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15课。从单元来说,本课属于第四单元的第3课,也是最后一课。在前面2课学习了明清两朝的建立和明清时期的政治统治以及面临的政治危机,而这一课则囊括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也暗含了面临的危机,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的教学做铺垫。从本课内容来说,包含4个子目,分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4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社会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新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扩大,出现了适应市民需求的市民文化(小说、戏曲),也导致倡导个性自由的新思想的出现。同时,明清时期有一些总结性著作的出现和西方科技的传入带来的新因素。但总体来看,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和变化,但依然没有摆脱封建社会的桎梏。(二)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三)学生情况分析1.已有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前面2课的学习,学生对明清两朝的建立和明清时期的政治统治已经有所了解;通过初中的学习,对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基本史实也有所了解。缺乏的是没有建构起思想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的总体特征。2.认知能力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基本学会了分析材料的基本方法。高一学生思维水平逐步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要避免与初中知识的简单重复,在同一知识点上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一)通过《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丝织工场图》《明清时期著名商帮示意图》、《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图》、《盛世滋生图》等图片和文字材料,了解明至清中叶时期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领域出现的新现象。通过《盛世滋生图》(局部)和文字材料,了解明至清中叶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局限性,理解社会发展背后蕴含的危机。(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二)通过文字材料分析社会文化发展出现的原因,表格梳理其变化,理解一个时期的文化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明至清中叶时期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二)教学难点明至清中叶时期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背后蕴含的社会危机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教材、历史图片、视频材料、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1.教学法:讲授法、历史情境(图片)教学法;2.学法指导:阅读材料法、材料分析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教师播放介绍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视频,指出王贞仪出生于乾隆年间和王贞仪的科学文化成就,引出本课的教学。 观看视频,思考。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一、金陵女史:社会经济的发展 过渡:王贞仪出生于1768年,她生活在怎样的成长环境之中,时代又会给她的成长带来什么影响呢?1.教师呈现《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农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2. 教师呈现《丝织工场图》局部和文字材料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3. 教师呈现《明清时期著名商帮示意图》、《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图》、《盛世滋生图》等图片和文字材料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工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结合教师所给的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并问答教师的提问。 通过地图和示意图等图片材料,直观感受,利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文字材料,有利于突破重点。涵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二、“贯通中西”:——社会文化发展 王贞仪的成长和成就,离不开成长环境和家学传统的影响,也离不开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1.明清思想变化教师给出表格,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并分析其特点以及通过文字材料分析思想领域的变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 明清文化的发展(1)教师呈现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明确小说发展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小说的发展情况。(2)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戏曲的发展。3.科技的发展教师给出表格,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并分析其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4.总结探讨: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王贞仪?教师给出表格,所学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总结明清时期的特征。而这也是王贞仪有所成就的客观条件。 1.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并通过文字材料,分析思想领域的变化。2.通过文字材料,分析小说戏曲产生的原因。阅读教材,阅读教材,概括明清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情况,完成表格内容。 3.合作探讨,对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 1.利用表格,直观概括,利于学生理解。2.表格,利于学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3.合作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突出重点。
三、“即删且焚”:—社会发展的局限 王贞仪写下“尝拟雄心比丈夫”形容自己的诗句,但又有人批评她是“闺阁狂士”。在去世之前,为了不让自己的著作影响到丈夫及家人,嘱咐丈夫将自己的著作“即删且焚”。为什么王贞仪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桎梏了王贞仪?合作探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桎梏了王贞仪?1.通过《姑苏繁华图》的局部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通过《坤舆万国全图》及中国士大夫对其评价、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发展的局限性。 合作探讨,对明清时期的时代局限性进行总结。 合作探讨,明清时期发展背后蕴含的社会危机,突破难点。
课堂小结 通过表格,进行总结。 总结。 表格总结知识,学生直观感受,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反思
(一)亮点1.以王贞仪的故事来串讲整节课,以具体人物入手,创造真实的历史情境,便于学生理解。2.选用图片、表格等直观材料。(二)教学探讨如何讲清明清时期社会新现象背后蕴含的社会危机还是比较困惑的一个点。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