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每节课都应有一个主题。可以加速学生对新内容的内化及长期记忆。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张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处在中国传统社会末期和近代社会发展的前夜,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课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是后面两个子目内容的政治和制度背景,第二子目:疆域的奠定,主要叙述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具体内容。第三子目:统治危机的初显,主要讲述了古代传统王朝中后期常出现的人口压力和社会动乱,以及所面临西方列强新的潜在威胁。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形象化思维特征显著,喜欢观察和记忆,但分析和思辨能力有待提升。前面学习了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和巩固边疆的措施,对理解本节的部分内容会有帮助,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提高。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机表现,并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奏折史料文本分析奏折制度的影响,从而理解清朝君主专制(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够通过地图等资料,认识清朝强化边疆管理的措施及意义(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能够通过比较18世纪中西历史发展,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巨大危机(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够通过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和厘清鼎盛与危机的联系,认识到透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事物的本质,增强建设富强祖国的决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君主专制的强化现代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土尔扈特东归的故事导入新课,并简要介绍清政府对此事的态度。 让学生通过典型故事,从少数民族和统治者两个方面来理解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程度。
一、乾隆的时代 印象中的乾隆。印象中的乾隆时代 回忆对乾隆本人了解思考表述对乾隆时代的认识 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思维。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3.史料中的乾隆时代(1)奏折制度出示孙嘉淦的奏折,并简要介绍孙嘉淦其人。问题1:孙嘉淦奏报了何事?他是怎么处理的?问题2:乾隆的态度是什么?你能看出什么?介绍奏折的流转过程出示其他的奏折内容和康熙对所奏内容的要求。简要介绍军机处的相关情况巩固边疆出示并简要介绍《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引导学生先从整体感知清朝疆域,然后在从山西、东南、东北、西北等几个细节认识清朝疆域。出示现代标准地图,要求学生描述清朝疆域的范围。出示《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形势图》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概述清朝治理边疆的措施。经济繁荣出示《盛世滋生图》 释读孙嘉淦奏折文本。解读奏折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并回答问题。知道,了解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知道,了解知道,了解仔细阅读观察地图,找出具有标志性的地名。认真观察和解读地图,提取关键信息。然后描述认真观察和解读地图,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知道,了解 让学生体验感受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了解奏折的快捷和保密性。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建立奏折制与军机处的关系。选择古地图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性。了解清朝疆域的边界,增强对国土疆域的感情。通过现代标准地图再次强化对清朝疆域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清朝开拓疆域的具体表现,理解国家版图奠定的来之不易。本部分为下节课内容重点,在此为知识结构 的完整性仅点到为止。
二、时代的乾隆 时代大潮已扑面而来出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一段材料和一首《乾隆御制诗》。出示两幅图,比较其可信度。介绍在欧美几乎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时代大潮下乾隆的选择出示出示《清高宗实录》的一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回答问题:乾隆的选择是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他的理由?出示1799年中西方发生的三件大事。 知道,了解。认真观察和比较两幅图,注意文字介绍。感受时代变革的临近。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最后一问需结合所学知识)感悟,体会感受时代变革的紧迫。 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历史机遇的临近,同时也是危机的到来。让学生初步感受史料的不同和造成不同的原因。补充强化学生的中外对比认识。帮助学生从乾隆的态度形成的原因,理解盛世与危机之间的联系。再次通过比较强化学生中外联系地认识历史。
课堂小结 结语:乾隆创造了一个旧时代的盛世,却在新时代的潮流中被抛弃。旧时代的盛世阻碍了新时代的进步。 倾听与感悟。课后自主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理解盛世与危机的关系。自主建构知识框架。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选取乾隆时期的奏折、实录、地图、绘画等形式的史料,通过史料研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巩固疆域和危机初显的内容,深刻揭示清朝是盛世与危机之间的紧密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解读能力,同时兼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的培养。同时,由于史料选择的限制和解读能力的不足,造成本课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未能更好地展示,还需不断改进和优化。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