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姑苏繁华图》全场12米,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的繁荣景象。
《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清代)
“北清明,南姑苏”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览繁华姑苏,忆盛世滋生”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北宋都城汴京
《清明上河图》
清代城市苏州
《姑苏繁华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第一篇
览繁华姑苏,品画卷创作背景
思考:画家徐扬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这幅宏伟长卷的?
第一篇 览繁华姑苏:品画卷创作背景
乾隆盛世
繁华姑苏
创作背景:乾隆盛世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山前村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农村:家庭手工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趋于松弛。
“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嘉定县志》卷八《土产》
思考:苏州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自然经济趋于松弛
苏州城
染坊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手工业领域:手工工场(新兴经营方式)、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的出现。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苏州城
染坊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思考:染坊的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苏州城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基本上集中在苏州,且绝大部分系徽商所开,其中明代中后期既已存在的徽州汪氏益美字号营业额最巨大,一年销布百万匹,益美布遍行天下,滇南漠北,无地不以益美为美。”
——范金民《清代苏州城市工商繁荣的写照——<姑苏繁华图>》
棉布贸易的商人
棉布贸易的规模
棉布贸易的距离
……
商业领域:地域性商帮形成、商业资本集聚、大额长途贸易发展。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思考:苏州棉布经营的情况折射出商业领域的哪些新现象?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思考:苏州棉布跟随徽商足迹遍行天下,如何理解“天下”这一范围?
苏州棉布遍行天下?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材料: 明清时期,苏州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商品经济,与海外市场的开辟不无关系。苏州海外市场开辟,靠的是汪直、许氏兄弟这些徽州人,他们将棉织品、丝绸等走私贸易做到日本、东南亚、甚至欧洲。
——唐力行《结缘江南》
材料: 早在乾隆初年,东印度公司每年贩运到英国本土的苏松棉布在两万匹以上,当时英国士绅的时髦服装是中国苏松所产紫花布缝制的。
——《论明末清初苏松地区的棉纺织手工业》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思考:苏州棉布跟随徽商足迹遍行天下,如何理解“天下”这一范围?
经济视角下的苏州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自然经济趋于松弛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棉纺织业
农村
城市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吴人以织作为业,即士大夫之家,多以纺织为利。”
——(明)于慎行《谷山笔尘》卷4
思考:在苏州商品经济繁盛的影响之下,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盛泽丝绸业居各业之冠,收入丰裕,且其交易集中在上午,下午二时后即已“下庄”落市,从业人员有较多的余暇。”
——李炳华主《盛泽镇志》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明清时代的文学作品从原来只是面向少数文人士大夫向面向广大民众的方向转变,反映平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取代了雅致的诗文,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明清主流文学世俗性举隅》
文化视角下的苏州
作者 作品 体裁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
孔尚任 《桃花扇》
施耐庵 《水浒传》
小说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曹雪芹 《红楼梦》
吴敬梓 《儒林外史》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思考: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正统文学渐趋衰落 通俗文化异彩纷呈
谁在游园?
谁惊了谁的梦?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民众自我意识觉醒
反抗封建礼教诉求
文化视角下的苏州
—正统文学渐趋衰落 通俗文化异彩纷呈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思考:进步思想家们从哪些方面对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顾炎武
1613—1682
苏州昆山人
“致良知”、以内心为准则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思想视角下的苏州
——传统观念遭受冲击 启蒙思想萌发涌动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王守仁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经济
思想
文化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启蒙思想碰撞激荡
通俗文学异彩纷呈
自然经济趋于松弛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正统文学走向衰落
“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
第二篇 赏繁华盛景:悟时代进步曙光
旧
新
转
型
“即或今之国人,读着关于昔日百万人口大都会‘繁华’的载述,恐怕也多少会跟着坠入‘梦境’。这些描述是不是全面,会造成怎样的错觉,似乎都无暇顾及。”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红楼梦》
【探究】
苏州的繁华可能会是“梦境”和“错觉”吗?
阊门
徐扬,苏州吴县人,家住阊门内专诸巷。
——《姑苏繁华图》赏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第三篇
探繁华梦境,析社会转型困局
第三篇 探繁华梦境:析社会转型困局
“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
——徐扬
困局之一:专制统治的强化
恭谢皇恩
思考:画家为何要花24年的时间绘制这幅画卷?为何满城尽是繁华?
苏州府试场景
状元之乡
状元糕
三场名笔
状元考具
考具
吴中天府
天开文运
试卷
第三篇 探繁华梦境:析社会转型困局
困局之二:传统思想的束缚
“缙绅家非奕业科第,富贵难于长守。”
——(明)王士性《广志铎 》卷四
“徽州商人大量侨居外地,笃力经商,贾而好儒,多希望子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论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的互动》
【思考】
为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苏州,传统科举也空前兴盛?
第三篇 探繁华梦境:析社会转型困局
表格来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3页
珍妮纺纱机
同时期东西方对比:英国棉纺织领域一系列技术革新,为工业革命奠定坚实基础。
《姑苏繁华图》绘成于1759年
“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康熙松江府志》
第三篇 探繁华梦境:析社会转型困局
困局之三:小农经济的局限
织
耕
+
思考:在苏州繁华的表象之下,其棉纺织业的发展水平究竟怎样?
思考:图卷中耕织结合的场景暗含了怎样的时代困局??
家庭手工业
经营规模有限
技术革新困难
经济基础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社会转型困局
商品经济基础脆弱
上层建筑
启蒙思潮萌发涌动
通俗文学异彩纷呈
社会转型曙光
传统儒家思想束缚
专制政权统治强化
推
动
阻
碍
明清经济与文化
古代苏州
“在封闭时期,苏州必成为上海的向往。 一经开放,上海必越苏州而上。”
欢歌在今日
人世即天堂
近代上海
清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演变图
——来源:成都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勾勒出了清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演化的梗概,其中蕴含着这一时期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特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B
(2017·海南高考·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