为一妇人,于是怀恨在心。又因为高颍的夫人去世,他的妾生下男孩,更加不善待他,渐渐更加诬陷诽谤他。文帝也是每件事都听从独孤皇后的。她见到各位侯王和朝中大臣有妾室怀孕的,一定劝文帝斥责他们。当时皇太子有很多内宠,太子妃元氏突然死亡,独孤皇后料想是太子的爱妾云氏害了她,因此暗示文帝,罢黜高颍,最后废除太子立晋王杨广为太子,都是独孤皇后的计谋。
仁寿二年八月甲子日这天夜晚,独孤皇后在永安宫逝世,时年五十九岁,葬在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