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概述
课文来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第一单元第三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中所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不需要我们做到“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中所说的那样拥有雄浑的襟怀,也不需要我们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那种度量。它只需要我们有一颗大心,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散文在阐明事理时,既有哲理的思辨色彩,又饱含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2. 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间小屋”的内涵,延伸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自身心灵健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节课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主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有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现状作如下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中二三校生班的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基本还较浮浅,因此要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实好,再进行教学。
思想现状: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地自学。
2.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小组合作练习条、语文同步练习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2.课文提出人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那三间小屋?
(四)三读课文,赏析三间小屋。
1.第一间精神小屋可以存放哪些情感?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该怎么做?为什么?
2.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3.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4.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五)四读课文,质疑探究
1.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4.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六)拓展训练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语文配套练习。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七、板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爱和恨 打 扫 让心中充满爱
(健康的小屋)
事 业 自我寻找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 ( (努力向上的小屋)
自 身 思 考 拥有独立的思想
(庄严、真诚的小屋)
八、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