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8 00:2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模拟测试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四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组是(  )
A.稍(shāo)微 单薄(bó) 抵御(yù) 一筹(chóu)莫展
B.甘蔗(zhè) 曝(bào)晒 斗篷(péng) 心烦气燥(zào)
C.投掷(zhì) 关健(jiàn) 瘦削(xiāo) 唉(āi)声叹气
D.鲁(lǔ)迅 提供(gōng) 潮讯(xùn) 威风凛凛(lǐn)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震天撼地 实事求是 面容憔悴 焕然一新
B.不计其数 头晕目眩 阴谋鬼计 身临其境
C.独出新裁 处景生情 长途跋涉 再接再厉
D.震耳欲聋 千锤百练 南辕北辙 大义凛然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
B.通国之善弈者也。(善良)
C.但爱鲈鱼美。(但是)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清闲)
4.下列诗句中,没有蕴含哲理的一项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5.下列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严监生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C.鲁滨逊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要人物,他积极向上、冷静机智。
D.《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卜算子”是词牌名。
7.在小萌同学制作的手抄报中,横线上依次填(  )最恰当。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我们的省会城市成都举办。大运会是中国今年首个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也是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参加国家(地区)最多和入境人数最多的大型活动之一。如今,以大运会为契机,成都也将高光展示中国的“新时代”,向全世界讲述一个新的中国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运会这场_____的盛宴,将向世界展示成都的_____,也将为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晕染出更新更美的_____。
①文化底色
②青春流动
③生活美学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识音写字,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chè    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pò    ,无数革命烈士不jù    酷xíng    ,不畏xī    牲,和凶è    恐bù    的敌人不断斗争,最终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请用四字词语进一步形容下面一段话中的“很多”,使语言表达更丰富。
星期天,小亮去公园游玩。回家后,爸爸问他见到了什么,小亮说:“公园里游客很多,   ;花的颜色很多,   ;游乐的项目很多,   ;商店里的工艺品很多,   。”
10.巧查字典,正确使用查字方法。
“戚”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笔顺是    。
“戚”在字典中有以下意思:①忧愁;悲哀;②古代兵器,像斧;③亲属,亲戚。其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戚”的意思是    (填序号)。
11.选词填空。
眺望 仰望 瞭望 盼望 希望
(1)少年儿童,是民族的    和接班人。
(2)我    蓝天,心里升起了一种愁绪。
(3)我    着这次活动早点到来。
(4)   远方良久,我也没看到归船。
(5)站在    台上,下面的一切景物尽收眼底。
12.综合改写,使以下语段更加通顺生动。
①在认真听了教练的讲解和示范之后,我鼓起勇气开始滑雪了!②我紧紧地抓住雪杖,紧张得要命,心里想:   ③正在犹豫时,突然我脚下一滑,然后我就向前冲出去了,然后速度越来越快,只听到呼呼的风声,然后雪杖也仿佛失去了控制……④那一次滑雪带给我既紧张又无助的滋味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1)第①句有语病,进行修改。
   
(2)请给第②句添加适当的心理活动,写出紧张的心情。
   
(3)请将第④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3.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填空。
(1)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青,   ,   ”。因此,当我们不好好学习时,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少壮不努力,   。“良药苦口利于病,   。”大家要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啊!
(2)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这样的疑问:“聪明的,你告诉我,   ?”苏轼却发出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激励之语。
(3)我国的俗语充满智慧:如果想要文采出众,就要切记“   ,一字值千金”。尝到读书的甜头不可沾沾自喜,要谨记“莫道君行早,   ”。与人交,不可急,要铭记“路遥知马力,   。”
(4)诗以言志。元代画家王冕借梅自喻,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人生态度:“不要人夸好颜色,   。”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粉骨碎身浑不怕,   。”清代书画家郑燮借物喻人,通过吟咏劲竹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    同志在纪念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    。
(2)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这段话是从    方面论述“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的。
A.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B.如何对待“死”
C.如何对待批评
D.如何对待困难
(4)读画“~~~”的句子,完成填空。
①结合短文和课外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②根据你的积累,除了张思德,历史上死亡重于泰山的人物还有    、   等。
15.认真阅读选文,细心完成练习。
《梦圆大地 给妈妈的信》节选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会拉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从选文格式,你知道这是    写给他妈妈的    。
(2)阅读第⑧⑨自然段,这两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选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4)根据选文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②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5)“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感情,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对母亲带小孙孙的感谢之情。
B.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
C.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
D.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情。
(6)同学,在你成长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请仿照选文第⑧自然段的句式写一写。
   
四.习作(共1小题)
16.台。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你的童年有过哪些奇妙的幻想?有过哪些心愿?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有哪些难忘的人或者事情?请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
分班考模拟测试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A.正确;
B.选项,“甘蔗(zhè)“中的“蔗“应读轻声( zhe );“曝晒“中的“曝“应读(pù);“斗篷( péng )“中的“篷“应读轻声( peng ),“心烦气燥“中的“燥“错误,应改为“躁“;
C.选项,“关健”中的“健”错误,应改为“键“;“瘦削( xiāo )“中的“削“应读( xuē );
D.有误,“潮讯”的“讯”改为“汛”。
故选:A。
2.【解答】A.正确;
B.阴谋诡计: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故“阴谋鬼计”错误;
C.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故“处景生情”错误;
D.千锤百炼:比喻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长时期的锻炼。故“千锤百练”错误。
故选:A。
3.【解答】A、C、D正确;
B.有误,善:擅长。
故选B。
4.【解答】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句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南宋诗人翁卷。诗句的意思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首诗没有蕴含哲理。
故选:D。
5.【解答】“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本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岩竹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本句托物言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赠刘景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这句诗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故选:C。
6.【解答】A、B、C正确。
D.有误,结合课内学习及知识积累可知,《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宋代的王观。
故选:D。
7.【解答】通读全段话可知,它主要写了即将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意义。
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可知,参加大运会的人员是代表青春的大学生,这场盛宴也是“青春流动”的盛宴,第一空选②。
从“将向世界展示成都的”可知,与“展示”搭配的应该是“美学”,第二空选③。
从“也将为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晕染出更新更美的”可知,与“晕染”搭配的应该是“底色”,第三空选①。
综上,填入横线的顺序为②③①。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解答】通读句子,结合拼读规则以及句子中的音节,根据拼音可写词语为:chè(彻)、pò(迫)、jù (惧)、xíng(刑)、xī(牺)、è (恶)、bù (怖)。
故答案为:
彻 迫 惧 刑 牺 恶 怖
9.【解答】根据本题语境,形容这段话中的“很多”的意思的词语,可依次是“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五颜六色”形容颜色或品种繁多。“各种各样”指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琳琅满目”指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故答案为:
熙熙攘攘 五颜六色 各种各样 琳琅满目
10.【解答】“戚”读“qī”,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戈”。再查 7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Q,再查音节 qi。笔顺是 横、撇、竖、横、横、竖钩、撇、点、斜钩、撇、点。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指君子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戚”的意思,结合给出的“戚”的解释,应选填①。
故答案为:
戈 7 Q qi 横 撇 竖 横 横 竖钩 撇 点 斜钩 撇 点

11.【解答】眺望:指从高处远望。仰望:指抬头向上看。瞭望:指登高远望。盼望:指殷切地期望。希望:指盼着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
(1)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希望”。
(2)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仰望”。
(3)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盼望”。
(4)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眺望”。
(5)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瞭望”。
故答案为:
(1)希望;
(2)仰望;
(3)盼望;
(4)眺望;
(5)瞭望。
12.【解答】(1)词语搭配不当,删去“和示范”。
(2)联系上下文,想象合理即可。示例:可千万别摔倒。
(3)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故答案为:
(1)在认真听了教练的讲解之后,我鼓起勇气开始滑雪了!
(2)可千万别摔倒。
(3)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次滑雪带给我既紧张又无助的滋味。
13.【解答】(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2)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不仅要靠读,更要靠用心,用心去感悟文字的内涵和深意,理解其中的道理与哲理。只有读书并用心领悟,才能真正收获到知识的力量和价值。读书须用意,能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一直进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4)依次出自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清代郑燮的《竹石》。
故答案为:
(1)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老大徒伤悲 忠言逆耳利于行;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谁道人生无再少;
(3)读书须用意 更有早行人 日久见人心;
(4)只留清气满乾坤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
(2)考查了找中心句。中心句能体现语段主要内容或主题,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阅读文段可知,这段话主要围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句具体论述了人死的意义不同。因此中心句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由段首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可知,选段是从“如何对待‘死’”的方面来论述“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观点的。故选B。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总是会有死的时候,只是有的死的像泰山一样重,有的死的跟鸟的毛一样轻。“泰山”一般指的都是那种值得被我们敬仰和重大价值的人或者事物,“鸿毛”一般指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因此这句话的意思也是赞扬了那些为了民族利益而亡,死的光荣的人,同时也是鄙视了那些为了个人私利,死不足惜的人。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于国家有用的人。②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重于泰山,故类似的人物有:岳飞、邓世昌、于谦、史可法等。
故答案为:
(1)毛泽东 演讲稿;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B;
(4)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总是会有死的时候,只是有的死的像泰山一样重,有的死的跟鸟的毛一样轻。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于国家有用的人。
②岳飞 邓世昌。
15.【解答】(1)考查文体知识。根据题目《梦圆大地 给妈妈的信》和作者“袁隆平”可知,本文是袁隆平写给其母亲的一封信。
(2)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短文第⑧⑨自然段中“每当……每当……每当”“无法想象……无法想象……无法想象……”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这样写的好处是赞美了母亲对作者的成长的深刻影响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①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能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②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自由翱翔的胆识;③跟我进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
(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①由句子“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可知,这个句子中的“种子”指的是“杂交水稻的种子”,是现实中的种子。
②由句子“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的幼年种下的”可知,这句话中的“种子”指的是小时候妈妈对袁隆平的启蒙和教育,是思想上的种子。
(5)考查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感情。“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一句,蕴含了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感情: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情。故选BCD。
(6)考查仿写句子。选文第⑧自然段,修辞方法是排比,写出一组排比句即可。
故答案为:
(1)袁隆平 一封信;
(2)修辞方法是排比,这样写的好处是赞美了母亲对作者的成长的深刻影响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①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能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②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自由翱翔的胆识;③跟我进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
(4)①“杂交水稻的种子”,是现实中的种子。
②小时候妈妈对袁隆平的启蒙和教育,是思想上的种子。
(5)BCD;
(6)老师,犹如辛勤的园丁,让我们茁壮成长;好像太阳,温暖了我们;好像妈妈,关心着我们。老师,我永远感激你!
四.习作(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那一刻,我真幸福
“樱花飞舞的初春,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将画面清整。傍晚时分……”这是在一季春里发生的事,在别人看来,这事微不足道,理所当然,但是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伟大、崇高!
小学时,父母们一般都很为自己的儿女操心: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学习成绩有没有下降,同学之间有没有矛盾……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吃饭,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做饭、送饭给孩子们吃。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我的母亲都会准时送饭来。
那一次上学,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我也没多在意,直到中午,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这才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来送饭呢?当我快要放弃希望的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她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她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玲,今天学得怎样啊?”我高兴地说:“妈,我考了一百!”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要骄傲啊!继续努力啊!”我接过饭盒,突然,一个画面顿时让我心中猛然一惊: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粗糙不已,再看看那张脸,没有一丝血色,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发什么呆呢,快吃吧,乘饭还热着。”我这才缓过神来,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笑意十足地对我说:“我走了。”母亲便头也不回,再一次走进了雨幕中,她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缓缓地消失。我鼻子一酸,一股热流止不住地从我脸上淌了下来……
放学后,雨过天晴,但我心中总觉得有一丝散不去的愁云。我打开家门,走进去大声的喊:“妈,我回来了。”没有人回应,我觉着奇怪,推开房门一看,母亲正躺在床上,我走到她身边,母亲说了一句:“回来啦。”声音显然有气无力,模糊不清。我马上意识到不对,摸了下额头,好烫!我赶紧给母亲去买药,在路上想:原来母亲中午是带病来给我送饭的,我居然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说……
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天窗想了许久。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无私,可做子女的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感激?闭上眼睛,一股热泪从眼中再一次地涌出,我不想抹掉,只愿让它肆意地流着,流着……
那一刻,我真幸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