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1 09: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山东省无棣县第二中学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材料中描绘的是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无棣新世纪超市开业滨州银座鞋柜组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大街现代商业兴盛 城市繁荣概念解析商业: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城市:古代“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学习目标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西域及阿拉伯商人来往经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沿海港口城市兴盛,中外商业往来频繁。1.商业市镇兴起(松江、景德镇等);
2.货币(白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流通扩大,商业资本活跃);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从商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经历了从先秦的个别大商人到明清商帮的发展过程,表面上反映的是商人数量不断增多,深层的是商业资本越来越雄厚,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不是全部,因为,厚重起来的不只是物质财富,还有商业活动留下的文化遗产,还有商人千年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已经进入到中华文明的骨子里。从晋商的习商谚语:我们不难看出: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 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的优秀品质 ! 商业的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城市的繁荣是商业繁荣的突出表现。
二、城市: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1.结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限时开放设市地点不限、坊市打破,形成街市(商业街)
经济和文化职能加强2.对比唐、宋的城市格局变化并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说明图一所示的城市名称及其所处的朝代。
(2)对比两幅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是城市在商业活动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一 图二 北宋城东京 (2)突破坊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专门的市场,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答案:(1)长安、唐代 3.小结:
? 从唐长安到宋忭京的城市格局变化,正反映城市职能发生的变化。唐长安是以往城市的总结,规范严谨,市场繁荣却受限制,其城市经济职能只是附属;而宋汴京却是新发展,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市场扩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更加方便。1.依据课本内容?联系现实说说工商业市镇(城镇化)
参考答案:
影响: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促进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2.想一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
(2)
(3)
(4)
(5)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松,区域商人群体出现起步早,发展水平高,对外贸易繁荣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在封建社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有丰富的商业文化 商业的种种特点告诉我们,我国商业历史悠久,发展水平较高,虽然在农耕时代处于从属地位,受到压制,但仍以自己的活力促进农业,以自己的文明丰富着相对封闭的农耕文明,创造了更加灵动、开放、活力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但在明清时期,商业的辉煌淡去,中国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顺利的迈向近代工业文明,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反差,是谁扼杀了这种活力?小结:巩固训练
1.《尚书·酒诰》说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 )
A商周时期的商业有官府控制
B商业产生了专门从事物品交换的商人
C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大商帮
D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有 ( )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A(2)(3)(4) B(1)(2)(3)(4)
C(1)(2)(4) D (1)(2)(3)BB3.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 ( )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收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4.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 )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陶瓷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CD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其拓片
(现存最早的北宋广告印版,也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印刷商标的铜版)请仔细观察下图:①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作坊
②针铺经营者具有较强品牌意识
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清明上河图》中汴河船运的景象北宋都城汴京:当时的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聚。充分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由汉代兴起的丝绸之路到唐代的海外贸易图,可以看出,此时的陆路贸易往西可达君士坦丁堡;海路往南往西至南亚诸国,并远达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往东北可至朝鲜半岛和日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晋商的习商谚语:
“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
“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
“快在柜前,忙在柜台”
“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 晋商雷履泰(山西平遥)在清乾隆年间创办的汇兑庄——日升昌记票号
清代中国著名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邸清末民初富可敌国的天成元父子回顾商业发展历程,你认为促使商业发展繁荣的因素有哪些?三、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它的发展历程如下:
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政治集权相矛盾
发展海外贸易、弥补官营的不足、提高税收
阅读材料,结合古代人对农业与商业谈谈你的想法的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1. 材料一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天下的末业,应当大力发展农业并驱使商人从事农业;材料二认为工商皆本,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2.在封建社会初期,积极作用为主;在明清时期违背经济发展规律,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所以在不同时期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