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8 10: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顺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社会的建构方式是血缘而不是契约,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这表明古代中国( )
A.家国同构格局明显B.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C.分封制的影响深远D.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2.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因内乱而奔汜(地名)。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恢复了襄王的地位,但就在襄王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晋文公公然向周襄王请“隧”(“隧”是天子死后下葬的墓道),要求自己死后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可见( )
A.天子以“共主”的名义控制诸侯
B.各诸侯国利用王室旗号发展势力
C.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礼崩乐坏
D.周襄王已确认晋文公为中原霸主
3.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例如,鲁国“聘问”晋君12次、楚君1次。公元前545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由此可知()
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
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
4.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5.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6.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7.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之说,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玄学的兴起反映出( )
A.儒学的思辨化、哲理化倾向加强
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老庄学说成为治国思想
D.儒家信仰理论得以重建
8.关于个人学习,朱熹主张“慎思明辨,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这些主张的共同内涵是( )
①净化个人心灵②树立独立人格③提升人生素养④强调学以致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要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 )
A.西安B.开封C.泉州D.天津
10. 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A.中西文明交流融会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11.道光年间《南海县志》载:“牛痘之方, 英吉利蕃商多林文于嘉庆十年(1805年)携至粵东,
其法刺牛膊小痘,剔取浆水,点小儿两膊之白夹...如其凑功,(痘) 永不复出”作为直接证据,
该材料可用于( )
A.证实中国最早的牛痘免疫疗法
B.研究清代外洋医术的引进与传播
C.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
D.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广泛影响
12.近代以来,魏源讲“师夷长技”,洋务派讲“中体西用”,严复则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 ,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据此可知,当时( )
A.文化忧患意识增强B.发展洋务成时代之需
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D.政治改良被提上日程
13.19世纪上半期,契约华工被卖到南北美洲等地,境况凄惨。清政府知悉后,尝试改变这种境况,如:1877年,清政府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古巴华工条约》, 其中规定,“严禁买卖华工”“清政府在哈瓦那设领事馆,以保护在古巴的中国人”。这体现了( )
A.西班牙民主制度比较完善B.华工推动了美洲经济发展
C.海外华工利益得到全面保障D.清政府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华工问题
14.下图是1885-1890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示信息表明
A.香港成为最早的贸易中心B.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加剧
C.传统的贸易格局开始转变D.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15. 20世纪80年代有段顺口溜:.上班穷, 下班富,开除就成万元....一辆摩托两个筐,收入超过胡耀邦;骑着铃木背着秤,跟着小平干革命。这种顺口溜反映了 当时()
A.民众对经济体制改革心存疑虑
B.乡镇企业崛起影响大众职业选择
C.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D.“十四大”召开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16.观赏戏剧是古希腊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部分大剧场能容纳5~10万人,对于希腊人来说,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这反映出古希腊( )
A.注重现世物质生活享受B.民主政治影响现实生活
C.社会宗教意识非常淡薄D.社会充满人文主义气息
17.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金字塔——建筑 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B.②——《源氏物语》——借鉴吸收中华文化
C.③——《几何原本》——崇尚理性和思辨
D.④——“悬诗”——融合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18.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之后,国际贸易和交流面临着货币体系、信用体系、制度标准、跨境壁垒、宗教文化等差异带来的风险,行为准则影响商品流动的地理范围,商业规则影响商品流动的自由度和便利性。由此可见,全球化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
A.合理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B.规范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C.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D.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19.远征意大利,拿破仑宜布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的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B.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
C.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D.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
20.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 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 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21.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 )
A.推广“欧美生活方式B.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
C.重视争夺非洲市场D.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
22.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A.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B.标志着宏观调控的加强
C.满足了精英群体的文化诉求D.导致了欧洲教育开始世俗化
23.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 每一种乐器都有它基于不同质料和形式的特定的音色和音调:每--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 )
A.意在强调欧洲文化是美国社会主流文化
B.主张融合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为美国文化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D.体现了尊重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
24.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欧国家尤其是英法开始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为缓解危机,美国提议建立“黄金总库”。1961 年美国与西欧各国签订了《借款总安排》协定,规定由“十国集团” 共同出资60亿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上述现象说明,美国()
A.竭力保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常运转
B.探索维持现有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途径
C.与英法等国存在着激烈的商业贸易竞争
D.携手西欧应对国际汇率素乱的严峻挑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 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 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15 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芬]马库●维莱纽斯《第六次浪潮》
上图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7.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子认为, 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 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