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指导
布 局 谋 篇
目录
01
写作导航
02
技法指导
03
名师导练
写作导航
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做出整体谋划。
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
3.通过练习体会布局谋篇的基本方法,能够写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文字顺畅的作文。
技法指导
如何布局谋篇?要做到“五个明确”。
1.明确主题思想。
任何文章都应有明确的中心,所以写作时一定要清楚应当突出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
2.明确文体定式。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各自不同的定式,其内容、形式、开头、结尾及表达方法等都不尽相同。明确了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定式,所构思的提纲才会有所遵循。
3.明确重点内容。
确立了主题思想,有了明确的写作意图,就要发散思维,打开思路,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哪些方面有序展开。再根据中心立意,选取那些最典型、最真实、最新颖、最深刻的材料进行写作。
4.明确全文框架。
好的文章,要做到结构清晰、完整、严谨。为此,下笔之前要统筹兼顾,做到全局在胸。下面几种是记叙文较为常见的、实用的结构:
(1)冰糖葫芦式。用一条线索(可以是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一种感情等)把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组合起来。如《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回忆了几次有关看花的经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前后比照式。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一部分描写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后一部分叙写在三味
书屋的读书生活,童年的玩乐生活与学习生活形成对照,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事物,天真幼稚、单纯快乐的特点。
(3)设悬解疑式。按照“设置悬念—探因解疑—释疑明旨”的基本思路组合故事,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曲折性,吸引读者。如《驿路梨花》围绕“小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层层设置悬念,最终表现了“雷锋精神代代传”的主题。
5.明确写作提纲。
为使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在明确框架后还要把相应细节都考虑周全,用提纲的形式固定下来。
以下几个方面都要考虑好:
(1)详略。一篇文章,一定要剪裁适当,主次分明。一般而言,能够突出中心的“点”,要充分展开,浓墨重彩地叙写;为了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等,对与中心有一定关系的“面”,可以概括地写、简略地写,甚至一笔带过。
(2)过渡。相邻的两个段落、两个层次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还要语意连贯,衔接自然。一般需要用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来承上启下。
(3)照应。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要有交代,这样才“浑然一体”。常见的照应有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题文照应等。
(4)首尾。开头要力争形成气势,引人入胜,常见方式有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引用诗文等。结尾要干净利落,常见方式有自然收束、呼应开头、画龙点睛、联想深思等。
名师导练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1.选材。首先,要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的写作内容,或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或精神。其次,要对
写作实践一
素材进行全面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使所选素材各得其所,文章结构层次清晰。
2.结构。文章可以采用并列结构,依次写家乡的街区、建筑、风俗、名人、历史等;也可以详写其中某一方面,比如将家乡的建筑作为重点,从建筑的外形、内饰、历史等角度详细介绍,其他方面则一笔带过,这样有详有略,繁简得当,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例文赏析】
家乡的名片
家乡是如此的多彩,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着一张张独特的名片。
我的家乡在依山傍水的旌德。
家乡有砩石,家乡的砩石是旌德的标志,是旌德的珍宝。它似翡翠,晶莹碧绿,玲珑剔透;它如萤火,幽暗深邃,微蓝波光;它若玛瑙,绿兰相间,青翠惹爱。
它在家乡随处可见,在夜晚璀璨放光,引得萤火虫纷至沓来,与萤火相呼应,发出极其美丽的颜色。它是家乡的名片,在国外热销,在国内产量极大。
家乡有竹马灯,家乡的竹马灯是旌德的文化,是旌德的习俗。竹马灯是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又或者伺马而动,展现出马的各种姿态。载歌载舞,形式活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从中汲取而来。古老的文化有着浓郁的旌德特色。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给家乡添彩。
家乡有文昌塔,家乡的文昌塔是旌德的旗帜,是旌德的艺术。文昌塔从下往上一层层地变细,每往上一层,那古铜色的文昌塔便渐渐往金色递进,那剥落的金角正是它的印记。塔尖锥子般朝上,寓意步步高升。文昌塔的深厚底蕴可追溯古代,也可发掘近代,是文人墨客的旅游胜地。它是家乡的名片,更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家乡还有那美丽的人,他们一起互帮互助。谁家的水没关紧,他们会提醒;谁家孩子犯错,他们会说理;谁家人生病,他们会照料。谁家有难,都会有人来帮忙,
这真实的一幕幕出现在家乡。家乡还有这一张独特的名片。家乡人就是如此乐于助人。
家乡的名片因缤纷而灿烂,因古老而朴实,因迷人而美丽。让家乡在芬芳中更加美好。
【点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开篇点题,点明家乡多彩、缤纷、古老、迷人的特点,抒发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首段引出标题——家乡的名片。第2段独句成段,点明家乡所在地。第3段语言细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家乡独特的资源——砩石来写,突出其与众不同之处。第4段详尽介绍了家乡的习俗:竹马灯。第5段写家乡古老的建筑物:文昌塔,具体描述塔的建筑特色,表
明家乡文化底蕴深厚。第6段构思新颖,从人文方面入手,介绍家乡的人心灵美。第7段总结归纳全文,呼应开头,抒发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写作实践二
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写作指导】
1.细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告诉你”后的语句就是关键语句,可以从中提炼出“付出”“享用”“分享”的写作主题。
2.根据立意,确定材料。根据自己确定的立意,从身边或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材料;然后仔细甄别、筛选,确定写作所用材料。
3.选好角度,确定所用材料的先后顺序和详略安排,列出写作提纲,并据此写作。
【例文赏析】
学 会 分 享
快乐与他人分享,就有了两份快乐; 痛苦与他人承担,便减轻一份痛苦。分享是美丽的,分享是爱的包容。学会分享,是心灵的寄语。
学会分享自然美景,是情操的陶冶。古时陶弘景就与友人分享“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的山中美景; 苏轼也与张怀民分享“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月下之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磅礴的气势,不正是李白在与他人分享这景之绝色吗?学会分享自然美景,是对心的洗礼,是对境界的提升,能让人生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
学会分享最珍贵的礼物,是爱的传播。东南亚海啸过后,一位小女孩毅然捐献出自己最爱的布娃娃。她说:“它让我感到快乐,也一定会让灾区的孩子感到快乐的!”多么纯洁的童心! 尽管这个布娃娃在灾区人民
眼中,也许连一滴水都不如,但它身上却承载了小女孩无私而纯洁的爱。 我相信,无论这个娃娃落在哪个孩子手上,她一定能感受到大洋彼岸传来的亲切问候,如同春日的阳光一般温暖而充满甜蜜。学会分享最珍贵的礼物,是分享真诚与炽热的爱,它们像阳光雨露般洒入心田。
学会分享生命,是灵魂的高尚。你可曾知道,当你的鲜血被注入一个垂死的病人身体里时,你就与对方分
享了你的生命! 邓小平老人至死都不忘将角膜捐献,又是何等的高尚?他不仅分享了光明,更分享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
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与他人分享快乐,是跳动的音符,叮叮咚咚,组成悦耳的乐章;是五彩斑斓的颜色,跳动着,在人与人心间搭起爱的彩虹。学会分享,学会让自己真诚的爱洒满人间。
【点评】开篇点题,阐述分享的意义,指明要学会分享。第2段引用陶弘景、苏轼、李白的名句证明观点,语言生动,文采斐然。第3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一位小女孩捐献出自己最爱的布娃娃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论点。第4段举邓小平老人捐献角膜的事例,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全文层层递进,结尾总结归纳: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强调要学会分享,与题目和开头相呼应。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实践三
【写作指导】
1.认真审题,确定立意。思考“在路上”的含义,并确定合适的立意。“路”既可以理解为“行走之路”“学习之路”“交友之路”,还可以理解为“人生之路”“成长之路”等。“在路上”强调的是过程。
2.精心构思,合理布局。比如“成长之路”可以这样构思:围绕“勤奋”这一线索,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几件事情;围绕“爱”这一线索,写在家里得到长辈关爱,在学校得到老师、同学帮助的事情;等等。
选材上要新颖别致,叙事时要详略得当,可以运用细节描写或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语言做到生动活泼。整篇文章可以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并在最后抒情议论,抒发感悟,升华主题。
【例文赏析】
在路上
离开书店,融入了冬夜的人流,我踏上回家的路。
这个时间,1路公交车上多是下班归家的人。车轻轻摇晃着身子,载着人们上路。
车窗外,道路两旁的路灯有节奏地向后方移动,在车内稀稀疏疏地留下一些忽明忽暗的光。借着车顶昏黄的灯,隐约可以看到人们脸上的表情——夹杂着少许疲惫的一种微笑、一种满足、一种欣慰……
车里的光线是昏暗的,给了人们片刻的休息时间。有些精力较为旺盛的孩子在叽叽喳喳说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也有大人在谈论着今天的晚餐、明天的工作。恍惚之间,我以为我在家里。
一路上,每到一站,有人下车,有人上车。人们沐浴在那朦胧的暖色光晕中,在车厢里摇晃着。一个孩子哭了,妈妈和同行的伙伴赶紧和声细语地安慰他;一个小男孩正绘声绘色地向他的爸爸讲着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而后面的两个女孩子正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一会儿要去吃什么……
明明还在路上啊!我也觉得奇怪,四周这些善良、朴实的人们怎么就感觉如此熟悉呢?这分明像是已经到家了。真是温馨极了!
天更黑了,车速也快了些,白色的路灯飞快地闪过,窗外朦胧的夜景已看不真切。我忽然想着是不是该给这个“家”留下点什么,于是朝着车窗玻璃哈了一口气,玻璃瞬间便成了天然的画布,我信手画了一头憨憨的小猪。
“嘿嘿!”身后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回过头去,我看到了一张天真的脸,我笑了,周围的人也笑了。女孩伸出手,也在车窗玻璃上认真地画了起来。
车缓缓停了,终点站到了。人们一个一个匆匆离去,转眼间,车厢内便空了。再过十分钟,车又要出站了!又要把下一拨人以及他们的梦想带回家了。
想起刚刚在路上的一幕幕,我不由得笑了:在生活的路上,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让人心驰神往。发现美好,享受当下,一样精彩!
【点评】生活中处处都有感动,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值得珍藏。作者着眼傍晚回家途中公交车上的见闻,给我们呈现了鲜活的日常生活画面。看似琐屑平常,实则温馨动人。作者巧妙地把场景设置在归途的公交车上,恰好照应了文题《在路上》,更可贵的是不局限于写“在路上”的事,也描写了一路上感受到的生活的味道以及人情的美好。“在路上”让人心生“家”的归属感。最后,升华到对人生之路的感悟,别有意蕴。全文娓娓道来,布局巧妙,实在是一篇“接地气”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