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为第七单元第一课,课标题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方面从本课的课程内容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三个子目层层递进,在时间和逻辑上相衔接。另一方面从教材的单元编排分析,第七单元占据重要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主要内容为辛亥革命爆发以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状况。1911年-1919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宣告失败。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内容为十四年抗战及人民解放战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革命有了坚定的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对上承接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对下开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结束,也更是新开始。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国民大革命相关知识,对于基本史实有了解;但同时,学生刚刚升入高中,尚缺乏系统多方面探索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新情境的创设下围绕关键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不断加深对历史学科性质的认识。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课以重探红船启航为主线,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重新审视百年党史之启航,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革命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影响。【时空观念】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情况及北伐战争路线,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1911年-1922年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历程,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时空下考察历史的能力,形成时空观念的历史思维方式。【史料实证】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让学生研读史料,进行五次探究。如呈现五四时期的报纸杂志和相关专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政党政策的变化等内容,阐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共产党诞生所带来的开天辟地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通过播放红船启航视频,讲解中共一大背后的故事,认识到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让学生讲好红船故事,体会红船精神,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设置活动,重现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会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历史人物——顾维钧拒绝签字的心境。认识到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局面,思考当时青年的时代责任和中华民族的出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史料教学法
板书设计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百年不易,重探启航风云变幻: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红船启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床异梦: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初心永续:共铸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呈现习近平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讲话: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红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时的讲话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教师讲述】同学们,上课啦。请同学们看这两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常常提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你们认为党的初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党的建立已逾百年,成功之路上历经无数磋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想走的更高更远,就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出发的起点。今天我们就回到起点,重探启航,重探初心。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课学习一共分为四个小节:风云变幻: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红船启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床异梦: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初心永续:共铸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以及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学生阅读讲话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和时政内容。学生回答:初心是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反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为人民谋幸福谋复兴…… ①从时政讲话引入课程内容,联系现实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百年不易,重探启航。②通过对本课课程内容的结构划分,让学生清楚知识脉络,呈现课标要求,明确学习重点。
一、风云变幻: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教师活动】呈现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史料。【教师讲述】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派出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会议,参加巴黎和会,提出了七项条件。但是结果怎么样?中国的要求得到满足了吗?中国当时面临怎么样的局势?材料一、1919年1月,27个(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是一次主要战胜国分配战争胜利果实和由他们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的会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也以战胜国的资格派出由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会议。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所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2、【教师讲述】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中国的局势,真称得上“风雨欲来山满楼”啊。接下来我们来看五四运动前的一些报纸的有关情况报导,进一步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解读材料需要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同学们可以分为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句,再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4月30日,英、法、美三国会议邀请日本参加,拒绝中国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因日本的坚决要求决议把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与日本,并写入《凡尔赛条约》,日本是否把山东权益转交给中国,由中日双方直接交涉。——章开沅 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第424页探究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教师活动】标注重点词句,听取学生的回答,并给予鼓励和点拨。随后展示答案:总的来说,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社会整体演变和国际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矛盾激化;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阶级基础: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5)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教师讲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就是那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中国人民的最后希望。公理在强权面前变得一文不值!国人郁积已久的愤怒最终化为革命的烈火,烧向帝国主义列强和腐朽的北洋政府3、【教师活动】展现五四运动爱国青年游行和工人罢工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完善表格。 【教师活动】呈现参与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的报道:【教师陈述】受迫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北京政府在巨大压力下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是爱国青年的伟大胜利!这也是爱国工人、爱国商人、全民族的伟大胜利!今天课堂上我们就重现历史,我们请一位同学扮演顾维钧。假如你是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做出拒绝签字的宣言,你会怀揣着怎么样的心情?是慷慨激昂?还是悲愤呢?【教师活动】抽一名同学扮演顾维钧,情感饱满地作出拒绝签字地演讲,并对该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强调当代青年责任与历史使命。5、【教师陈述】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释放被捕学生和拒绝在和约签字而告终,但五四运动的影响深远,李大钊在欢迎《欢迎陈独秀出狱》一文中,有过这样一句评论: 我们现在有了很多化身,同时奋起。好像花草的种子,被春风吹散在遍地。 ——李大钊《欢迎陈独秀出狱》,《新青年》(1919年9月16日)【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展示在多媒体上。历史意义:(1)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师陈述】五四运动影响深远,对于近现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我们之前学到了辛亥革命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呢?6、【教师陈述】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其中最重要的的广泛传播了什么新思想?对,就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是怎样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五四运动中有哪些“新力量”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呢?接下来,老师呈现两段史料,同学进行阅读分析,同样的勾画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比飞机飞得还快。……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李忠杰,李明华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136页。到1919年之后,受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刊物上,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文章。……这样,五四运动就使新文化运动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了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引起了广大青年的巨大兴趣,全国各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和刊物大量出现。在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何孟雄等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在湖南,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闫志民:《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探究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有哪些“新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教师活动】标注重点词句,听取学生的回答,并给予鼓励和点拨。随后展示答案,存在有三种“新力量”:(1)新希望:巴黎和会失败使中国人意识到“西方不亮”,而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意识到群众和工农的力量。(2)新途径: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现大批报刊及团体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3)新知识分子: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广泛流传的标志和主导力量。【教师讲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子目的学习。回到党成立的起点,去看红船扬帆起航! 1、学生解读史料,了解到一战后的中国遭遇了严重的外交失败,强权战胜了公理。对五四运动前中国面临的危急局势有一定的了解。2、分小组讨论,学生从报刊中找寻关键词句,从不同角度总结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3、阅读教材,梳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完善表格。4、根据教师要求,扮演顾维钧,做出拒绝签署合约的宣言。还原当时令人慷慨激昂的历史场景。根据教师陈述及多媒体展示,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跟随教师的设问,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究竟意味着什么。6、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回答教师的问题。认识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分析有哪些积极因素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①利用史料引入五四运动时代背景。设置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引入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探究。②选取一手史料,从民国时期的报纸中选取五四运动前的有关报道,让学生接近历史的原貌,从史料中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③五四运动发展概况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以表格形式梳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④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心境,由学生扮演拒绝签字的中国代表。体会历史人物的真情实感,引起学生的共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⑤以李大钊的话引入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的总结归纳。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利用问题切入,带领学生用辩证思维思考,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⑥通过教师陈述引导学生关注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再利用相关史料,提取关键词,理解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⑦合理整合知识点,以三个“新”归纳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积极因素。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思考,培养学生以联系发展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培养唯物史观。同时也为下一节红船启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铺垫。
二、红船启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教师讲述】党的诞生是历史合力的产物,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同学们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探究三: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部分原稿)(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0年,全国工人发展到194.60万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四分之一。——《上海劳工状况》1920年维经斯基一行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长期以来苦于找不到一种救国救民的根本办法,对社会主义只有向往却无系统知识的陈独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列宁的理论折服了……陈独秀在报告里讲,自1921年10月至1922年6月和1923年上半年,从共产国际得到关于党的活动经费一项,就分别是16655元和15000元。而中共自己除1921年前后自筹到1000余元外,再无其他款项入账。——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山西人民出版社(三位一大参会代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解读材料,请数位同学分别给出自己的答案,随后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嘱咐学生做好笔记。根据材料呈现顺序,答案内容依次呈现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原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组织基础。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国际条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俄为师,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酝酿:以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新青年,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决议建党。2、【教师陈述】在众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1921年7月23日,十三位代表在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召开了中共一大,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项: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一大原定于在上海举行会议,后转移至嘉兴南湖红船。红船是党启航的地方,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也诞生了我们伟大的红船精神。关于红船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 接下来老师将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今天我们重新回到那段历史,去看红船启航的故事,体会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与无畏,澎湃与热血,同样也有不易与艰辛。看完视频请同学们交流感受和想法。【教师活动】跟随陈述展示一大代表图片、上海会址图片、红船图片以及红船精神,播放视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回应,带动课堂气氛,弘扬红船精神。(视频梗概)视频首先简单介绍了王会悟女士,以王会悟女士的视角,讲述了当时有暗探查探,会议被迫中断,从上海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红船之上,最后在红船上大家庄重宣誓:“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万岁!”3、【教师陈述】会议召开虽经历波澜,但有着与会代表的坚定和当机立断,有着王会悟女士的灵活应变,有着共产国际的援助,最终会议成功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改天换地。关于党的成立,毛泽东曾引用庄子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人间世》习近平在庆祝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也提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庆祝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深远意义?同学们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一下。【教师活动】根据讲解播放多媒体内容。【教师陈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这个“新”字?新在哪些地方呢?(讲述关键词,引导学生回答即可)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4、【教师陈述】自1921年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不断成长发展的,这一点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政党政策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请同学们阅读三则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经历了怎样的政党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呈现答案: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俄文译稿)》1921年7月 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和民主主义的革命势力合同动作,才能使真正民主主义革命格外迅速成功。——《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1922年7月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三大,1923年6月探究四: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政党政策的变化历程?从政党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一大时,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不与任何政党建立联系的政策。中共二大召开时,党对中国现阶段革命形势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采取较为缓和的政党政策。三大时,工人运动受挫,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与国民党“党内合作”。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有与国民党合作之必要性,合作以图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前进发展的党 1、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从思想、组织、阶级、国际等方面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2、根据多媒体展示内容梳理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随后学生观看视频,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体会红船精神。学生根据所学及教材知识归纳中共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跟随教师的引导回答4、学生分析三段史料,分别得出结论,认识到中共初期政党政策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长。 ①利用史料探究问题,突破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培养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②以视频的方式重现历史。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感悟红船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观看视频后情绪激昂澎湃,为接下来讲解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做铺垫。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之一。以毛泽东和习近平的评价引入问题,随后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④利用中共一大二大三大政党政策的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纵向对比,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到党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⑤工人运动受挫,中共共产党正式确定与国民党合作,为下一节:同床异梦: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做铺垫。
三、同床异梦: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教师陈述】国共合作是怎样达成的,我们前面讲到了工人运动受挫,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引下,决定与国民党合作。那么从国民党的角度看,为何要与共产党开展合作呢?现在让我们重走孙中山先生十年革命之路,同学们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走不通,国民政府有与共产党合作之必要。展示孙中山先生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见的报道图片。【教师陈述】孙中山先生与苏俄越飞会见,对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从此可见,国共合作达成还离不开共产国际的帮助。接下来我们对国共合作达成的背景进行总结:共产党:①工人运动陷入低潮②力量弱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国民党:③孙中山吸取革命的经验教训,欲改组国民党外部:④共产国际的帮助2、【教师陈述】国共合作达成最重要的两次会议就是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了。中共三大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主要内容为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召开,主要内容为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教师活动】3、【教师活动】展示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带领学生对国民革命的过程进行梳理。【教师陈述】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很快就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教师陈述】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危机与斗争也在暗处蓄势待发。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尤其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统一战线更是岌岌可危。国共合作的破灭则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7月15日在武汉分共。【教师活动】跟随讲授,呈现多媒体内容,引导学生从失败原因中分析可以汲取的教训。5、【教师讲述】国民革命虽然最终失败,但也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共党史大家——杨奎松先生就对国民革命有着极高的评价。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小组讨论,国民革命有哪些历史作用。【教师活动】呈现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探究五。对答案进行梳理总结。探究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学生回顾1911-1922年间孙中山的革命之路,足见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坎坷,国民党需要与共产党合作。2、学生听讲,跟随教师对中共三大及国民党一大知识进行梳理。3、学生跟随教师看北伐路线图,基本清楚国民革命的发展进程。4、学生认识到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破灭,认识到失败原因,并从中分析经验教训。5、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①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孙中山先生十年的革命道路,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以表格总结国共合作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构建知识框架。②中共三大与国民党一大有关知识相对较简单,故以教师口述和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③以路线图+文字的形式梳理国民革命进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4、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国共合作,对于国共破灭原因有一定了解,且这个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失败原因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⑤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是课标要求之一。以党史大家杨奎松对国民革命的评价为材料,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课堂小节示意图)【教师活动】从李克强总理所做报告中截取“我国发展新的伟大成就”。【教师陈述】这是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2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疫情影响下,我国仍然稳步向前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其中党的领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誓言与初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应该牢记使命,向党看齐,不忘初心。愿在座诸君皆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奉献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一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共诞生并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等史实。百年党史,始于红船。百年党史是党的成长发展史,更与百年以来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彼此交织。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怀揣着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故而本课以百年不易,重探启航为线索,重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历史,试图重探那段澎湃激昂的岁月,弘扬伟大红船精神,激励当代青年承担时代责任,共铸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程内容涉及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知识体系庞大,因而课堂容量较大。如何有效整合教材资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设置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形成……我在这些方面仍有欠缺,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我定会虚心接受,认真改正,不断进步。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