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2
课前预习
03
知识点精讲
04
课堂检测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了解还原反应。
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如答图6-1-1所示。
答图6-1-1
1.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 4 个电子,不易得失电子。
不活泼
2
4
知识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 相似 )
2. 碳的可燃性——可作 燃料 。
燃料
3. 碳的还原性(即在 高温 条件下,碳跟某些 氧化物 的反应)——可用于 冶炼金属 。
观察课本P110、P111“实验6-2”,填写下列表格。
高温
氧化
物
冶炼金属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黑色粉末 逐渐变为红色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逐
渐变为红色
Cu
CO2
2Cu+CO2↑
变浑浊
(1)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的目的是 增大药品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
(2)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3)反应结束后,先 撤导管 ,后 熄灭酒精灯 ,目的是 防止石灰水倒流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4)实验结束后,待试管冷却后再倒出试管内的粉末的原因是 防止灼热的铜单质被重新氧化 。
增大
药品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集中火焰,提高温
度
撤导管
熄灭酒精
灯
防止石灰水倒流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
裂
防止灼热的铜单质被重新氧化
【交流讨论】
【归纳】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铜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的氧被 夺去 的反应,叫做 还原 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 还原性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常见的还原剂有C、H2、CO。
夺去
还原
还原性
金属单质
二
氧化碳
3C+2Fe2O3
2C+Fe3O4
课堂练习
如图6-1-3所示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D
图6-1-3
A.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
B. 此实验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C.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D.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思路点拨 掌握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和操作要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结束后,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流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碳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4。
1. 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
A. 熔点高 B. 可燃性
C. 难溶于水 D. 常温下呈固态
B
2. 科学家在制备碳纳米管时得到了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副产品,该副产品外观似泡沫,质地轻,称为碳纳米泡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B. 碳纳米泡沫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C. 碳纳米泡沫也有还原性
D. 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属于同种物质
D
3. 以下反应不能体现碳做还原剂的是( B )
B
4. (2022广州节选)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图6-1-4
5. (实验情境)我国劳动人民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如图6-1-5甲),又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6-1-5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图6-1-5
(1)判断木炭与氧化铜已经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黑色固体中逐渐有紫红色固体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黑色
固体中逐渐有紫红色固体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操作简单(或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写一条)。
(3)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澄清石灰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
操作简单
(或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澄清石灰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