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从单元整体来看,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为主线,概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前的历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并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时期;也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这是中国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革命出路的关键阶段,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本课的学习要点有:一、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二是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共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三是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从中总结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是多元化的,本课主要从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坚定思想基础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从历史背景、一大召开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展开,着重理解分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共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在此同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由此达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轰轰烈烈,席卷全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实践印证了中共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反过来丰富了党的理论,为其提供统一战线的经验和武装斗争的教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掌握了此时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但缺乏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的理性分析与理解。
教学目标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体会五四精神在当今的价值。从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感悟红船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难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依据:课标和学情)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师教法】(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的解读,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用几个词语来形容20世纪初的中国。教师:百年的中国风雨如晦,国人是茫然、愚昧的。但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下仍然有着一批先知先觉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救中国而努力。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到,爱国先知办“新青年”之杂志,倡导思想解放,积极寻求国家的新出路,但面对一时之间涌现多种思想流派,人们又犯上了选择困难症。这么多的主义,到底哪一个才能真正救中国?1919年,同样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率先做出选择,而后在他的号召下,一群有志青年于一艘红船之上定下再造青春之中华的伟大理想。李大钊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当时的有志青年又为什么与李大钊殊途同归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 形容20世纪初的中国的直观感受:落后、两半社会、在黑暗中挣扎探索、受列强侵略、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等。 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信仰之源——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用两段史料分别说明苏俄和其他列强在巴黎和会有关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一面是西方政府的伪善,一面是苏俄政府放弃在华特权,鲜明的对比之下部分有识之士走上了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以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的言论反映时人在巴黎和会前后对时局看法的转变。问:那么参照十月革命,革命任务应该交由谁来完成?答: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追问:每个国家的工人阶级发展水平不同,这个时候中国的工人阶级具不具备革命的力量呢?怎么证明?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漫画和文字材料共体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结合地图解释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的原因。【漫画】问:三个巨大而有力的拳头分别指代什么?答:商人、学生、劳动者。问:观察这三个拳头的形态,有什么特点?答:学生和劳动者紧紧地握着连接这商人拳头的小臂,说明不是三股分散的力量,而是凝聚在一起,共同打向了以曹、陆、章为代表的卖国贼。追问:联系我们初中所学,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仅仅只有漫画上的三个阶层吗?还有谁?答:政界的开明人士、三教九流等。问:这幅漫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呢?答:对卖国贼的厌恶,对社会各阶层抗争的一种赞赏一种声援。问:从时人的这张漫画中你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答:广泛、各阶层团结在一起、爱国。那么,在这样一场各阶层都广泛参与的运动中,谁是主心骨,谁来领导呢?【文字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问:这则材料是谁写的?答:青年学生。问:在他们看来,工人阶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关键作用——五四运动最先由爱国学生发起,但是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但不理睬,反而严厉镇压,抓捕学生。但是工人罢工不到五日,就罢免了卖国贼。思考:为什么这一时期工人阶级能够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答:民族工业的发展。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在壮大。他们人数众多,且较资产阶级相比带有彻底的革命性。【地图】问:这时候的工人运动主要发生在哪里?为什么?从地图上看,工人运动广泛,因而有能力领导群众进行这样一场爱国斗争。过渡:除了罢免卖国贼,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出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签的文件和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比说明五四运动的进步性——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出示表格,引导分析这些刊物和组织集中创办的时间(五四运动前后)、作者(先进知识分子)、内容的特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穿插讲述小故事。除了这些刊物之外,有一本著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还曾闹出过一个小乌龙。在他潜心翻译的某一天,母亲特意为儿子包了粽子改善伙食,并叮嘱他吃粽子时记得蘸红糖水。过了一会儿,母亲问道:“粽子吃了吗?”他嘴上全是墨水,一边奋笔疾书,一边连连答道:“吃了吃了,可甜了。”墨水真的会甜吗?在陈望道看来,甜的是真理的味道。总结:正是五四运动,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至此,一个新的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结合课本121页学思之窗,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并总结归纳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抓住关键词。全民族——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少数人为救亡图存的抗争的局面,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了进来,并且为了救国团结在一起。爱国——五四的核心觉醒——思想启蒙运动。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不断地有人觉醒,如果说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实现的是个人的觉醒,五四运动实现了人民的觉醒,民族的觉醒!总结: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观察漫画,分析解读。联系先前所学,分析问题。对比文件,得出结论。提取表格信息,得出结论。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锻炼解读漫画的能力。通过分析富有时代气息的史料,站在时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与历史共情。以唯物史观思考问题。通过分析图文、表格等史料,理解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意义。补充历史细节,感悟历史温度。
二、信仰之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后,各地工人运动蓬勃开展。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但这毕竟只是一个舶来品,需要有人对它进行改造,谁来改造?广大的工人尚不具备这样的的理论素养。此时的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先进的政党领导革命,而五四运动酝酿着这样一股力量。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在陈独秀、李大钊等有识之士的牵头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具备一定组织和干部基础的情况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通过表格分析、概括中共一大代表的特点。答:年轻(平均年龄28岁),高学历,知识分子,有社会责任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经历。从北大的红楼到上海望志路树德里红色雕花的石库门,再到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一路走来,这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为了追求真理,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走向联合。史料:课本122页学习之窗和123页历史纵横问题设计:对比一大与二大的革命纲领,(1)一大代表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方式的说法发生了哪些变化?(3)为什么会发生变化?(4)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革命方式的? 出示两张照片,补充历史细节。中共一大的会址的侧后门名叫树德里,而二大的会址则在辅德里。这一“树”一“辅”,巧得神奇,巧得富有深意,“树”的是什么?(树的是革命的奋斗目标,开天辟地,指明方向)“辅”的又是什么?(辅的是革命的具体方式,符合国情,脚踏实地。)共产党从树德里走向辅德里,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走向中国化的趋向。 带问题阅读教材及时间轴,归纳出答案。解读表格,回答问题。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解读和提取两则材料信息,训练比较分析能力,认识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对纲领进行调整,既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的遵循,也是幼年中共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表现,落实学生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养。共产党从树德里走向辅德里的过程正是从照搬先进理论到迈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幼稚开始朝着逐步的成熟发展的过程。
三、信仰之路——从理论到实践 历史发展总是充满着曲折和艰辛,面对这一阶段革命的困难,党在三大上继而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史料:课本史料阅读问题设计:面对革命困难,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三段话分别概括三个观点)结论: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参与国共合作合作是双向的,结合时间轴说明国共走向联合的原因。(现实与理论基础——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民族主义:突出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强调民主应该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双方集中力量开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结合地图概述北伐进程:大革命以广州为起点,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两湖战场的北伐军很快占领汉口,九江,打到吴佩孚,江西战场的北伐军占领南昌,歼灭孙传芳,在此过程中收回汉口九江(中国人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回租界)。北伐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胜利得益于国共合作(以实践验证了中共三大提出的统一战线的合理性)。史料1: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早在1924年就组建了工人部、农民部、青年部以及妇女部,但前面两个部很快就成了朝气蓬勃的年轻共产党人的势力范围。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个共产党的助手在受教育的青年中也正产生广泛的影响。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史料2:问题设计:北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论:力量壮大。为什么1927年党的人数骤减?但北伐怎么在上海、南京一带中途停止了?结合地图讲述北伐失败的过程: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部分国民党掉转方向,革命的利刃转而成了挥向革命者的屠刀。而后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宣告了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北伐的失败。问题设计:请你对北伐做一个评价,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由段1得出:中国需要国民革命,解决内外压迫——确立革命目标。由段2得出:革命需要集中势力的党来领导国民党——确定领导政党。由段3得出——中国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明确革命现状。预设回答:(1)人数增多,(2)领导各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3)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党的组织正产生广泛影响。预设回答:经验:统一战线有其合理性。经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4)教训:忽视对于军队的争取,让出领导权。 从现实与理论的角度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理解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会解读和提取历史地图信息,训练识图读图能力,了解当时国民革命的主要敌人及其分布,从空间上把握北伐的进展。通过分析史料,客观地评价国民革命,理解国民革命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能力。
三、信仰之光——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结合具体的史实谈谈理解。结合板书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底新在哪儿?出示材料:鲁迅的话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提问:但为什么一路走来,有人掉队,有人退伍,有人牺牲,党的队伍却在壮大?为什么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依然敢于领导人民拼搏斗争?解释李大钊就义前的话。出示视频,问题设计:共产党人要建一个怎样的国家?(一个人人都有尊严的,独立自主的,国富民强的国家)古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有这么一批人为建设一座人人都能安居的大厦而努力。为了这个初心,共产党人勇敢地肩负起使命,并为之奋斗终身!这样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延续,百年后,这个朝气蓬勃的党依然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预设学生回答:学生1:变在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学生2:变在中国革命事业有了确定的领袖。学生3:变在改变了以往少数人的利益的局面,中共一大提出要建立共产主义国家,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提出了全新的奋斗目标,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课后作业 这位墓主是上海的早期工人党员,党龄与我们的党同岁。问题设计:1.衣冠冢里的秘密是什么?墓主是谁?2.从墓主的人生轨迹中感悟以他为代表的工人们为何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生在课堂上从先进知识分子的角度探索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共诞生的必然性,利用课后作业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去理解中共诞生的必然性,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
问题设计不够精致,有待进一步完善,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部分问题过大,需要进行分解引导。课堂的互动力度不够,对学生需做进一步的引导。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