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道之行也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大道之行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10 18: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 授课人: 2014年 月 日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
2、积累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探究。
二、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
三、学习难点
翻译课文。
四、德育目标: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五、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做好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
2、认真学习,积极探究,做好笔记,查漏补缺。
六、学习课时:2课时
一、知识链接
1、了解作品及背景:
《大道之行也 》 选自《礼记 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该书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2、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3、题目解说:
“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给不会的字注音,标注自然段。
2.尝试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三、预习检测
1.一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幼有所长 ( ) 矜、寡、孤、独 ( )( ) 男有分 (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盗窃乱贼( )( )
2、作品介绍:
(1)《大道之行也 》 选自《 》,《礼记》 家经典之一,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2)儒家经典----四书:《 》《 》《 》《 》
五经:《 》《 》《 》《 》《 》
四、朗读课文,注意重点句子的停顿: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五、根据课下的词语释义,各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分部分翻译课文。
(要求:每组第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抄原句,第二位讲解重点字词,第三位翻译句子)
第一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二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第三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第四组: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第五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第六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二课时
主备人: 授课人: 2014年 月 日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
2、积累文言文的文言用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二、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用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大道”、“大同”这两个概念。
四、德育目标: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
五、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做好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
2、认真学习,积极探究,做好笔记,查漏补缺。
六、学习课时:2课时
一、复习知识链接
1.复习作者介绍
2复习重点字词
二、达标巩固
(一)文言知识积累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与能
2、矜寡孤独
2、一词多义
(1)讲信修睦 (1)故人不独亲其亲
1修 2 亲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故人不独亲其亲
(1)故人不独亲其亲 (1)不独子其子
3独 4 子
(2)矜、寡、孤独 (2)不独子其子
3、 古今异义
1、女有归 2、大道之行也
古义: 古义:
归 大道
今义: 今义: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古义:
贼 乱
今义: 今义:
(二)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关系:总—分—总)
第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
第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特征)
第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三)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五)“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练习提高:(见练习册)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