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课文相关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课文相关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8 00: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课文相关拓展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填空题
1.填空。
(1) 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作者对 。其中“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诗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 ,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七律 长征》这首诗是围绕“ , 。”这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5幅红军征难图:①越五岭 ②跨( ) ③渡( )④夺( ) ⑤翻(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的《丁香结》主要写了 和 ,其中 通过描写丁香花的 、 、 ,表现了丁香花的 、 、 的品格,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的原因是:① 。② 。
(2)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抒发了诗人 。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为: , 。
(3) 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景色,变幻奇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描绘的四幅画面是 , , , 。其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时光匆匆】朱自清感叹:“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 呢?”即将毕业的我们用《长歌行》的诗句“ , ”来鼓励自己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2)【读书明理】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司马迁说过:“ ,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我终于醒悟:读书须勤奋,“莫道君行早, ”。
(3)【读书立志】读书相遇伟大的品格。文天祥以“ , ”表明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王冕以“ ,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4.古诗文积累。
(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应怜屐齿印苍苔, 。
(3) ,要留清白在人间。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5)听了张教授的发言,我茅塞顿开,这真是: , ;只有相处时间久了,才知这个人是不是真朋友,真所谓 ,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穷则变, , 。
5.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见善则迁, 。——《周易》
(2) ,是谓过矣。——《 》
(3)改过不吝, 。——苏轼
(4)人谁无过? ,善莫大焉。——《 》
(5)我不能光听你说,我要亲眼去看一看,正所谓“ ”。
(6)“ ”,让我们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吧!
(7)《我们奇妙的世界》中分别写了 和 的奇妙的事物。
6.填空。
(1)引用名言,表达时间珍贵,千万要珍惜时光的观点。“ ”,请珍惜这美好时光,多读书,读好书,成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人。
(2)当我以“诚信”为中心观点进行阐述的时候,我想引用孔子的名句: 。我感受到在表达时引用名句的好处是: 。
7.课文内容回顾。
(1)《两茎灯草》选自 代 的 小说《 》。课文记叙了 的片段因灯盏里点了 不肯断气,直到赵氏 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 的 形象。
(2)《摔跤》选自作家 的儿童小说《 》,主要写了 。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 、 、 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 、 、 、 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 的特点。
8.阅读三篇阅读材料,然后完成练习。
(1)《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浓郁的生活热情和激昂的生活态度,鼓舞少男少女 。
(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著名数学家 先生在北京大学作的演讲,他用自己幼年读书的亲身经历来说明: 。
(3)《给老师的一封信》通过回忆老师给自己留下深刻记忆的几件小事,赞美了老师 的精神,表达了对 之情。
9.填空题。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
(2)《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 小说,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他的名字,已经成为 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3)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 ,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4)在“奴隶生涯”中,鲁滨逊被留在了 的家里做奴隶。
(5)通过这本书中鲁滨逊的一些经历,我们知道风向决定通过这本书中鲁滨逊的一些经历,我们知道风向决定 。
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古诗词是有生命力的,韩愈“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而叶绍翁“ ,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春是热烈的;古诗词是有情谊的,王维笔下“劝君更尽一杯酒,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
(2)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懂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3)“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多陪伴父母:“ ,事非经过不知难”启发我们要多读书,多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4)吟诗可赏景。“大漠沙如雪, ”里是雄浑的大漠;“春城无处不飞花, ”里有迷人的春景;“ ,冷露无声湿桂花”里是有寂寥的秋意。
11.日积月累,恰当运用。
(1)时代飞速发展,需要变革创新。我们要谨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 ”。
(2)援沪医务人员奋勇逆行,这无疑是捧出了一颗“捐躯赴国难, ”的拳拳赤子之心。老师经常以“ ,老大徒伤悲”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有时更是以“青, , ”鼓励我们将来能超越他,好好报效祖国。
(3)爸爸妈妈是敬老的典范,常用“随风潜入夜, ”的方式,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尽孝一定要及时,此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
12.填空
(1)读《学弈》一课,我们从“虽与之 ,弗若之矣。”这句话知道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2)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正如《周易》中所说的“ 。”
(3)诗中有景,看见夏日的美景,我不禁吟咏起“ , 。”诗中有情,和朋友分别时,我不禁吟咏起“ , 。”
13.在横线上填出正确答案。
(1)“百善孝为先”和“ , 。”这两句俗语都是在提醒人们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2)正所谓“塞翁失马, ”一次失败决定不了什么,下一次或许就会成功。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他的理由是:“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乎?”他是根据观察太阳的 变化来判断远近的。
14.根据要求作答。
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
他们的意思分别是:甲: ;乙: ;丙: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意思写一句名言警句或诗句作为自己读书的座右铭。(温馨提示:一定要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哦!)
参考答案:
1. 辛弃疾 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词牌名 词题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 金沙 泸定 岷山
【详解】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掌握好古诗词内容,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词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原文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为: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发了作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其中动静结合的词句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绘了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是: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文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为: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故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5幅红军征难图:①越五岭;②跨乌蒙;③渡金沙;④夺泸定;⑤翻岷山。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2. 宗璞 赏花 悟花 赏花 颜色 状态 气味 灵动幽雅 洁白无瑕 可爱芬芳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旅居在外的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苏轼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风吹乌云图 雨过湖净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课文内容是例句记忆能力。
(1)《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最初发表百花文艺出版社同名《丁香结》散文集;文章写于1985年。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作者通过通过描写丁香花的颜色、状态、气味,表现了丁香花的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的原因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为下文写景抒情作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中描绘的四幅画面是: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风吹乌云图、雨过湖净图。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 轻烟 薄雾 痕迹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比泰山还重 比鸿毛还轻 更有早行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背诵和理解及古诗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1)选自课文《匆匆》,原文: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结合诗意思可知,鼓励自己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原文: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说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全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意: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根据诗意可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小扣柴扉久不开 粉骨碎身浑不怕 今夜月明人望尽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变则通 通则久
【详解】考查了诗歌默写、句子仿写、名言警句。
(1)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月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指的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应该发生变化,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得以不断发展。
5. 有过则改 过而不改 论语 从善如流 过而能改 左传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天空 大地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默写。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益象》。大意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
(3)“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摘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5)“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思是形容不要轻信传闻。
(6)“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有敌人来了会有将军抵挡住,有洪水来了自然有土修筑的堤坝来抵挡。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7)《我们奇妙的世界》主要写了天空中和大地上两部分。作者写大地时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的,从日出、云彩、雨后、落日、群星这几个方面来写天空的奇妙。
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以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深化文章的主题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
根据知识积累可知:
(1)表达时间珍贵,千万要珍惜时光的观点的名言有:
萧绎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意为:一年里最宝贵的时间在春天,一天里最宝贵的时间在早晨。
郭沫若的“时间就生命,时间就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意为:时间非常宝贵,它组成了我们的生命。要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伟业,就必须珍惜时间。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时间为我们提供力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为: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2)孔子关于诚信的名句有: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意为: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言必信,行必果。”意为: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在表达时引用名句的好处是: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耐人寻味,在文章中有着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7. 清 吴敬梓 古典讽刺 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终时 两茎灯草 挑掉一茎灯草 爱财胜过生命 守财奴 徐光耀 小兵张嘎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语言 动作 心理 顽皮 机敏 争强好胜 富有心计 沉稳、憨厚老实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掌握。
(1)《两茎灯草》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两茎灯草》主要讲了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只手指头不断摇晃,众人询问他想说啥,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刻画了一个严监生生性吝啬,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2)《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作品《小兵张嘎》。《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比赛摔跤的情景,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顽皮、机智、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沉稳、憨厚老实的特点。
8. 何其芳 热爱生活、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奋发向上。 华罗庚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无私奉献 老师的感激
【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写于1941年,收录在1983年《何其芳文集》第一卷上。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表达了自己渴望年轻的心情,对新生力量给予了由衷赞美。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华罗庚写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经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有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丰富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才能获得成功。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一名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记下了老师曾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9. 丹尼尔·笛福 现实主义 冒险 伦敦 海盗船长 雨季时间的长短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1)《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2)《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3)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伦敦,不料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性命。鲁滨逊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经商,这一次成功了。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鲁滨逊第四次航行是去贩运黑奴,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南美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漂流到一个荒岛,生活了28年。
(4)鲁滨逊准备到几内亚做生意,当船向加那利群岛驶的途中,被从萨累开来的土耳其海盗俘虏,并被海盗船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留下,成了奴隶,当海盗船长从海上航行回来时,又叫鲁滨逊睡到船舱里看船。鲁滨逊一直没机会逃跑,这样过了整整两年。
(5)结合名著内容“雨季有时长,有时短,主要决定于风向。当然,这不过是我大致的观察罢了。生活经验告诉我,淋雨会生病,我就在雨季到来之前贮备好足够的粮食,这样我就不必冒雨外出觅食。”可知,风向决定了雨季时间的长短。
10. 天街小雨润如酥 春色满园关不住 西出阳关无故人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燕山月似钩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1)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内容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内容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内容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警世贤文》,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4)分别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内容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内容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内容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1.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视死忽如归 少壮不努力 出于蓝 而青于蓝 润物细无声 子欲养而亲不待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
(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 汜论训》,意思: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想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12. 俱学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详解】考查学生文言文、诗歌与名人名言的识记能力。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出自先秦孟子的《学弈》。意思是: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原文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原文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焉知非福 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 大小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和名言警句。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3)出自《两小儿辩日》,原文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小儿说的话“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他观察了太阳形状的变化,来判断距离人的远近。
14. 赞读书有益 称喜欢读书 读有意义的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义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的意思是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增加知识,值得提倡;“好读书”的意思是要喜欢读书,让读书成为好的习惯;“读好书”的意思是要读对自己有益处的书,有选择性的去读书。结合“甲”的意思可以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乙”的意思可以写:读书,能让我们保持童心;读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结合“丙”的意思可以写: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