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8 12: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活动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人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盖房的木料、织布的棉花、制造汽车的钢铁、农田施用的化肥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颜色、状态、气味都一样吗?有关物质的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二)新知探究
知识点1 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金和银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并展示图片资料)
学生讨论:直接看颜色可以区分
教师总结:
物理性质的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讨论:怎么确定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
教师总结:
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资料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并解说物质物理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
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描述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明条件。实验证明,液体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改变,由于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把101 kPa规定为标准大气压。
知识点2 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无色甲烷气体和无色空气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
学生讨论:甲烷可以燃烧,可以点燃进行区分
教师总结:
化学性质的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讨论:怎么确定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
教师总结:
性质确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等
实验演示(实验1-2):区分氧气与二氧化碳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记录: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燃着的小木条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燃着的小木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教师提示:闻气体味道的正确操作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集气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学生活动:
1.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填写表格。
2.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制定什么样的方案鉴别区分?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完成活动
1.
比较 名称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2)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氧气。
知识点3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看该性质是不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等
实例 空气无色、无味 煤可以燃烧
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而体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的表格
知识点4 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举例:
1.铜能导电(性质)→铜能做导线(用途)
2.煤能做燃料(用途)→煤能燃烧(性质)
教师补充:选用材料时除了考虑性质还要考虑成本、美观、环保、便捷等因素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对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 D.固体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解析: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甲烷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状态、颜色和延展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A。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易挥发 B.氯化钠易溶于水
C.石墨能导电 D.碳酸易分解
解析: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氯化钠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石墨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本题选D。
3. 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可以简易地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糖和食盐 ;
(2)酒精和食醋 ;
(3)铁和铝 ;
(4)胆矾和石灰石 。
解析: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甜味的是白糖,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食醋,比较密度用手掂一下,大小相同的铝和铁较轻的是铝,较重的是铁,因为铁的密度比铝大,看颜色蓝色晶体为胆矾,另一种为石灰石,故本题答案:味道;气味;密度;颜色。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物质的两种性质的特征,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的方法,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能够清楚辨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三)物质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四)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性质 用途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实验、解疑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将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