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09:5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鄢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跟随旅行团前往三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示意该旅行团当日行程及观光点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
A.郑州(34°N,113°E) B.银川(38°N,106°E)
C.南京(32°N,118°E) D.杭州(30°N,120°E)
2.该日出游时,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小明应挑选的座位是( )
A.酒店至观光点1,右侧靠窗
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右侧靠窗
D.观光点3至酒店,左侧靠窗
3.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完成下题。
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N点的地方时为6∶00
C.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D.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下图“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若M地开发攀岩运动项目,运动员安全绳的长度至少为( )
A.55米 B.95米 C.155米 D.205米
5.有关图中河流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A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 B.B河段的侵蚀作用明显
C.C河段北岸可以建居民区 D.D河附近4月山歌阵阵采茶忙
6.若某日某时甲村村民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山峰峰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村该日昼夜平分 B.非洲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急
C.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D.澳大利亚西南部森林火险等级高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温带急流出现时,易造成近地面( )
A.风力减小 B.飓风增多 C.对流减弱 D.暴雪频发
8.推测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弯曲发展为平直的时段为( )
A.1-2月 B.5-6月 C.9-10月 D.11-12月
日积雪量大于1cm时记为一个积雪日数。一般而言,当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cm时称为大雪或暴雪。下表示意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月内积雪日数和月内累计积雪深度的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 月 4月 5月
月内积雪日数/d 0.04 1.71 9.54 16.6 18.3 14.4 8.44 1.86 0.14
月内累计积雪深度/cm 0.14 8.29 51.9 108 144 118 59.4 8.61 0.53
9.东北地区出现大雪或暴雪天气概率最大的月份可能是( )A.2月 B.3月 C.11月 D.12月
10.冬季月内累计积雪深度显著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雪 C.风速 D.光照
下图为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的九大关键临界点,所谓气候“临界,点”,即一旦越过该点,就可能会发生重大且无法逆转的气候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有关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亚寒带针叶林 B.④——北大西洋暖流系统
C.⑥——冻土 D.⑦——热带雨林
12.受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④的变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弱、使得欧洲西部,北美地区气温降低
B.加强、使得欧洲西部,北美地区气温升高
C.减弱、使得欧洲西部,北美地区降水增加
D.加强、使得欧洲西部,北美地区降水减少
风化穴是岩石表面因各种风化作用或风蚀作用形成的负地形。新疆东帕米尔高原盖孜河流域中游某村(海拔2600m)附近冰碛平台上分布花岗岩大块漂砾,该村所在的河谷两侧有高山夹持。下图示意该村花岗岩大块漂砾边墙型风化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盖孜河中游某村花岗岩漂砾分布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侵蚀作用
14.盖孜河附近花岗岩漂砾的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的下游或河谷,主要原因是( )
①水汽较多②受山风影响③地势低平④受谷风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由乙到丙,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A.植被类型增多 B.人类活动干扰 C.地质灾害频繁 D.风沙活动持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读下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该图是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P点在N点的___________方向。
(3)弧MPN为___________线,其中弧MP为__________线。
(4)该天,太阳直射在_________纬线,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月_____日_____时。
(5)A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时,其日出时间为_____时。
(6)此时,N点太阳高度为________。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印度人口主要集中于恒河流域及德干高原两侧,德干高原和西北部沙漠地区人口分布较少。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粮食种植面积达156.2万平方千米,居世界首位,但产量却远远不及我国的一半。图左为印度地形图,图右为印度水稻分布图。
(1)简述恒河流域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
(2)分析说明印度水稻分布区分布在人口密集区的原因。
(3)指出印度粮食产量低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产量以南疆棉区为主。棉花在植株生长期需水分较多,6-7月的花铃期是棉花形成产量的关键期;吐絮期是棉花进一步成熟、脱水开裂的时期,要求有充足的日照,此时棉株虽然较大,但由于气温逐渐下降,棉花生长基本停止,对水分的需求也逐渐减少,如果水分过多,易使棉花贪青晚熟,增加霜后花,引起烂桃。早期的棉花种植,即使在同一片田里,植株高低不同、开花时间各有不同,无法用机械进行大规模收割,因此只能人力多轮反复采摘。如今经过农业科学家的培育,很适合机械化采摘。
材料二:南疆棉花物候历
月份 4 5 6 7 8 9
旬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物候 播种 出苗 苗期 蕾期 花铃期(开花、结棉桃) 吐絮期
(1)简述花铃期可能降低棉花产量的自然原因。
(2)分析吐絮期气候条件对南疆棉花优良品质的影响。
(3)推测农业科学家培育适合机械化采摘的棉花应具备的生长特点。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冰岛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位于北极圈附近,意思是“冰冻的陆地”,冰岛不仅寒冷多雪,而且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地区,全岛有大小温泉两百多个,被称为“冰火之国”。
材料二摩尔曼斯克港是欧洲唯一的终年不冻港,其北侧和东侧有群岛形成天然屏障阻挡海冰“破门而入”。下图为欧洲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
(1)分析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广的原因。
(2)摩尔曼斯克港为终年不冻港,分析其成因。
20.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左图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欧洲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说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①和②分别代表的是哪种自然带。
(2)比较乞力马扎罗山与阿尔卑斯山雪线分布的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A 2.D
【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出行当天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由图片信息可知出发时间为5:20,归来时间为19:36,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因此该地北京时间5:20 日出,19:36日落, 则昼长为14小时16分钟,昼长的一半为7小时8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9:36减去7小时8分钟,即北京时间12:28。当地正午的地方时为12:00,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此该地位于北京以西约7°,即113°E 最可能位于郑州(30°N, 113°E)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暑假期间,我国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第一小题解析可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8分钟,因此由酒店至观光点1 当地地方时应4: 52 (正好为当地日出时间)到7:22,太阳位于东北和偏东方向,右侧窗会受到太阳照射,A错误;观光点1至观光点2,当地地方时应为8:42到10:02,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右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射,B错误;观光点2至观 光点3,当地地方时应为13:22到15:02, 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右侧窗会受到太阳照射,C错误;观光点3至酒店,当地地方 时应为18:02到19: 08,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右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射,左侧靠窗可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D正确。故选D。
3.C
【详解】根据材料,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说明P点地方时为24(0)时,与Q点所在经线相差120度,即8小时,并根据自转方向,可计算出Q点的地方时应为16时,A错误;此时N点所在纬线圈昼夜不平分,所以此时N点不在赤道上,地方时不是6时,B错误;此时Q点地方时为16时,再过8小时,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即此时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重合,全球为同一日期,C正确;自西向东越过自然日期变更线,即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日期应该加一天,所以阴影部分日期时5日的话,非阴影部分应为6日,D错误。故选C。
4.D 5.D 6.B
7.D 8.B
【分析】本题以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与风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素养。
7.依据图文资料中“巨大的地面温差”以及图中温带急流偏南等信息,还有依据L气压中心100Pa等压面的高度特点显示,L为高空低压中心,则近地面陆地为冷高压控制,可确定此时应为冬季。结合材料中“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以及图中急流轴的流向,可确定近地面存在冷高压南部冷气流南下现象,易导致的近地面的暴雪频发,故D项正确。
8.依据图文资料,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弯曲发展为平直的时段,应当对应地面温差由大变小,温带急流轴北移的季节。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所以温带急流轴北移的季节为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冬春季节转为夏季的时候,故B项正确。
9.A 10.B
【分析】9.由材料可知,累计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数值关系能反映降雪的强度,结合图表信息,与3月、11月、12月相比,2月份单位日数累计积雪深度最高(118/14.4),说明2 月出现大雪或暴雪天气概率最大。故选A。
10.影响月内累计积雪深度的主要是降雪和融雪,CD错误;冬季(12-2月)气温已经较低,积雪不易融化,故气温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而降雪多,月内累计积雪深度会显著增加,B正确;在秋季和春季,气温较高,积雪容易融化,气温是影响积雪多少的关键因素,A错误。故选B。
11.B 12.A
13.C `14.B 15.D
【解析】13.花岗岩经过风化侵蚀之后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的搬运下,分布在不同的点位,形成花岗岩漂砾。影响花岗岩漂砾分布的地质作用是搬运作用,C正确;风化作用、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对花岗岩漂砾分布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14.河流下游或河谷地区水汽较多,对花岗岩的风化作用较强,①正确;风由谷地或者河床吹向山坡,主要是谷风对花岗岩进行风化侵蚀作用,②错误,④正确;地势低平不是导致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的下游或河谷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所以选B。
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由乙到丙边墙型风化穴,由“蜂窝”演化为内壁,主要是风沙活动持续,对花岗岩岩体不断侵蚀,导致“蜂窝”规模不断扩大、联通,演化为内壁,D正确;植被类型增多、人类活动、地质灾害都不是导致“蜂窝”演化为内壁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风化穴如果根据发生部位来分,主要有2种类型,发生在岩石顶部的叫基底型,发生在岩石侧部的为边墙型,但这种分法无法彰显各风化穴的形状特征,可采取发生部位和形状特征相结合对风化穴进行分类。(1)边墙型。发育在漂砾的侧面上,多数体现为中下部凹进,内壁圆滑,顶部突出像帽舌;凹进幅度大者可达50cm,口径视乎漂砾的大小而定,大者长轴达200~300cm,从侧面看,边墙型风穴的后墙和顶壁呈弧型,犹如一鱼钩。(2)蜂巢型。多发育在漂砾的侧面,口径为cm级,诸多细小洞口(“蜂窝”)挨得很近,看起来类似蜂巢。(3)底穴型。发育于漂砾顶部,开口朝天,心深边浅,口径为10 ~60 cm,底穴的口型很不规则。(4)沟槽型。多发育于漂砾顶部,呈带状,其长度与漂砾的大小有关,据观察,顶部沟槽的走向多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
16.(1)南极点
(2)东南
(3)晨昏线 晨线
(4)南纬23.5° 冬至日 12 22 17
(5)18 3
(6)0°
【详解】(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
(2)据图可知,P点位于N点的东方,P点位于N点的南方,故P点位于N点的东南方向。
(3)根据昼夜现象可知,弧MPN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经过MP,是由黑夜进入白昼,说明MP为晨线。
(4)据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的节气为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根据60°E为12点,计算北京时间为17点。
(5)根据A点跨越的昼弧度数为270°,说明白昼时间为18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昼,可计算出日出时间为3点。
(6)据图可知,N点位于昏线上,说明此时的太阳高度为0°。
17.(1)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2)水稻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农业,所需劳动力多,且单位面积产量高;平原、低地及沿海地区往往人多地少,有充足的劳动力,对粮食需求量也大;因此水稻分布区位于人口密集区。
(3)水旱灾害频发;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18.(1)花铃期出现高强度降水会使棉花开花数量棉桃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花铃期降水太少会出现旱情;花铃期气温高,易发生病虫害,降低棉花产量。
(2)南疆地区棉花吐累期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脱水开裂;气温高,降水少,棉铃成熟快,几乎无烂桃现象,纤维品质好;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棉桃营养物质积累多。
(3)植株高度差异小;同步吐絮(棉桃开裂时间一致)。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6-7月的花铃期是棉花形成产量的关键期”以及图片信息可知,花铃期开花、结棉桃的数量决定棉花的产量,所以花铃期可能降低棉花产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影响棉花开花、结棉桃的因素。主要有:花铃期出现的强降水天气会影响棉花开花的数量,有可能会影响棉花结棉桃的数量,使得棉花的产量降低;花铃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会出现旱情,影响棉花的生长,导致花铃期开花、结棉桃数量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花铃期为6月至8月,如果气温偏高,会诱发病虫害,影响开花、结棉桃的数量以及质量,降低棉花产量。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吐絮期为8至9月,南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8至9月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吐絮,有利于棉花桃的脱水开裂,利于棉花成熟;降水较少,导致棉花桃没有发霉变质的现象,棉花品质较高;晴朗天气,白天气温偏高,晚上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有机质的积累,提高棉花品质。
(3)适合机械化采摘的棉花,植株差异应该较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棉花植株高度差异较小,植株高度基本相同;二、棉花成熟时间基本相同,上下棉桃基本同时成熟。
19.(1)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平原广阔,山脉大体呈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2)冬季,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海水温度较高,不结冰;群岛阻挡冷海水及冷气团的进入,使得港口内温度高于外海。
20.(1)①热带草原带 ②积雪冰川带
(2)乞力马扎罗山雪线海拔高于阿尔卑斯山雪线。原因:乞力马扎罗山处于赤道附近(或纬度低)气温高,而阿尔卑斯山处于中纬(45°N附近)气温较低。按垂直递减率计算乞力马扎罗山0℃分布海拔高,雪线就高,而阿尔卑斯山则低。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南低北高,阿尔卑斯山雪线南高北低。原因: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为东南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而且北坡为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因此北坡雪线低。
【详解】(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有规律地变化,引起植被、土壤等因素的有规律更替。其垂直分异规律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基带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①自然带海拔较低,热量较好,在常绿落叶林带之下,所以是热带草原带,而②自然带海拔较高,温度较低,是在高山草甸带、高山荒漠带以上,所以为积雪冰川带。
(2)雪线是指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量、地形、坡度。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由于乞力马扎罗山纬度低,所以山麓地区温度高于阿尔卑斯山,导致其雪线高于阿尔卑斯山,所以乞力马扎罗山雪线海拔高于阿尔卑斯山雪线。②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由于南北坡降水量不同,导致南北坡的雪线高低有差异,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南坡在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所以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南低北高,阿尔卑斯山雪线南高北低。③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阳坡(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