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学习目标】
通过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认识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级目标)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从时空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一级目标)
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体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性质和反封建的重大意义,以及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定责任内阁制是多方面博弈的结果,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二级目标)
通过相关史料的解读,全面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但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对于这样的结果,通过相关史料进行分析,使学生避免从单纯的“阴谋论”解读,而是能够看到历史的复杂性。(三级目标)
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重点说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是对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绝不是一两场革命就能推翻的,据此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后续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级目标)
辛亥革命的背景
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
①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②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③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④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预备立宪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核心精神是“大权统于朝廷”
1911年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任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阁员十三人,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又占七人
材料二 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额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1909、1910年发展势头减弱,但还是有所增长。总计1901至101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 ——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邹容、陈天华及章太炎及其著作图片
材料四
辛亥革命前各地建立革命团体的状况 四川保路运动形势图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三民主义相关内容及其局限性,讨论三民主义与革命有何关系?
主要内容 主义 革命类型 局限性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阅读教材,绘制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图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末代皇帝溥仪的照片
大清皇帝 普通公民
材料二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林伯渠
材料三 辛亥后,离婚已不属于男子单方面的权利,妇女为争得平等幸福而主动提出离婚者日渐增多。民国十年,山西省2028件“协议离婚”案中,其中有191件为女方主动提出者,男女双方提出者1390件。随着各类社会团体的纷纷成立,养济院、善堂、“敬节所”等公益慈善机构的数量也逐漸增多。随着新式工矿企业的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及信息传递方式改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受、结社、团体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活动场所
——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
材料四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六百多家,新增资产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张謇的南通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百多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中学历史教学必修2》
材料五 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像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来······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的······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材料六 1911年的辛亥革命,基本上是一场失败,不是一个创造。清王朝是灭亡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埋葬它,用什么代替它。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七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与我们民众大多数,毫无关系。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运动。根据材料五、六、七,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辛亥革命(学案)参考答案
辛亥革命的背景
1、必要性:(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激化矛盾,加速清朝灭亡;
(3)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可能性:(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4)三民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纲领;
(5)各地反清武装起义的尝试;
偶然性: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2、三民主义
主要内容 主义 革命类型 局限性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
平均地权 核定低价,涨价归公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且难以实现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图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评价
(1)①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推动了礼仪、社会习俗向平等、文明、健康方向变革;
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量强大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因此,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加之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量强大,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它还不够彻底。
尽管它存在着种种的历史局限,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毫无疑问的,它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