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22:3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分析与设计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和元朝统一。10-13世纪,以汉族政权宋朝为主,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夏金政权,加强了民族交融,之后,元朝实现了大一统,共同推动了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本单元共4课,第10课讲辽夏金元的政治军事,第9、11、12课大部分内容讲述两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新变化。与原高中必修教材相比,增加了辽夏金政权的相关制度,也突出了宋朝社会新变化;与初中统编七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初中8课内容知识面广,内容丰富,高中4课概括性、逻辑性更强,更加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本单元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客观分析宋朝中央集权的影响和王安石变法、宋朝经济繁荣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客观评价理学,认识历史本质。注重相关知识前后关联内容的时序脉络构建,例如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宋朝经济繁荣,儒学的复兴等内容。运用统编教材上的地图,了解多民族政权更替,并建立空间感,例如教材51页、53页、57页等。通过课本“史料阅读”、“历史纵横”、“问题探究”,以及多媒体资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新变化、儒学的复兴等重要历史现象,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制度建设与民族多元交融的学习,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家国情怀。
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
在统编教材体系下,遵循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本课紧扣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以宋代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化为主线,依托教材、图片、视频、史料、高考真题等多元化情境的创设,开展历史探究学习,加强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通过时代对比,增强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使历史教学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 本课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创设不同情境,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以北宋汴河的图片情境导入,让学生“看见”运河辐射力带来的经济繁荣。以图表、史料等新材料情景分析农业、手工业生产新变化,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史料实证素养。以视频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用足用好教材,依据教材第5、9、11课多则材料情境,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加强学生时空观。以司马光,欧阳修两则相关史料情景,分析科举南北分卷的内在原因,培养学生知识关联和分析概括能力,强化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秉承论从史出原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教材“问题探究”和多则史料为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开展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提高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并结合宋代经济发展,深化唯物史观。运用“学思之窗”拓展分析宋朝对明朝影响,最后,以习总书记文化自信的音频升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分析
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讲述在多民族政权并存时代,宋朝代表华夏民族主流,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在统编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就南北经济发展,它上承第2单元魏晋、唐朝以来南方经济发展,到本课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并进一步发展。就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宋朝经济繁荣与社会变化影响深远,对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和第4单元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学科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城市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宋代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新变化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历史情境学习,直观感悟宋朝经济新发展,认识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锻炼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2.学生通过教材和相关史料,重点探究经济重心南移,涵养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3.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两宋社会新变化,依据史料突破难点,培养运用唯物史观理性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1. 学生喜欢图片、视频、音频等新资料,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历史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掌握五大核心素养。 2.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分析能力,教师以史料引领,引导学生辨析、解读史料,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素养体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清明上河图》之汴河经济
以北宋开封汴河图片和史料导入,了解运河经济辐射力带来的商业繁荣。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汴河经济辐射力。 了解《清明上河图》,初步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 以图表和简明史料带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第一部分 商业时代—经济新发展
1.农业发展 2.手工业发展 3.商业发展的表现 4.经济重心南移 5.高考真题 以人口增长和南方粮食比例图等多则史料,重点分析粮食和棉花,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导入,结合多则史料,重点分析中国陶瓷业发达的原因。 创设视频情境,结合教材、图表、图片等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总结。 思考总结提升农业、手工业、商业关系。 史料和教材互证,图表归纳简单明了。 以两则对应史料,点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通过真题练习深化唯物史观历史思维。 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说出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以及作用。 说一说科技成果及意义,阅读史料,深入分析原因。 看视频,读史料,看课本,总结商业发展的表现。 阅读并思考三者关系。 阅读教材和史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 2道高考真题训练。 1.学生多看、多读、多说,活跃课堂气氛。2.认识到南方经济的繁荣发展。3.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1.兴趣导入,以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家国情怀。2.多方面拓展内容,锻炼历史解释能力。 1.学会抓关键词,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2.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历史思维的训练。3.善于思考总结,建构知识框架。 1.运用统编教材相关知识,拓展教材内在逻辑。 2.培养学生用历史学科素养理解概括史料。 学生学以致用,积极性更高。
第二部分 平民社会--社会新变化
1. 宋代社会新变化 依托教材结合多则史料,分析宋朝社会的新变化。用唯物史观点深化宋代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2.高考真题练习 3.思维导图总结 运用课本上的问题探究、图片,选用汉唐宋清等相关史料,对比分析宋代社会新变化。 高考真题训练。 思维导图总结。 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展示讨论成果,加深对宋代平民社会的理解。 学生阅读分析。 巩固理解所学知识。 1.小组任务驱动,带动积极性,加强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2.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使整个课堂更有逻辑性。 举一反三,理解运用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完整,重在培养核心素养。
第三部分 思维升华
1.宋朝影响力 2.文化自信 以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史料。 古为今用,创设音频情境。 阅读思考宋代深远的影响力。 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 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 具体目标 基本 良好 优秀
情境创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 教师正确引导、小组配合得力
学科素养 学习、运用历史五大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商业时代—经济新发展 1.农业:耕作制度、经济结构、棉花种植、边疆开发、人口增加 2.手工业:陶瓷业、矿冶业(煤)、印刷业(文化)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商品贸易、海外贸易、纸币发行、城市兴盛 4.思考总结: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关系 5.经济重心南移:表现、过程、原因、影响 二、平民社会—社会新变化 1.科举制不断完善, 门第观念淡化 2.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3.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4.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契约、租佃相对普遍 5.学思之窗:宋代对明朝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运用教材,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知识可视化、简洁化,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辩证思考能力。整体设计从情境导入、史料选择、高考真题,都注重抓主线,突出学科素养。但在大单元整合下的深度教学,史料的甄别选用,学生的活动设计等,还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广泛的阅读,进一步整合优秀资源。总之,历史的教与学永远在路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