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基础知识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基础知识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8 00: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基础知识拓展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都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tuo) 搅拌(jiǎo) 倾覆(qīng) 焉知非福(zhī)
B.徘徊(huái) 耽搁(dān) 残仞(rěn) 死得其所(de)
C.蟋蟀(shuài) 幽雅(yōu) 粉身碎骨(suì) 司空见惯(guàn)
D.疙瘩(gē) 摄魂(hún) 酱香(jiàng) 汹涌澎湃(péng)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 B.溺而不返(回、归)
C.默而识之(代指古人) D.善哉乎鼓琴(好)
3.关于古诗词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采薇》出自《诗经.小雅》,距今2000多年,《诗经》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诗歌总集。
B.律诗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
C.从内容上分《竹石》属托物言志诗,《从军行》属边塞诗,《四时田园杂兴》属田园诗。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了陆游眺望江南家乡,思念家乡的深情。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语拼音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er既不是声母也不是韵母,是整体认读音节。
B.26个汉语拼音字母表,严格按照顺序记忆26个字母的原因是便于排序或者查字典等。
C.大写字母运用,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D.语气词“啊”在不同字的后边,读音不同,属于音变。
5.文化场馆布置了“赵孟頫”的“书法展板”。同学们各抒己见,谁说得不恰当?( )

A.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B.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C.横画粗而重,竖画细而轻,富有变化。
D.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6.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一项是( )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边走路,边看手机,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这样很不安全。
B.我认真地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三峡移民纪念馆。
C.丁丁说他最喜欢《匆匆》这篇文章,无独有偶,这也是我最喜欢的。
D.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们又怎么会在外面风餐露宿呢?
8.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9.下面加点字意思不一致的一组是( )
A.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B.犹豫不决 孔子不能决也
C.与人为善 通国之善弈者也 D.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
10.下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突出了老北京最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B.《那个星期天》通过写“跳房子”“看云彩走”等表达“我”等待“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C.写作品梗概要先理清内容框架,把握要点;再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最后锤炼语言,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D.《石灰吟》《竹石》《十五夜望月》都是咏物诗,通过具体事物表达诗人志向。
11.即将毕业,请你为乐观向上的同桌送上赠言,以下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生活虽不是时时美好,但也不像你想的那样糟糕,愿你笑对人生,一路前行!
B.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阴雨,但你总是那么阳光,愿你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
C.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炼,愿你就是那块能成“钢”的“铁”。
D.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愿宽容永远在我们心中。
12.下列名言警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话不好听却会让我们更优秀。
B.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智慧,正如俗话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C.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不能等待。
二、填空题
13.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
回顾六年的小学时光,我们从shū jí( )中学到了知识,在老师的jiào huì( )中懂得了道理、从同学身上感受到rè qíng( ),还学会了guǎn lǐ( )自己的情绪,从yòu zhì( )逐渐变得成熟。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在我喜欢的lǐng yù( )里有所jiàn shù( )。
14.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
(2) :文中指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都是绿色。
(3) :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
(4) :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5)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文中指蒙古族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他们的衣襟也随着风飘飞、舞动。
15.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
(2)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
(3)把自己比作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
(4)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
16.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个“小眼镜”站起来。( )
(2)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
(3)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4)翠绿欲滴的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
17.结合语段,在( )里恰当地填入含“望”字的词语(不重复)
那个星期天,我希望妈妈带我出去玩。于是热切地( )星期天快快到来。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天,妈妈却不停地忙着干家务,让我的( )落空了。我感到很( )。最后,在黄昏的到来中,我因彻底( ),而不住地默默流泪。
18.按要求填空。
“祈”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意思:①向神求福。② 请求。在词语“祈求”中选 ;在词语“祈福”中选 。
19.选词填空。
剧烈 激烈 猛烈 强烈
(1)天黑了,我走在路上,突然一道( )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2)我的心( )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3)经过( )的争论,大家终于统一了认识。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无论……都……
(4)(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5)( )周总理是国家领导人,(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20.为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写字母序号。
①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 )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②直到今日我才把那些离离奇奇的事拨弄( )清楚。
A.来回拨动; B.摆布,摆弄; C.挑拨; D.整理,梳理;
③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 )
④你看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半溪白齿琮琮的漱着涟漪。( )
A.解开,放松; B.指推翻反动统治; C.消释,融化;
⑤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 )盖上。
⑥现在是什么世界( ),还允许你不讲理!
A.专项指代“地球”; B.指代某事物的全部; C.指代社会现状
21.精彩回顾。
(1)李贺一心报国,志向远大:“ ,快走踏清秋”;于谦品格高尚,坚贞不屈:“粉骨碎身浑不怕, ”;文天祥爱国情深:“ ,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坚韧不拔,追寻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 , ”……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2)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与古诗词、古谚语融为一体。2月4日正逢立春,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 。”清明时节,杜牧吟诵“清明时节雨纷纷, 。”立秋时,杜牧又说:“ ,卧看牵牛织女星。”白露时,杜甫感叹道:“露从今夜白, 。”当冬奥会遇上古诗词,便书写出中国人的浪漫。
(3)《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有不同的观点和依据。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从中我们明白了学无止境,“ ,更有早行人”的勤奋,也体会到朱自清爷爷说的:“洗手的时候, ;吃饭的时候 ”时间的飞速流逝,更应该努力学习,以免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的懊悔。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易错字。
B.残仞(rěn)——忍,死得其所(de)——dé;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C.之:代词,指所要记的对象(所学的知识)。
故选C。
3.D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抒发了王安石远在他乡,思念故乡和亲人,渴望早日返回家乡的心情。说法有误。
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声母、韵母、拼音拼写、整体认读音节和语气词。
A.声母共有21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er是复韵母,不是整体认读音节。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赵孟頫书法之结体行中兼楷,结体严谨,端正匀称,字形略扁,字势优美潇洒,清俊遒媚而内含风骨。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厅姿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C.有误。“横画粗而重,竖画细而轻”有误,呈横直相安,撇捺舒展之状。再加之讲究向背揖让,俯仰参差,真行相和。
6.A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情感的理解。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出自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意思: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没有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意思: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表达了贞洁自守、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赞扬。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萋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故选A。
7.B
【详解】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本句中用来指人们走路时看手机是很常见的事,是恰当的。
B.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本句中的“我”参观三峡移民纪念馆是很认真的,用“走马观花”不恰当。
C.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人或两事十分相似。本句中指除了丁丁喜欢《匆匆》这篇文章,“我”也喜欢,是恰当的。
D.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句中用来指“我们”在外面风餐露宿是迫不得已的,没有办法的,恰当。
故选B。
8.C
【详解】本题考查俗语谚语。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只有亲自下到河里才知道河水的深浅,只有亲口去品尝梨才知道它酸还是甜。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事情都要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去了解。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要以为自己走得早,其实还有人走的比你更早。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C.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比喻人往往熟悉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指虽然与对方交谈的时间很短,但是受益却很大。
故选C。
9.C
【详解】本题考查了一词多义。
A.汤:都是“热水”的意思。
B.决:都是“决定”的意思。
C.善:友好/擅长。
D.弗:都是“不”的意思。
故选C。
10.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和习作的方法。
D.《石灰吟》《竹石》是咏物诗,通过具体事物表达诗人志向。《十五夜望月》是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故题干描述有误。
故选D。
11.B
【详解】本题考查赠言祝福。
赠言是给别人留下的美好祝愿或真诚的希望,它可以增强信心、增进友谊。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根据平时的习惯作答即可。
A.根据句中“但也不像你想的那样糟糕”适合送给有悲观、消极情绪的同学。
B.根据句中“但你总是那么阳光”适合送给乐观向上的同学。
C.根据句中“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炼”适合送给害怕失败、意志力薄弱的同学。
D.根据句中“宽容”一词可知适合送给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同学。
故选B。
12.D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对应题干中“批评的话不好听却会让我们更优秀”,因此说法正确。
B.“吃一堑,长一智”本为石匠师傅打石磨时,石胚吃一钎,石胚即长一齿之意。意思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对应题目中“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智慧”,因此说法正确。
C.“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意思是:你读了一本好书,就能知道作者内心的想法,就像和他在交谈一样,不断的和这些高尚的人接触,我们就能感受到无数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并受其感染,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净化.从中受益。对应题干中“读书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因此说法正确。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强调子女要对父母及时尽孝道。题干中“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不能等待”理解有误。故选D。
13. 书籍 教诲 热情 管理 幼稚 领域 建树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籍、诲、理、稚、域”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14. 羞涩 一望千里 翠色欲流 渲染 襟飘带舞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读意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相关的词语。
选自《草原》。
(1)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可知鄂温克姑娘们既大方又有点心里害羞,因此“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指的是羞涩;
(2)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知草原无边无际,却不让人感觉到茫茫,因此“文中指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都是绿色。”指的是一碧千里;
(3)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知小丘到处都是青草,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因此“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指的是翠色欲流;
(4)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知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指的是渲染;
(5)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可知马上的男女老少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因此“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文中指蒙古族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他们的衣襟也随着风飘飞、舞动”指的是襟飘带舞。
15. 硕大无朋 心驰神往 孤芳自赏 顾影自怜
【详解】本题考查对四字词语的理解。
(1)硕大无朋:大得没有比得上的。形容极大。也作“硕大无比”。
(2)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3)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脱离群众。
(4)顾影自怜: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现多形容自我欣赏。
16. 借代 对偶 排比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1)用“小眼镜”指代这个人,因此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前后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风摇”对“雨打”“竹影”对“梅花”“有声画”对“无字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三个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3)把“欢笑声”比作银铃一样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7. 盼望 愿望 失望 绝望
【详解】本题考查了组词。
首先通读一遍句子,再根据语境给字组词,最后检查词语的意思是否适合该语境。
“望”字可以组词为:渴望、盼望、绝望、希望、失望、和愿望。
渴望:迫切地希望。
盼望:殷切地期望。
绝望:意思是没希望,断绝希望,毫无希望。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失望: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
愿望: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形容“热切地”可用“盼望”;结合“落空”可知填“愿望”;结合前一句,愿望落空,可知填“失望”;结合“彻底”和“默默流泪”可知填“绝望”。
18. Q qí 礻 4 ② ①
【详解】略
19. 强烈 剧烈 激烈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剧烈:猛烈
激烈:剧烈;强烈(指言论、动作等)
猛烈:气势雄壮,力量大。
强烈:强硬激烈。
(1)结合句意,可知灯光是强硬激烈的,故选“强烈”;
(2)结合句意,可知心脏猛烈跳动,故选“剧烈”;
(3)结合句意,可知经过言论的争论,故选“激烈”。
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是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即相反或相对的结论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即因为后面的是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后面描述的是事情导致的结果。
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是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用后面的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是相反或相对的结论。
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或动作的发生需要或排斥条件。
(1)“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事情导致的结果,“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发生的原因。故选“因为……所以……”。
(2)“周总理是国家领导人”是已存事实或情况,“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是相对的结论。故选“虽然……但是……”。
20. A D B C B 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中“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此处指用树枝挑开、拨开蚁穴,故选A;②句中“我才把那些离离奇奇的事拨弄清楚”,此处指把事情理解、整理清楚,故选D。
③句中“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此处指不再被压制,推翻压制后得到解放,故选B;④句中“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此处指春风来了,气温回暖,溪水慢慢融化了,故选C。
⑤句中“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此处中某一范畴的整体,故选B;⑥句中“现在是什么世界,还允许你不讲理”,此处中现在的大环境、社会,故选C。
21. 何当金络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路上行人欲断魂 天阶夜色凉如水 月是故乡明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莫道君行早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事非经过不知难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1)书写时要请注意“脑”“留”“谁”“泰”“鸿”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要请注意“遥”“魂”“阶”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要请注意“初”“盘”“探”“道”“碗”的正确写法。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结合课文内容可知,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