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节选)》习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
打鼾( ) 阴霾( ) yí( )然自得 睡眼惺sōng( )
2、解释“阴霾”,并造句。
解释:
造句:
3、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场。
4、剧本中水上漂说:“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狗娃的唱词中也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对这种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问,说说你的观点。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水上漂(唱)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
是留是丢几徘徊……
狗娃(抓住一线希望,急唱快板)
我比男娃子更勤快,
能干粗活能挑抬。
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你桌上只添一双筷,
我不贪嘴,不挑菜,
学本事,听安排……
爷爷呀——
你收个孝顺的孙女划得来!
水上漂(唱)
可怜可爱,
好灵好乖,
催人滚滚泪!
背着狗娃揩……(返身望天三思)
雁鹅阵阵飞天外,
炊烟袅袅起楼台。
我家香烟今何在?
愧对祠堂祖先牌。
养儿方能续后代
女生外向遭祸灾。
事出无奈,
快快丢开。
狗娃休把老汉怪——
重男轻女自古来!
水上漂心一横,跺脚踢开女孩,跳上小舟,轻篙一撑,船如箭发,开往下游。
狗娃沿着河岸追赶小舟,踏进浅水呼唤爷爷,水漫到膝,波涌到腰……
水上漂回头一看,女孩在水中沉浮!
水上漂死丫头,不要命了!
老汉嘴上大骂,行动却很果断——投河救人!
艺人不愧外号水上漂,弄潮之术极高,迅速救起女孩。
1、从上面节选文字看,狗娃和水上漂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上面这段文字中,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性格,在其心理和行动上存在明显的矛盾,试找出表现此矛盾的内容。
3、简要说说,你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4、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剧本后面的内容构思一个情节。
《变脸(节选)》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糍( )粑 鹭( )鸶 惺忪( ) 蹑( )手蹑脚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mái( ) 打hān( ) 打牙jì( ) shuǎi( )脱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水上漂怡然自得,饮酒抒情。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
睡眼惺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伏明,满天阴霾,满江愁浪。
阴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娃在一旁愧疚而紧张的等待老头取舍。
愧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上漂连声哈欠,渐转呓语,打起盹来。
呓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表现了水上漂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代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开音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诉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家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5.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有双重身份,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文章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连接两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
8.文章第5段中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件事,详写了_______________件事;该段中“使我们非常为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一空用文中词语回答)
9.第7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之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请概述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8段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认真品味,第8段中“而且,可恶!”一句中的逗号不能去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文章选材的角度看,第4段中画线部分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间思想家”魏明伦谈戏曲创作
11月28日起上海大剧院举办的川剧精品展演,三部大戏《好女人?坏女人》、《变脸》与《巴山秀才》均出自魏明伦之手。这位被余秋雨誉为“民间思想家”的“鬼才”颇为风趣地说:“如果多点像我这样的人,戏曲大概就不会消亡了。”
“角儿制”是忘“本”现象
魏明伦坦言现在戏曲院团有一难,难在没好的本子,于是沉寂低迷。他称其间原因太复杂,首先是编剧难度大,虽然其他文学样式也各有难处,但舞台对剧本的限制更多。其次是创作效益低,又是“角儿制”“明星制”吃香,于是,编剧就成了只是为角儿写戏的附庸。
魏明伦指出,戏曲从元明清的“编剧主将制”发展到晚清的“角儿制”,是一种忘“本”现象。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千军易得,一本难求。他衷心希望戏曲界给剧作家更多一点理解和扶持。他说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后就再未进过任何学校,但这辈子和戏剧的缘分太深,从9岁上台演戏迄今已有51年戏龄。经过各种各样的波折,过早地忧患人生,由于难离戏剧,招招不离人间烟火,戏戏坚持独特见解,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以“性别”为剧作分类
魏明伦最近编了一个4卷“精品书系”,其中一卷杂文随笔,一卷碑赋,还有两卷是戏剧,分别名为《好女人与坏女人:魏明伦女性剧作选》以及《凡人与伟人:魏明伦男性剧作选》。这样以男性题材和女性题材来给自己的剧作编选分类,魏明伦也真算“怪”得可以了。
魏明伦说,大家都知道他善于写女人,《潘金莲》和《中国公主图兰朵》名气还挺大,这次他只带了最新创作的《好女人?坏女人》参加上海艺术节,而另外则选了两部男性题材的剧作。他介绍,获得中国艺术节大奖的《变脸》曾来过上海,演水上飘和狗娃的还分别获得了白玉兰主、配角奖;另一部《巴山秀才》则讲一位书呆子利用省试机会,在考卷上为民书写冤状、伸张正义的故事。
戏剧魅力不输影视
谈到上海艺术节即将上演的京派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魏明伦评价,可与此前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媲美。他认为,好的影视可以改编成戏剧,好的戏剧同样也可以改编成影视,关键是要出好作品。魏明伦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分别被拍成影视,京剧《骆驼祥子》更被戏剧专家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成就超越了早些年所拍的同名电影。他本人根据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的川剧《四姑娘》,艺术成就也远在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之上,其中《三叩门》一折,现已成了舞台经典片断。这充分说明,戏剧仍具有影视无法替代的、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变脸(节选)》作者简介
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魏明伦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的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魏明伦14岁开始发表习作,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创作了《易胆大》、《潘金莲》、《变脸》、《巴山秀才》等戏曲文学剧本,其中《易胆大》与《潘金莲》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收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变脸(节选)》写法点击
1、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激烈尖锐。
这场戏的上半场与下半场情节大起大落,氛围、格调迥然不同。戏的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描绘出一幅祖孙二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图景,这段戏看似平安无事,却为后面剧情的转折酝酿了矛盾冲突,因为作者已几次揭示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而狗娃乃是女扮男装的女孩子。戏的下半场写水上漂看破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二人之间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剧情达到高潮。水上漂忍痛抛下狗娃,狗娃追赶小船落水,危急之时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收留了她,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明白如话而富有人情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剧中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
《变脸(节选)》疑难解析
1、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剧中描写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他因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并愤恨不已地说:“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他对狗娃坦诚直言:“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火,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并坚持“家传绝技,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他得知狗娃是女孩,“气得双手颤抖”,极为震惊、愤怒、痛苦、绝望,顿时改变了对狗娃的态度,明明白白地告诉狗娃:“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他决定丢开狗娃,是因为“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祸灾”、“重男轻女自古来”。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但是,我们不能对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加以简单的否定。水上漂所表现的重男轻女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偏见,而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作为一种世俗思想,有其深刻的民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根源。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弄孙”之乐,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儿,并声明“家传绝技,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在我国封闭性的传统社会中,家传绝技“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是人们的普遍做法,只是使家传绝技“独孤一枝”,才能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这是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剧中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地担心、掩饰自己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当她被发现是女孩而面临被水上漂抛弃的命运时,哀叹自己“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并写了狗娃的不幸身世和她的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懂事、知恩图报,水上漂与狗娃彼此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所经历的感情冲突和精神痛苦,以及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2、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在剧中,帮腔人是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角色。他有着叙事人的身份,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观众甚至是剧中人的代言者。但他并不游离于剧情之外,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关口,以“画外音”或旁白的方式,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在这场戏中,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而欲将她赶走,狗娃苦苦哀求,正是在这剧情发展的当口儿,帮腔人先是幕内代言:“小小心灵受损害,/童言诉苦童声哀——”,继而在狗娃的哭诉之后应声而出,走到台前,又道出一番话:“啊!/帮腔帮她说句话/幕后走到台前来!/满场观众也悲哀/要求老汉留女孩!”说完之后隐退而去。在这里,帮腔人满怀同情地点出狗娃幼小心灵备受损害、悲苦哀告的惨境,并以代言者的身份,恳求“老汉留女孩”,表达了作者、观众和狗娃的心声,提示人们关注狗娃的命运,警醒人们的心灵,加重了悲剧的气氛。
《变脸(节选)》语言品味
剧中的戏曲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并恰当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语言成分,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明白如话而富有情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很适合舞台演出。
示例一:重于尿,拌币灰,祖传单方,消肿去毒!
——运用短句,干脆利落,工整的句式,和谐的音韵,适合舞台演出。
示例二: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
——民间口语,四川方言,表现了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示例三:死丫头,蚂蝗缠着鹭鸶脚,想甩又脱又甩不脱啊!
——运用俗语,明白如话,便于舞台上下情感交流。清新质朴,通俗易懂。
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人物的直率豪爽性格特点跃然纸上,重男轻女的思想表露无遗,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表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