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 4.2 乐音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 4.2 乐音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10: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4.2 乐音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共64分)
1. 疫情期间,小华居家隔离,自学了声现象后,对声音的特性进行了总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击乐器发声: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B. 弦乐器发声: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C. 管乐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D. 人们利用超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2. 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B.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C.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3. 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 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
A. 该吉他弦第一次振动得比第二次慢
B. 该吉他弦两次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 该吉他弦每秒振动次数第一次比第二次多
D. 该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大
4. 声纹锁能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5. 琵琶演员在演奏前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6.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7. 如图所示,下面对蜜蜂和老牛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A.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8.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9. 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 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10. 住宅小区内的楼道灯,晚上通常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它的声控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是依赖楼道内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11. 声音在空气中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
A. 声速一定减小 B. 声能一定不变 C. 响度一定变大 D. 响度一定减小
1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鼓声震天”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风声、雨声、读书声”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3.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14. 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传播速度
15.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A. 响度 B. 音调 C. 振幅 D. 音色
16.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52分)
17. 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18. 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19. 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 。
20.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程度叫做响度。
21. 小江同学做《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他发现声音是由于刻度尺 产生的;而进一步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22. 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来判断蜜蜂是出巢采蜜还是釆蜜回巢。蜜蜂岀巢釆蜜时双翅毎秒振动 次,采蜜回巢时双翅每秒振动 次,则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频率是 赫,它比蜜蜂回巢时双翅振动的频率 (选填“高”或“低”)。
23. 甲音叉每分钟振动 次,乙音叉半分钟振动 次,则甲音叉振动的频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音叉的振动频率。甲音叉的振动周期为 秒。
24. 如图所示,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如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 赫左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 赫左右。频率超过 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 赫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图表所列的人或动物中,发声频率范围和自身听觉频率范围比较接近的有 ;不能发出超声波的有 ;能发出自己听不到的声音的有 。
25. 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果第二次划齿的力量较大,第 次发出的声音较响。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 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26.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的声音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
三、综合应用题(共6小题;共78分)
27. 用两根长方体木条,把一根橡皮筋撑在一个结实的小盒子上,如图甲所示:
(1)先用较小的力再用较大的力拨动橡皮筋,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幅度 发出声音的响度 ,由此说明响度与 有关。
(2)将木条由平放改为侧放时,橡皮筋被撑紧的程度增大,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它,橡皮筋振动的 变大,发出声音的 变高;图乙中,用同样的力,拨动 、 、 、 四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发声的音调最高。由此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8. 北京天坛的圜丘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反映出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学成就。圜丘是一座分成三层的圆形平台,当你站在圜丘第三层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人们站在台中央说话,声波从栏杆上反射到台面,再从台面反射回耳朵约需 ,圜丘反射声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解答以下问题:
(1)“声音特别洪亮”,说明声音的 大;
(2)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区分开此时的回声和原声;
(3)声音在 内经过的路程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第三层台面的半径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9. 小毛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毛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毛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毛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毛将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30. 如图所示,用硬卡纸、塑料梳,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1)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要听 (选填“硬卡纸”或“梳齿”)振动发出的声音。
(2)逐渐 (选填“加快”或“减慢”)拨动梳齿的速度,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高。
(3)用薄铜片代替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听到声音的音色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原因是声源的 不同。
31. 请阅读《超声波测速》并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频率在 范围内,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 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 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 甲是信号传播过程的 图象, 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运动的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 ,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 ,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 图象如图 乙所示( 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超声波速度取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如图 甲所示,若 ,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
(3)匀速运动的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
(4)匀速运动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
32. 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做了专门的研究。
(1)刚开始时,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 。
(2)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 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的水引起振动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他可能吗 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A、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即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A正确;
B、当物体越细时,弦的振动越快,它的音调也会越高,反之音调越低,故B正确;
C、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故C正确;
D、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故D错误。
故选:D。
2. D
【解析】A、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A错误。
B、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B错误。
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
D、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D正确。
故选:D。
3. C
【解析】ABC.由图可知,第一次振动的频率 大于第二次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频率反映振动的快慢,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所以两次发出声音的音调是不相同的,且第一次振动得比第二次快,每秒振动次数第一次比第二次多,所以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第一次声音的大小为 ,第二次声音的大小为 ,所以第一次的振幅比第二次的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C
5. B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B
7. A
8. A
9. C
10. A
11. D
12. B
13. B
14. B
15. B
16. A
第二部分
17. 音调;音色
18. 振动;水(或液体);音色
19. 幅度
20. 振幅;强弱
21. 振动;音调
22. ;高
23. 小于;
24. 海豚和蝙蝠;人、狗、猫;蚱蜢
25. 一;二;乙
26. 音调;发声体结构不同,音调不同;响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音色;乐器不同,音色不同
第三部分
27. (1) 越大;越大;振辐
【解析】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力小时,橡皮筋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力越大时,橡皮筋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由此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 频率;音调;;频率
【解析】保持拨动橡皮筋的力相同,木条侧放时,橡皮筋被撑紧的程度变大,橡皮筋振动的频率变大(即振动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图乙中,用同样的力,拨动 、 、 、 四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橡皮筋最细,振动得最快,振动频率最高,发声的音调最高。由此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8. (1) 响度
【解析】“声音洪亮”,说明声音的音量大,即响度大。
(2) 不能
【解析】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则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 , 小于 ,故人耳不能区分开此时的回声和原声。
(3) ;小于
【解析】声音在 秒内经过的路程是 ;由图和题干说明可知,从发声到回声返回到耳朵,声音经过的路程 大于 ,即 小于 。
29. (1) C
【解析】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2) 不变;变小
【解析】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听到的闹铃声音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小。
(3) 不可以
【解析】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30. (1) 硬卡纸
【解析】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要听硬卡纸振动发出的声音。
(2) 加快
【解析】逐渐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的振动频率变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3) 材料
【解析】用薄铜片代替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由于声源的材料不同,声音的音色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31. (1) 不能
【解析】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 的声波,故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
【解析】汽车遇到超声波时的时间为:,
由 可知,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
(3)
【解析】第一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则汽车在第一次反射信号的瞬间与测速仪的距离:;
第二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则汽车在第二次反射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测速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4)
【解析】测速过程中,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汽车的速度为:。
32. (1) 音调越来越高
(2) 可能是由于暖水壶壁振动产生的(或可能是水在下落过程中振动产生的,或可能是水下落时与瓶内空气摩擦引起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或其他合理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