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晚期的青海柳湾遗址墓葬中,82座男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的有48座,随葬石球、石镞的有2座;71座女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刀者仅8座,随葬骨锥的有38座。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原始农业逐步发展 B.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社会组织形式转变 D.早期国家逐步形成
2.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 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3.唐高祖武德七年,朝廷颁布均田令,“丁男、中男以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乐迁就宽乡者,供听卖口分”。唐初推行均田制旨在
A.限制土地兼并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完善土地制度 D.减轻民众税收负担
4.靖康之变以后,大臣宗泽任东京留守,招募遭到战乱冲击而破产的农民组成“义军”,破解了开封之围。此后--年间,宗泽多次上书宋高宗,请其还都开封,并愿将“百万义军”交付高宗,但高宗屡次以无力供养“义军”为由拒绝宗泽。这反映出宋高宗主要在担忧
A.“义军”的战斗力存在虚夸的成分 B.徽、钦二帝归来争夺皇位
C.宗泽手握重兵威胁皇位 D.宋朝兵制的弊病难以解决
5.明代小说家热衷于塑造心地仁慈、品行端正、求财有道的商人形象。在他们的笔下,只有这样的商贾才能发家致富,甚至可以得到上天的垂青;反之,则在商场上一败涂地,即使发了财也无福消受。据此可知,明代小说
A.体现了重利轻义思想 B.加强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C.表现出极强的虚构性 D.深受市民价值观念的影响
6.晚清报纸曾经报道:“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这反映出
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B.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最早发行股票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有所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时方兴未艾
7.民国初年,民族纺纱业和外国在华纱厂均得以发展扩大,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欧美逐渐放松对华侵略 B.国内经济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C.民族纺纱业处于优势地位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主因在于内部
8.1930年6月汀州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寻乌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按劳动力分地,抽多补少与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并将之写进《土地法》。材料表明土地革命
A.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实地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
C.确立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属性 D.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阵营
9.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部170位工作人员来源以全国各大军区干部为主,另外包括原中央外事组及地方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统战工作的同志和青年大学生。选拔时主要注重干部的斗争经验、政治清白,其次是掌握外语与相关外交技能。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队伍建设
A.推动了与西方关系正常化 B.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选拔制度
C.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展的需要
10.1990年到1999年间,以《红河谷》《黄河绝恋》《紧急迫降》为代表的中国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实现了真正的商业化、产业化,并充分借助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好莱坞运作模式,不断构建新的故事模型。这主要得益于
A.我国已全面融入世界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11.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因此
A.西欧社会逐渐进入“黑暗时代” B.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
C.欧洲人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 D.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
12.18世纪,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商人出资兴办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他们不仅邀请了亚当·斯密加入该俱乐部,甚至直接资助其从事《国富论》的写作。18世纪中期,格拉斯哥商人还出资赞助了大熔炉俱乐部,以提高时人对政治的参与意识。这些活动
A.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提升了民众的政治素养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调整
13.下图是1800年发表于美国的漫画《我国现状》。画面中,左边的人物代表联邦党,他说道:“这个柱子不应该立着,我决定发起一场必需的、代表正义的战争”。右边的人物代表民主共和党,他说道:“这根柱子必须倒下,我是和平主义者”。中间柱子上写着“共和主义”,支柱上方横柱上写着“联合则生,分裂则亡”。华盛顿则提出忠告:“一旦移动其中一根,你们就毁掉了所有。”这一作品意在说明美国
A.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名不副实 B.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激烈的冲突
C.民主进程伴随着退让和妥协 D.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14.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比较富有的男子的典型服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系深色领带或领结,穿浅色衬衣。而当时工人或农民多穿着结实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如牛仔裤等。到了20世纪,西装逐渐成为工人、农民的日常服装,同时,牛仔裤等也成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穿着的服装。这一变化表明欧美国家
A.工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贫富分化问题逐渐缓和
C.休闲实用成为服饰潮流 D.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发展
15.下面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6.与2000年相比,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九国与西方七国的GDP比值从14%增长为36%;金砖四国的GDP占美国GDP的比重,分别从12.2%、2.6%、6.8%、4.7%上升到36.3%、12.3%、11.6%、8.6%。据此可知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逐渐加强 B.新兴国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
C.世界各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初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马永卿,江苏扬州人。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官永城主簿、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历任右正言、左谏议大夫、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的刘安世(1048—1125,号元城)谪亳州时,马永卿为永城主簿,因往求教,追录安世语为《元城语录》。
(宋)太祖皇帝(927—976)尝令后院造一熏笼,数日不至。帝责怒。左右对以: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复奏,又得旨,依方下制造,乃进御。以经历诸处故也。帝怒,问宰相赵普曰: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以熏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普曰:此是自来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又台觐理会。此条贯深意也。
太祖大喜曰:此条贯极妙。
——以上史料摘自马永卿的《元城语录》
(1)运用相关知识,简析史料中宋太祖态度的转变。(6分)
(2)你认为上述史料记载内容的真实度如何,请说明理由。(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879年5月,郭嵩焘从驻英公使任上返国,“乘小轮返湘,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染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讨致罪,并焚其轮。”慑于湖南民众的保守排外,张之洞曾以“湘省风气未开,易滋事端”为由拒绝湖南士绅内河开行轮船的呈请。株萍铁路(湖南第一条铁路,1905年竣工。)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迁让者均设法绕行”,至使该路少直多弯。当时铁路的主要经办者盛宣怀对此大有感慨:“时风气未开,民间惑于地脉风水之说,旁挠者众,经营累月,始有端绪”。
——摘编自余建明《交通方式的演进与近代社会变迁述略》
材料二
2022年12月26日湖南省最后一个地级市——常德市正式开通高铁,是湖南高铁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从2009年12月26日湖南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正式运营开始,到湖南“市市通高铁”目标的圆满实现仅仅用了13年,全省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常益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渝厦通道、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化湖南西北部交通的重大战略工程,更是进一步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常德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交通方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实现“市市通高铁”的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显现,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广阔的新愿景、带来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特色。(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摘编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以上材料选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双城记》,作者以辩证法视角概括了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选取某一时空范围,仿照材料视角拟定一个标题,予以论述。(标题示例:盛世与危机——3世纪的罗马。要求:标题包括选取时空的基本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尤溪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1-5 CDBDD 6-10 CDBDC 11-15 DACDB 16 A
17.(1)材料中宋太祖最初怒,因为皇权受到限制,行政效率低。
经赵普解释后,认识到权力分散、逐级审批,可以避免特权滥用,助于政治清明,因此转怒为喜。
透过其态度转变,可以看出宋太祖注重中央官职对维护其统治的功能,从长远看不利于行政效率。(6分)
(2)答案一:相对真实。
理由:撰写人及叙述人皆为宋代官员,且叙述者以直谏闻名;上述史料反映出,宋朝中央权力机关分工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皇权及官吏职权受到一定限制。史料叙述内容与宋初政治特点,以及宋太祖作为皇帝的身份相吻合。(6分)
答案二:真实度需要进一步考证。
理由:两位皆为宋代官员难免带有一定立场;上述史料来源为刘安世口头叙述,刘安世并未亲历谈话现场;史料实证过程中,孤证不立,需进一步寻求史料加以佐证。(6分)
18.(1)特点:起步晚;步履艰难(艰难曲折、阻力重重);发展(轮船业、铁路业)缓慢;水平低;半殖民地化色彩浓厚;新旧并存等。(5分)
原因:湖南地处内陆;小农经济长期占主体;封建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5分)
(2)意义: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改善湖南交通(密切湖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便捷群众出行;加速全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有利湖南经济结构优化;进一步改变人们观念等。(6分)
19.(1)特色: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创新指数、科研经费、科研人才、创新企业不断增加;基础研究与尖端科技研发并举。(6分)
(2)意义:科技创新促进中国物质文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以服务人民利益为宗旨,实现共同富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果惠及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分)
20.示例:光明与黑暗——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论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所奉行的自由主义思想在欧美盛行,代议制民主政治趋于完善;物理学、生物学等取得重大成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领域巨匠辈出。然而,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工人运动频现;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环境破坏和生存恶化;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