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 课题: 推理 执教者:
目标制定依据 课标: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教材:在一年级、二年级教材的学习中,渗透过图形、数的相关推理活动。本课时推理学习的第一课,在具体的拿书活动中,获取信息,根据已有信息,推断出每个人拿书的确定结论。为以后五年级(比如方程)、六年级(比如正反比例)的演绎推理学习奠定基础。学生:有初步的生活推理经验,对连线法有认知(比如搭配),对列表法很陌生。口头表达能力有限,体验后再表达较好。
学习目标 1.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经历从已知条件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学会确定、排除等简单的推理方法。2.能运用“因为……所以……”“不是……就是……”等关联词有条理表达推理过程。3.在对具体事例分析、推理的过程中,了解推理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逐步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学习重点:能利用信息正确进行推理。学习难点:能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实施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及评价关注点
任务一、猜礼物,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两个礼物,放到了两个礼盒里(1)“犹豫”猜:这两个礼物是棒棒糖和巧克力。你喜欢的棒棒糖在哪个盒子里?巧克力呢?学生再猜:“可能是…可能是…”(不能确定)(2)“确定”猜:提示“红色盒子里不是棒棒糖”。你能确定了吗?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生说。2.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逐步推断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目标:亲近生活,激活已有经验,过渡到新课学习。评价关注点:学生猜一猜,说出不确定和确定。能说出是根据什么信息猜的。并初步感知推理。
任务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阅读与理解。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想的过程。3.展示交流4.总结方法 1.继续送礼物。给全班3个大组各送一本。出示图片:《歪歪》、《1分钟》、《少年》三本书。出示信息:第1组得到的是《歪歪》;第3组得到的不是《少年》;问题:第2组和第3组各是什么书?2.小组活动: ①请同学们先独立想一想;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提示:可以用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等方法)3.说一说想法(1)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展示推理方法引导用“因为……所以……;不是……就是……”来说说推理过程。预设如下。方法1:写一写(文字表述)。追问:第一步先确定哪个组?怎么确定的?第二步?第三步?方法2:连线法。方法3:表格法。追问:第一步先确定的是哪一组?第二步呢?第三步呢?找到关键信息,确定一个组。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再通过排除确定剩下的两个组。 目标:教学目标1和2 评价关注点:1.学生能够说出信息。2.学生能够独思考,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想的过程。比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等。3.学生能展示交流自己的推理过程,能用“因为……所以……;不是……就是……”等关联词有条理地表达,一步一步确定与排除。4.学生能够总结几种方法的共同点,形成通性通法。
任务三、课中游戏 刚才大家的表现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律动游戏!师:拍拍你的肩生:拍拍我的肩师:不是拍左肩生:就是拍右肩。…… 目标:教学目标2评价关注点:学生说出来并能做出正确的动作。
任务四、1.基础练习:送书签。2.变式练习:确定拍皮球个数3.玩游戏:颜色猜猜猜。 1.这里有3张不同的书签,第一组……第二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并展示交流推理过程,如连线、列表。2.变式练习: 书第111页第2题。三位同学拍球,各拍了多少下? 学生独立做,并交流。引导:1、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2、全班交流方法。熟悉规则,活动中引导思考: ①如果第一个问题猜中了……②如果第一个问题没有猜中……小结:要在前2个问题先确定一个;然后第三个问题就能够通过排除推理出正确结果。 目标:教学目标1、2、3评价关注点:1.学生能用连线、列表推理,并表达出来。2.学生能根据信息确定和排除,逐步推断出结论。3.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提问进行确定和排除。
任务五、学习和生活中的推理 1.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理? 2.介绍:(1)数学中的推理:逻辑推理题目。(2)生活中的推理:推理断案 目标:推理的延伸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推理的例子。了解书本中、生活中的推理。
任务六、总结全课,说说收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互动总结全课。 目标:回顾反思评价关注点:说出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
板书设计
推 理 确定、排除已有信息---------------------------结论 文字、连线、列表 因为……所以……不是……就是……
评委简评
得分: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