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1-13 14: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难点: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认识垂线
教学难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搭很多的图形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摆一摆、量一量
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P20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
3.你们知道哪些是直角吗?知道用直尺怎样检验直角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如P20第二行图中AO垂直于OB,O是垂足。
三、折一折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请大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看看哪些线是相互垂直的?)
四、巩固知识
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吗?
2.说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五、实践操作
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垂线,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来画垂线吗?
二、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
(1)已经有一条直线,你们知道怎样画出它的垂
直线吗?
(2)教师示范:
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尺的一个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O表示
O
过A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
提问:这道题与上道题有什么不同处?
你们想想该怎么画?
A●
O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两小题
三、小实验
出示P22的小实验题
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
四、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直线外一点、直线上一点的直线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教学内容: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4.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三、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 平行
教学内容: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旋转与平移吗?请大家说说。
以前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
二、探究新知
1.用自己的旋转学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锐角、直角、再旋转到一个平角、周角。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点?
3.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角,平角和周角及它们的特点。
三、试一试
1.说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2.出示P22的2,图中是围绕哪一点转的?
四、练一练
1.让学生做P22的1
2.在钉子板上做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五、课后实践
回家观察,除了钟表外,还有别的计量表,它们是否也有和钟表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围绕哪点转的。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钟表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
教学内容:角度的度量(一)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 1°角实际有多大。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能根据1°角的大小去估计其他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角,都有那些角?如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
怎样量角的大小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片∠A和∠B
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个大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量角的大小
用纸板剪出P24的图∠1,再用∠1分别度量∠A和∠B的大小。
2.人们把圆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三、认一认
1.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2.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和排列特点。
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分成180份。,请大家观察读数的排列方式。
3.开始时先让学生尝试,再交流方法,然后让学生认真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教师总结:量角时,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
四、练一练
1.教师先出示一些特殊的角如:30°、60°、45°、90°、180°让学生观察
2.练习P25的1——3题
五、数学游戏
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P25的游戏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一)
工具:量角器
1度记做1°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二)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现在认识了很多的角,也会量角了,那么谁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呢?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画出60°的角
讲讲你们的画法。
教师归纳方法:
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再把三角板的最长边与直线重合,60°的顶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沿60°的另一边画一直线即可
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角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心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并且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再从直线的一边的刻度上找出60度的点并做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记号点相连即可。
2.请你们再画一个150度度的角
注意:区分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作为角的一
边的直线与量角器的哪个零刻度重合,就以这个零刻度作在的刻度圈为标准进行度量。
三、试一试
学生完成P27的1—3题
板书设计:
画 角
量角器 中心点与顶点重合
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画角
教学内容: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
2.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会量角的度数,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的线是相互平行的?
2.怎样的线是相互垂直的?
3.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
二、练习
1.出示P28的1,请同学找出哪些路是相互平行的,哪些是相互垂直的?
2.你们的家乡哪些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道路是相互垂直的?
(1)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2)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
3.出示P29的3,由学生独立完成。
4.独立完成P29的4
三、折一折、认一认
师强调:在找角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以免漏掉要找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