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买文具(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2.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挂图)让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如何解决8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80元是8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可以买4盒铅笔
2.练习:14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
三、巩固练习
1. 9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65元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2.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去解决)四、课堂作业完成P66页的第3小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一)
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 80 )÷( 20 ) = _4__(元)
答: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80里面有4个20。
教学内容:买文具(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讨论600÷20=3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活动二:练一练
最大能填几?(完成63页的第一小题)
活动三:合作交流
完成P67页的第2小题、邮书
(1)每包捆40本,需要捆多少包?
(2)每包捆50本,需要捆多少包?
活动四:思考
完成68页的第4小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600÷20=30
教学内容:参观花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苗圃
二、探索新知
活动1:
出示例题
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有多少盆?
1.讨论:
①如何估计算式的得数
②如何进行试商
2.出示例2
注:可能在讨论时学生会提出其他方法,对此,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完成P69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
参观苗圃
154÷22 = _____ (盆) 120÷18 = _____ (盆)
可以把“22”看作“20” 来试商 可以把“18”看作“20”来试商。
教学内容:秋游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难点: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 ( http: / / www.21cnjy.com ))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秋 游
[练习五](暂缺)
教学内容:商不变的规律(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出示P77页表格
1、你能算出每个时间段的汽车速度吗?
本活动是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因此,教学导入阶段可以先出示统计表。
2、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3、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4、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行使多少千米。
5、试一试
6、讨论:
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商不变的规律(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叔叔驾车去旅游,下面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
(多媒体出示)
行驶距离/千米 4 8 32 64
行驶时间/分 2 4 16 32
行驶速度/(千米/分)
二、步步引导,探索规律
1.小组交流:从表中发现哪些信息?
2.独立计算:每个时间段汽车的速度?
3.组织讨论:观察、比较表中的各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强调各组数据)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组 组 组 组
4 8 32 64
2 4 16 32
2 2 2 2
4.验证感知:学生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并验证感知商不变规律。
5.运用规律: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行驶多少千米。
三、合理练习,巩固规律
口算:
并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用什么变化。
10÷2= 600÷20=
20÷4= 300÷10=
40÷8= 60÷2=
四、讨论问题,完善规律
讨论: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五、课后练习,巩固规律
布置课堂和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 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
速度 =路程÷时间
时间 =路程÷速度
路程 =时间×速度
教学内容:练习六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支援灾区,爱心捐书
(多媒体出示)
1.观看多媒体,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
2.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1)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
(2)根据新华小学部分学生捐书的本数,25所小学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可以捐书约多少本?
二、设计方案,购买文具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2页第3题)
1.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2.小组讨论,设计购买方案
三、全民健身、购买泳票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3页第7题)
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如果小青和他的父母去游泳2次,买哪一种票比较便宜?3次?4次?5次?6次呢?用同样的讨论方法解决82页第7题的2、3、小题。
四、实践活动
你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物有多高?
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
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