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两汉
秦朝
战国
西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
商
春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木石为主,少量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部落 尧舜时期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发展
本课时间轴
中国:女娲造人说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东汉】《风俗通》
科学假说:
①进化论:猴子——人
②线粒体夏娃理论:20万年前非洲“母亲”
(单一地区起源说)
人类从何而来?
西方:亚当、夏娃说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出土大量猿人骨骼化石……洞穴中还有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旧石器时代主要遗址分布图
说一说我国远古人类的分布特点和生活特征。
思考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石器时代
VS
两种石器工具有什么不同点?
思考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分布图
标出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并概括其分布特点。
思考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社会形态的变化
▲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新石器早期仰韶文化)
良渚玉器上的“神徽纹”
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
思考姜寨遗址与良渚遗址的区别。
思考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社会形态的变化
陶寺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
占有89%的小墓几乎没有随葬品,而8座大墓中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随葬品的差异说明什么?
思考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社会形态的变化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原始人群
约300万年前
前2070年
约1万年
社会贫富分化
不平等开始出现
私有制、阶级分化
氏族联系趋于紧密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贫富分化不明显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氏族公社
部落、部落联盟
利 益
原始人群
生产和分工发展
男子地位提高
剩余产品增加
材料 文明是指人类脱离了野蛮状态的社会状况,文明的因素包括:家族制度、生产工具、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法律、国家等。国家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文明是在国家形态下创造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三皇
五帝
天皇、地皇、人皇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关于三皇五帝一直是个传说,神话传说可以作为史料取证吗?
思考点
假如你想要印证三皇五帝的真实性,应该找到哪些史料?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夏朝的建立
禅让制
世袭制
传贤
传子
(才能)
(血缘)
“公天下”
“家天下”
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体现的是民主,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你是否认同此观点?
思考点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夏朝的建立
材料二 《左传》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禹刑”据《尚书·吕刑》序说又称为赎刑。其具体内容虽然已经无从知道,但是夏朝确乎有了刑法,则还是可信的。《孟子·滕文公》篇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可见夏朝已经出现了关于贡赋的具体规定。夏启在甘地讨伐有扈氏的誓词中曾经提到“六事之人”,亦即《尚书·甘誓》所谓的“六卿”,这表明夏朝已经分官设职。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一 夏朝中心区域示意图
结合教材,说一说夏朝有哪些国家制度的体现。
思考点
三、商和西周
1.商朝的建立和灭亡
内 服
外 服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思考点
甲骨文的当世和现世意义是什么?
思考点
三、商和西周
2.西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
授土授民
保卫疆土
周朝分封示意图
三、商和西周
2.西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材料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是原来商代重要属国奄国所在,奄国是周公东征主要讨伐的对象之一。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的另一个主要讨伐对象的所在。燕国,是姬姓王室召公长子克的封国,它的受封是为了防范北方少数民族。晋国,是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国,它的受封是为了保证镐京和东都洛邑的通路。宋国,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
——摘自《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归纳分封的对象、目的。
思考点
三、商和西周
2.西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材料 商代的征伐,只不过迫使叛逆者屈服,尚未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亲戚子弟统治的史实;而周人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
根据材料,对比商朝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结合教材,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思考点
三、商和西周
2.西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天子
嫡长子
天子
诸侯
余子
嫡长子
诸侯
余子
卿大夫
嫡长子
卿大夫
余子
士
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
加强周天子的统治
解决权力分配问题
天下的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三、商和西周
3.商周时期社会经济
大量用于祭祀礼器;少量用作农具
三、商和西周
3.商周时期社会经济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公田,八家皆私,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分别从天子、诸侯、平民三个角度,撰写一段内心独白,表达对井田制的看法。
天底下的土地都是我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虽然土地名义上是天子的,但我可以再分封还能征税。
土地是谁的和我无关
我也只是被迫劳作
公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分封制
礼乐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血缘纽带(里)
权力的认同
权力的分配
权力的继承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井田制
决定
影响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3.礼乐制度维系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4.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三、商和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