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看雪》(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湖心亭看雪》(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8 14: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二课时)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朗读全文,学习本文白描手法;
2、对照配图,细细品读,体会文章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家国之思;
4、探究主旨,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及难点
图文对照,体会白描手法以及本文审美意境难点;
联系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故国之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了《湖心亭看雪》这一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二、图文对照,品味景物描写
1、本单元共三篇古文,前两篇在课文中都配有插图。同学们,我们看看本文是否也有插图呢?
预设:本文所在的页面没有插图,但是在单元导语的页面中有一幅图应该是湖心亭看雪中的配图
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预设:结合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可知,有小舟,天、云、山和水,以及长堤和湖心亭等景物,这一幅图当中所画的景物与文中内容基本吻合。
3、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幅图是否可以表现出文章的意境?你对这幅配图满意吗?
预设:不太满意,虽然景物内容大致相同,但是景物的特点以及所营造出的意境稍有不符。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的悟性也极高,这一定源于大家对文章写景句子的理解
4、请大家在配图下方空白处给教材编者写一封信,说说你对本图的修改意见,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1:远处的山的轮廓太清晰了,原文中说“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画中应该是天、云、山和水融为一体,又能够看出这些景物从上到下排列。
学生2:是的,而且应当是白茫茫的一片,无比广阔的。
学生3:我认为湖心亭周围的草木太过茂盛了,文中写“大雪三日”应当是比较寒冷的,草木是一片凋零的景象。
学生4:船和人画得太大了,文章中说,“余舟一芥”,应当是像一颗小草一般,文中也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粒”通常形容像米粒般大小的事物,所以画中人用两三个点就可以代表了。
学生5:老师,是不是也应该画一些倒影,“湖上影子”应当理解为水中的倒影吧?
师:好,你用了疑问的语气,可见你内心也不是很确定,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里的影子是倒影吗?
学生:不是,当时已经是更定时分,晚上八点左右,这时天色已经黑了,而且前文说“大雪三日”说明天气是阴沉的,下雪的,晚上不会有月亮,所以此时是没有办法产生倒影的。
师:你真细心,依据文章内容做出了非常合理的判断,那如果不是倒影的话,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字呢?
学生:“影子”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看不真切的样子,这些景物只是一个影,比较模糊。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写作手法,请看屏幕。
师结:同学们,你们非常棒,对照课本配图,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想大家把以上建议寄给编者,他们也一定会重视起来,说不定我们的学弟学妹们的课本就会看到和我们心中的那一幅“湖心亭看雪图”了。
三、明确视角,分析作家形象
1、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一段景物描写作者观察的视角是怎样的?
学生1:作者应该是在舟中吧,因为前面说“余拏一小舟”。
学生2:不对,在舟中是不可能看到舟中人和舟本身的,他仿佛是站在一个又高又远的地方来展现整个画面的。
师:好的,同学们的发现和思考都是有价值的,现在请大家看我们课本的注释一和注释二,并结合老师屏幕中所展示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师:好,这是作家张岱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在多年后回忆自己曾经的一次西湖之行,此时,这幅画在他的脑海里,他仿佛是一位可以置身画外的高人,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四、知人论世,探究作品主题
1、师:有时回忆是无比清晰的,就像朱自清笔下的“背影”,那“深青布棉袍,深青布的马褂”的背影,蹒跚的攀上去又爬下去的背影,不仅定格在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也定格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而有些回忆却是模糊的,就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切都只是个影儿,“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作家张代为何不能写的真切些呢?难道他真的记不清楚了吗?
请大家再次结合屏幕中的资料来思考。
学生:作家张岱在文中仍然用明朝的记年,可见他对明的思念,这是一种故国之思,是一种很特殊的亡国之痛。对于往事他无法细细回味,可能就像李煜说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结:张岱的回忆是痛苦的,明亡以后他“披发入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是自己对外界无声的反抗,也是对自身信念的一种固执的坚守,往事难忘亦不可追,所以他用白描的手法模糊的勾勒其形,展现其特征,只绘其神而忽略其细节。
2、你认为亭中的人是否可以称得上张岱的知音呢?
学生1:能,他们有共同的志趣和经历,文中说“是金陵人,客此”,这与张岱此时的心境和处境都相仿。
学生2:我认为也可以,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见他们都是痴人,所以都会在这样“大雪三日”“是日更定”的时候去赏雪。
学生3:我认为是,又不是。文中“大喜”、“拉”可以看出金陵人的意外和热情,而作者是“强饮三大白”就走了,没有过多停留,古人不是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吗?
师:看来张岱对知音的要求很苛刻啊,我们来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师补充:“三外野人”是宋诗人郑思肖在宋亡后隐居吴下,自称“三外野人”。
师结:也许世人大都无法理解张岱,更无法成为他的知音,一个人经历了人生的起落,国家的灭亡,从繁华到落寞。张岱宁愿将情感寄托于心中的那一片湖心亭的雪,然而他看似孤单,却并不孤独,因为湖心亭就是他的精神家园,一个住着他的故国,他的往事,他的回忆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安放他自己的地方。
同学们,希望你们每个人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湖心亭,去安放我们的精神和信念。
作业设计
同学们,在你心中是否也有一座“湖心亭”,请描绘出它的样子,并说说在那里盛放了你怎样的情感或信念。(3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正值四月份小店区“线上教学”期间,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广泛地参与课堂,也使更广泛的学生参与课堂,我将环节一设计成“给编者的建议”这一任务,引导学生对照配图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提出修改意见。上课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当时运用在线课堂的模式,实现了多个学生同时参与修改的场面,有人通过递粉笔在屏幕上画出不合理的地方;有人在互动面板留言,写下自己认为合理的修改意见;也有的人通过语音对话,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方式不同,但都能聚焦核心任务。
在思政目标的设计上我落在了学生自我心灵的建设上,构筑属于自己的心灵小屋,盛放自己的信念和美好,向阳生长。走出面对屏幕听讲的孤独,实现网课中师生、生生交流与成长的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