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通讯,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 全面反 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 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多种表达方式, 生动形象的进行报道的方法。
3. 学习志愿军, 继承、发扬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和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魏巍】 ( 1920—2008) 河南郑州人, 原名鸿杰, 曾用笔名红杨树, 当代诗人, 著 名散文作家、小说家 。 曾在1950年至1958年 间三次赴朝鲜, 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 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等作品, 历时22 年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 荣获1982 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魏巍的《东方》 《地球的红飘带》 《火凤凰》被称为
“中国革命战争三部曲” 。
作者简介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 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 。写的是 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 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 略军的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 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 爆发了朝鲜战争 。9 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 直扑我鸭绿江边 。 10月25日我国 志愿军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作者 那时刚刚调到总政, 上级派了一个小组去朝鲜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 况, 以便开展对敌政治斗争 。在战俘营, 魏巍接触了许多美军官兵 。 他说, 这些美国兵多数表现出极大的厌战情绪, 不少人是参加过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老兵, 他们打了德国打日本, 本想歇歇了, 可又跑来打 朝鲜, 挺不情愿 。但也有很反动的 。但不管立场如何, 却都令他们感 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难对付、最不怕死的军队。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我们的志愿军就是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凭着勇敢, 不要命地与武 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侵略者干了起来, 是他们 的鲜血把猖狂一时的铁老虎打成了纸老虎。
完成调查任务后, 给总政写了一个详尽的调查报告, 本可以回国了, 但魏巍没有回, 而是上了前线 。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 。他亲眼看 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 我们多少战士被 这百倍于惊雷的爆炸声震聋 。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 他手握过鲜 血浸透的泥土 。前线这3个月, 他终生难忘。
从朝鲜战场归来后, 魏巍压抑不住胸中对志愿军战士无比崇敬的心 情, 挥笔写下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反映志愿军战士英勇反 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的文章, 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 刊登 。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从此之后, 解放军广
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具体、生
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主要包括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它和消息一样, 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 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详尽、生动。
一般来说, 通讯有五大特点: ( 1) 严格的真实性 。 (2) 报道的 客观性 。 (3) 较弱的时间性 。 (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4) 描写的形 象性 。 (5) 议论色彩较浓。
文体知识
通 讯
读准字音
rèn 坚韧
bèng 迸裂
bāi 掰断
chún 淳朴 táng 脸膛
xùn 谦逊
biē 憋闷
èn
摁倒
jiān 聚歼
fù
覆灭
yǐn 过瘾
yú 军隅里
堵、填; 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
瓶塞儿
同“塞 (sāi) ”。用于书面语词, 如“闭 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 。泛
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
多音字辨析
( sāi ) 塞满、
塞 ( sè ) 堵塞
( sài ) 边塞
是白 各种的、杂样的; 同“十”
表示疑问或虚指
( shí ) 什物、
( shén ) 什么
什
蜂拥: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 (走) 。
迸裂: 破裂; 裂开而往外飞溅。
豁亮: 宽敞明亮。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 感觉不很明显。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 永远流传, 不磨灭。
奋不顾身: 奋勇直前, 不顾生命。
解释词意
默读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
1.请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文章选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是最可爱 的人的? 请简要概括。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 ( 1-3) ,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 可爱的人”, 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 (4- 14) ,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 表现志愿军战
士崇高的思想品质, 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 第三部分 ( 15) , 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 号召人们热爱 志愿军战士, 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文章选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是最可爱的
人的? 请简要概括。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
防空洞中的谈话
初读感知
松骨峰 战斗 烈火中 救人 防空洞 谈话
打仗时
休息时
这三个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侧重点有
何不同? 三件事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
地点 情节主体
枪林弹 雨战场 狭小潮湿 的防空洞
阻击敌人
火中救人
谈心明志
思想感情
对敌人的恨
对朝鲜人 民的爱
对祖国人 民的爱
描写对象 时间
国际主义 精神
爱国主义 精神
马玉祥
一名普通战士
精神品质
烈火炙人 的民房
打仗后, 下阵地
再读理解
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
某部先头连
这三个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侧重点有
何不同? 三件事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
爱国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中的谈话
以上二者的思 想基础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对朝鲜人民的爱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松骨峰战斗
对敌人的狠
精神品质
事件
侧重点
再读理解
不能调整!
志愿军出国作战, 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 是对敌人的
无比仇恨, 所以“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
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 “火中救儿童” 是这层意思更直接的体现, 因此放在第二位。
两个事例一爱一恨, 深层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
“防空洞中的谈话”这一事例中揭示出来。
三个事例不孤立, 他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再读理解
三件事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
作者说: “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 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 。 ”
——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 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这三个事例具有哪些代表性? (提示:
等)
再读理解
③
“松骨峰
位战士, 歌颂的是
①从时间来看:
“松骨峰战斗”是在作战打仗时;
“救儿童”是在打完仗从阵地下来时;
“防空洞谈话”是在战士休息时。
三个事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 包括了战
士们的一切行动。
②
“松骨峰
“救儿童”发生在行路上和朝鲜老乡家
里;
“防空洞
三个事例代表了战士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英雄个人
;
“防空洞
谈话
”写的是一个战士, 歌颂的是英雄们的
战斗
”写的是一个连队, 歌颂的是
英雄群体
;
“救儿童”写的是马玉祥这
谈话
”发生在防空洞里面。
战斗
”发生在战场上;
从人物来看
从地点来看
崇高思想
:
。
:
④
“松骨峰战斗”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
“救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
“防空洞谈话”则主要展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
⑥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救儿童”表现了国际主义的精神,
从三个事例所体现的主题来看,
“防空洞谈话”赞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
从表现出的志愿军战士的思想感情来看:
从三个事例展现的志愿军战士品质来看
无限忠诚
分别是
;
爱
。
⑤
:
;
;
。
精读三个事例, 圈点勾画, 进行批注!
提示: 可以从结构、写法、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描 写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批注。
精读批注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 (三连) 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
的光光的小山岗, 阻住敌人, 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匆匆”表示时间紧迫, 准备不足;
“很低的” 、“光光的”写出地形不利。
这些修饰词语预示着战斗的激烈 、艰苦, 烘托了战 士们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主义精神。
敌人为了逃命, 用 ,
发起集团冲锋, 向这个连 的阵地 卷来 。整个山顶都被 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 了 。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 上, 高喊着口号, 一次又一次把敌 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 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 血也把这
山岗 了。
写敌人的进攻, 具体到飞机 坦克的数量, 可见敌军装备的精 良, 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 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
动词的使用, 表现出战场的 火光冲天、血流满地, 渲染出紧 张激烈的氛围, 体现战士的大无 畏精神。
比喻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 出敌人伤亡之大, 也从侧面写出 了我军战士作战的英勇无畏, 不 怕牺牲。
烈士们的遗体, 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 有抱住敌人
腰的, 有抱住敌人头的, 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 上的, 和敌人倒在一起, 烧在一起。
动作描写 。在具体描写战士们各种姿势时, 运用的
“抱”“掐”“摁”等一系列动词, 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志 愿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表达了作者对 烈士们的崇敬。
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 稍高的个儿, 站在那
儿,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 。 比喻, 淳朴可爱的品质
有几间房子着火了, 火又盛, 烟又大; 满屋子灰洞 洞的烟; 火更大了, 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 。 火盛烟浓, 极度危险
我能够不进去吗? 我不能! 我想, 要在 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 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 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深厚的感情, 突出了他们淳朴、善良、敢于牺牲的 品质, 彰显了国际主义精神。
我就用脚踹开门, 扑了进去 。呀! 满屋子灰洞洞的烟, 只能听见
小孩哭, 看不见人 。我的眼也睁不开, 脸烫的像刀割一般 。我也不知 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 我也不管它了, 只是在地上乱摸 。先一摸 摸着一个大人, 拉了拉没拉动, 又向大人的身后摸, 才摸着一个小孩 腿, 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扑”“摸”“拉”“抓”“跳”“钻”等, 都十分贴切传神, 既 形象地描绘出当时救人的过程, 又准确地表现了火盛烟浓的环境特点, 从而更突出了战士一心抢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的优秀品质。
一问: “你不觉得苦吗? ”
一答: 为了人民的安宁幸福——高尚的苦乐观
二问: “你想不想祖国啊? ”
二答: 想, 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嘱托——高度的责任感
三问: “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 吃了这么多苦, 你
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
三答: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崇高的荣誉感
语言描写, 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1) 写“松骨峰战斗”, 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战斗任务
的艰巨、战斗场面的激烈, 清晰、全面地表现了志愿军战 士的英勇无畏。
引述营长对战后阵地的概述, 印证战斗场面的惨烈, 间接 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刻骨的恨; 引述营长的切身感受, 展 示战士们的伟大与可爱。
作者在叙述事件时, 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
述, 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
(2) 写“马玉祥从火海中救出朝鲜儿童”, 作者用自
己的语言介绍马玉祥, 突出人物的淳朴可爱; 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事情的起因, 使情节清晰;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 火场情景, 突出环境的危险。
第一次引用马玉祥的话, 突出马玉祥对敌人的痛恨; 第 二次引用马玉祥的话, 真实、清楚地交代马玉祥在紧急 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及其从火海救出朝鲜儿童的详细经过, 从而形象地表现出马玉祥奋不顾身的行为和纯洁、高尚 的心灵。
(3) 写“防空洞谈话”, 通过三问三答来写, 在直接引述
原话中穿插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淳朴、 谦逊的气质和为了祖国人民甘愿受苦的纯洁、高尚的品质, 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
总之, 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有利于集中笔墨 发展情节;
引用被采访人的话, 有利于真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增加文字的可信度。
三个事例前都有一个过渡段 (句) , 衔接自然
第4段: 承上启下引事例。
第9段: 承上, 点明对敌人的恨。启下, 引出对朝鲜人 民的爱。
第13段前两句: 承上启下引事例
1.末段与开头有何关系?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文章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
哪些好处?
3.全文三部分, 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末段与开头有何关系?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末段点明了中心, 概括地回答了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全 段先用一组排比句, 描绘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图景, 然后 提出设问, 激起读者思索, 并作出肯定回答: 正是战士们在 朝鲜奋不顾身地流血牺牲, 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最后 一句意在使读者从具体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战士确 实是最可爱的人。
合作探究
文章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哪些好处?
这篇文章作为一篇通讯, 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 这就使得文章中既有新 闻体裁所要求的客观内容, 又有作者以“我”的口吻直接展开议论、 陈述观 点、做出评价、抒发情感的内容 。其中, “我”的观点、评价和情感是引领 性的, 首尾呼应, 贯穿全文, 让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鲜明地呈现; 客观讲述和 转述的事实则构成“我”的思想感情的基础 。二者既有所区别, 同时又有着 密切联系, 使得读者仿佛在“我”的引领下瞻望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一步 步、一层层地体会到激荡在志愿军战士心胸中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感。 这种写法运用得当, 能够让文章既浑然一体, 又层次分明, 从而具有震撼人心
的力量。
合作探究
全文三部分, 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排
有什么好处
第一部分以抒写感受为主, 第二部分以记叙典型事例为 主, 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 。这样安排, 以感受揭示 主题, 以事例表现主题, 以抒情议论升华主题, 因而集中 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合作探究
深悟情感
勾画出文中直接出现“最可爱的人”的语句 。
④朋友, 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 你的感觉又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深悟情感
揣摩这些点题的关键句, 从句式 、人称 、修辞等角 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③朋友, 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 你的感觉又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设问 。 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观点, 引起读者注意: 我们 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深悟情感
朋友, 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 你的感觉又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 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深悟情感
③朋友, 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 你的感觉又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深悟情感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文章中还有哪些句段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使语句整齐, 语气酣畅, 感情强烈。
深悟情感
排比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 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 时候, 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 当你坐到办公桌 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 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 当你和爱
人一起散步的时候……
六个“当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结论 排比 。 使语气酣畅, 感情强烈, 感染力强。
思考
深悟情感
本文通过叙述“松骨峰战斗 (英勇杀敌) ”“马
玉祥救儿童 (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与吃雪战士 的谈话 (强烈的爱国主义) ”三个事例, 从侧面构成 了“最可爱的人”的完整形象, 同时也揭示了志愿军 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总结
1.主题鲜明, 选材典型。
“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在文章中表达得极为 鲜明突出 。首先, 标题以问句的形式直接切入,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 思考 。文章的第一部分, 用饱含激情的语言, 明确地指出我们的战 士是最可爱的人, 概括写出了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可爱, 给读者一 个总的认识 。文章的第二部分, 用三个典型事例, 深刻地揭示了志 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具 体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文章的第三部分, 在具体事例 叙述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主题, 并向读者提出了热切的希望: 要意 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要爱我们的战士。
写作特点
2.剪裁得体, 详略得当。
本文剪裁得体, 不仅可以集中地表现主题, 也使文 章内容更加精练 。例如, 松骨峰战斗重点表现志愿军战 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所以只选取了战斗的核心部分, 至于如何接到命令、作战前如何动员、后续部队又是如 何接替的等内容都裁去了。
深悟情感
深悟情感
本文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主题鲜明 。例如, 写松骨峰战斗, 作者详写战斗任务的艰巨: 兵力少(一个连)、时间紧(志愿军“赶 到书堂站时, 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环境险(“匆匆占领了汽车 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顽敌凶(“敌人为了逃命, 用了 32架飞机、 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 。 同时还详写了激战后战 士们牺牲的各种姿势: “有抱住敌人腰的, 有抱住敌人头的, 有掐 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 。 ”这些详写的部分都表现了志愿 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前者突出他们不怕困难, 蔑视敌人, 后者突出他们奋不顾身, 英勇顽强 。与此相反, 战斗经过却写得较 简略, 既避免了简单重复, 又使文章紧凑, 不拖沓。
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以记叙为主, 穿插着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 作者首先抒 写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又以问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为记叙、 议论的中心, 接着用排比句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为具体事例的叙述做铺 垫 。第二部分, 文章以记叙为主, 具体叙述了三个典型事例, 在叙 述完每一个事例后, 又穿插了议论、抒情 。这些议论、抒情, 既起 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三部分, 作者先运 用排比描绘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图景, 接着以朋友的身份, 用恳切 的语气号召人们要珍惜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要爱我们的 战士, 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深悟情感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从来不缺英雄, 可爱的人会
有许多, 请你说说在当代你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是谁?
医护
交警
火箭军
武警
消防
拓展延伸
边防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硝烟弥漫之际 有那些最可爱的人在战场上为我们保驾护 航,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在各自的“战 场”上奋斗的“可爱的人” 。
拓展思考
【烈士陈祥榕说参军要去最艰苦的地方】
2019年, 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 他要 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 要到前线去 。从福建 到新疆, 千里迢迢, 山高路远, 陈祥榕将这 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 将赤诚镌刻在 了喀喇昆仑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这是 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
致敬最可爱的人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我们都要砥砺(dǐ lì)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lù) 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 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铭记历史, 发扬精神
1.请你仿照作者的抒情方式, 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 赞美我们的英雄,
表达你的热爱。
拓展延伸
2.请你仿照《谁是最可爱的人》 中某个语段的抒情方式, 写一段话给身边的
“最可爱的人” 。
拓展延伸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