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一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3.认识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
难点:表述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活动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导设问:我们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术士和西方炼金术士的作坊就是今天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视频播放:“西方炼金术”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成果与创造都是实验室中反复的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二)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生讨论: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教师总结:
①发明了很多化学实验器具;
②发明了一些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③找到了一些用于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教师讲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是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对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教师点拨:
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
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等;
(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1)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等;
(2)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气泡等;
(3)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
知识点2 科学探究
教师引导:
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环节包括哪些?
学生查阅资料: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按照这八个环节一步步进行?
教师补充:科学探究虽然有八个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按照这八个环节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实物展示:红色或白色蜡烛
实验视频展示:观看蜡烛燃烧前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
学生观察: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现象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
(1)现象: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圆柱等形状
结论:蜡烛为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形状不稳定
(2)现象:很容易切开,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
结论:密度比水小,质软,难溶于水
教师引导:完成黑板中的表格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溶解性
2.燃烧时
教师演示实验:蜡烛燃烧
实验视频展示:观看蜡烛燃烧实验视频、蜡烛燃烧产物验证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2)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s后取出
(3)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
(4)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学生观察: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现象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
(1)现象:石蜡融化,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
结论: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
(2)现象:外层最先炭化,内层炭化很轻(甚至不炭化)
结论:外层温度最高,内层温度最低
(3)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完成黑板中的表格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3.熄灭后
教师演示实验:蜡烛燃烧
实验视频展示:观看蜡烛熄灭后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
(1)将蜡烛熄灭观察
(2)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学生观察: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现象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
(1)现象:有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烛熄灭时,石蜡蒸汽遇冷转变为石蜡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
(2)现象:蜡烛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白烟具有可燃性
教师引导:完成黑板中的表格
熄灭后
实验思考: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汽冷凝的固体,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教师板书: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学生思考:文字表达式各部分符号含义
(三)课堂练习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学生认为这种熟虾的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作结论
解析:该红色物质是指示剂,是学生依据视力的表象类比推测出来的,属于对表象的假设,因而不难看出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解析:石蜡可用小刀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本题选A。
3.小明将少量的蔗糖放入铁锅中加热,先看到蔗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研究蔗糖的结构 B.研究蔗糖的用途
C.研究蔗糖的变化 D.研究蔗糖的制法
解析:在实验中只研究了蔗糖发生的变化,蔗糖熔化是物理变化,加热到最后出现黑色残渣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本题答案选C。
(四)课堂小结
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
题目自拟,体裁不限。综合报告、科技小论文、科普小小说、科幻故事……
五、板书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构造特点
2.蜡烛的燃烧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点燃时
熄灭后
3.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实验、解疑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将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