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2.2氧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上:2.2氧气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8 11:4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气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和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学会描绘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资料展示:
喜马拉雅山登山装备——氧气瓶
喜马拉雅山登山反应——头晕、眼花、缺氧
(二)新知探究
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
资料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 g/L);
3.氧气在水中溶解较少,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大约只能溶解30 mL的氧气;
4.氧气的三态变化。
气态氧气、淡蓝色液态氧气、淡蓝色雪花状固态氧气
学生讨论: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量较少而已。
知识拓展:
鱼能够生存在水中,就是依赖于水池中极少数的氧气。
知识点2氧气的检验与化学性质
问题谈论: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怎样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呢?
学生实验: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氧气
学生记录现象:
空气: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剧烈燃烧
教师总结:
氧气的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瓶内气体为氧气。
谈论: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气体中不复燃吗?
燃烧离不开氧气,那么氧气本身可以燃烧吗?
教师总结:
当氧气浓度较低时,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只能说明该气体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即助燃,但氧气没有可燃性。
教师展示实验视频: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反应现象: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硫+氧气
二氧化硫
)3.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表达式: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1.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2.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或者碱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教师展示实验视频: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反应现象:
1.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
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
碳+氧气
二氧化碳
)3.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表达式: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现象明显。
教师展示实验视频: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反应现象:
1.在空气中,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2.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 (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
反应表达式: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1.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2.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可以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引燃铁丝;
3.点燃火柴后,要待到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集气瓶中,以免火柴燃烧消耗瓶中氧气;
4.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而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学生活动:判断实验现象是否正确
教师总结:一光(或火焰)、二热、三生成(物)
1.“火光”一般是沸点高的固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
“火焰”一般是气体、沸点低的固体或液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
2.“雾”是液体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产生的现象
“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扩散的现象
3.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跟多种物质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2.氧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4.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例如铁。
知识点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探究活动:硫燃烧、木炭燃烧、铁丝燃烧实验有什么异同?
学生思考:完成表格
反应名称 反应前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燃烧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硫+氧气二氧化硫
木炭燃烧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丝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上述三个反应的共同特征:
1.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
2.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3.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教师总结: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1.化合反应
概念: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
举例:硫、木炭等与氧气反应
通式:A+B+…→C
2.氧化反应
概念: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特点:与氧气反应
举例:硫、木炭等与氧气反应
谈论: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么?
教师总结:剧烈氧化、缓慢氧化
资料展示:剧烈氧化的例子、缓慢氧化的例子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0.03%;氧气能供给呼吸,水中生物能生存说明水中溶解了少量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故选A。
2.下列反应即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解析:B、D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判断化合反应的标准是只有一种生成物,B的产物只有一种,所以,B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故本题选B。
3.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当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解析: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证明氧气的助燃性。木条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可以证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乙中的氧气逸散较快,所以,木条不能像在甲中那样长久的燃烧。故本题答案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四)课堂小结
1.氧气的性质有哪些,如何利用?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开放问题。
2.关注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区别。
学生总结碳、硫、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并总结结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3.关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
分别概括两种反应的特点,并能总结出两种反应并没有特定关系。
(五)作业布置
设计水中溶解有氧气的实验。课外查阅资料,上网搜集更多“氧”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检验和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铁丝和氧气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是实验前应将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要点及实验注意事项预先讲解,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谈论的方法加以落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