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指导课例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论语》的文化地位和现实意义。
(2)明确诵读要求。掌握深入阅读名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合作讨论“于丹现象的争鸣意义”。
(2)探究重读经典的重大意义。
(3)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和自信心。
(2)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强化对民族经典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探究诵读经典的重大意义。提出诵读要求。
【教学策略】
从“于丹现象”讨论入手,探究诵读经典的重大意义。
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明确诵读要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自由背诵《论语》名句。
二、问题激趣
于丹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学习心得,毁誉参半,沸反盈天。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社会的什么问题?
事例1:于丹在北京签售新作《于丹〈庄子〉心得》时,被读者以“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进行“批判”。
事例2:于丹开讲《论语》时收视率居高不下,《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首印即达60万册。
各组代表简要发言。
三、疑难探究:我们为什么要重拾古董,再读《论语》?
1. 社会问题层出
当今,逐年大幅度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毒、校园暴力、色情、社会道德失范等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都让人痛切地感觉到:物质生活水准在不断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在急剧下降。许多人反问:是不是人的外衣越好就越文明?当人心不再是人心时,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叫做人类社会?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把孩子交给狼养,孩子就变成狼孩,成为披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皮的狼。而得不到传统美德的载体——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教化,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他做人的良知能不能被激活?
2. 传统文化断层
“两代人不读传统文化,就可使这个民族的文化消逝。”西方人如是说。
建立一个文明不容易,毁灭一个文明却很容易。龚自珍曾言,亡国先亡其史。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在《高等教育的五重五轻》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说,上世纪80年代他曾去美国的一个大学访问,有几位华人教授讲,内地教育有个缺陷:内地来的留学生ABC很好,XYZ也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一点也不知道《史记》、《资治通鉴》,这种学生毕业出去以后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
近百年来,我们移植了西方的教育,却抛弃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忽视了学习西方与自己优良传统的结合。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乃国脉所系,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可以整合价值观念,规范人们行为,激励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具有政治、经济所不能相比的功能和力量。因而,必须把维护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置放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
3 . 文化推广乏力
大国和平崛起,文化是软实力。
在西方,他们尊敬孔子,但不了解孔子。尊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孔子是因为他的思想具有普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孔子陌生,是因为儒家文化依然处于自身文化圈内的困顿状态,还没有找到与世界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孔子及儒家文化对世人的开放度不高,还游离于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之外。
庆幸的是,“孔子学院”诞生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开始着力打造以“孔子”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品牌。这就是向全世界传播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儒家文化。凤凰要再生了。
4. 再次发现的《论语》地位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的思想与学说,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8年1月24日澳大利亚《堪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时报》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第一句话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建议,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是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参会者经过四天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之一。
在人类无路可走的时候,所幸,有古代大贤在。
四、 诵读要求
(1)诵读原则
全员:全员阅读,师生共同推进,相互监督。
全本:全本阅读,读整本书,原生态阅读。
时限:阅读时限。两天读抄一章,三章复习两天。十章复习两天。两月通读全本。
读本:推荐读本。第一轮,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现有简化字本。
第二轮,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
读抄:第一天,结合注释、译文,逐条阅读。通读后,朗读一遍。
第二天,朗读一遍,再抄写一遍,然后再朗读一遍。
记注:读懂的地方,做批注,写心得。三言两语。
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写疑问。
习理:复习梳理。六天读三章后,利用两天时间,复习自己认为经典的语句,或尝试解决疑问,或前后梳理。名句背诵。
(2)诵读方法:
① 结成五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成五人小组,每两天交流一次,交换“抄录、心得本”,相互提问,合作探究。
② 开设“《论语》论坛”。创立交流平台,可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网站,或者提供一个在全班传阅流的本子,师生在上面谈感受,提问题,相互解答。不能答者,暂时存疑。三言两语,点评,杂感,随笔,灵活机动。老师借此指引、点拨、督促学习过程。老师可提问式引导,在学生读每章前,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③ 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读内容评说。可同桌间进行,各说各的,不怕干扰不怕乱。可小组推荐,由一人讲台演讲。可师生提出问题,同桌间争论。评说话题如“我最佩服的一句话”“我的一点困惑”“我用论语的一点感受”。
④尝试使用经典语句。学以致用,提倡生活中、作文中尝试使用《论语》句子。
⑤召开读书报告会。选你认为对你的学习、性格、成长、志向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或几个字,刻成印章,作为座右铭、读书章,并为之专门撰文以明志抒怀。
⑥组织辩论会(孝与当仁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争与不争、富与穷、义与利、交什么样的友、孔子的学习观的利弊、学与思哪个重要、如何继承论语、孔子与李宇春、祭孔大典如何看待等)。
⑦作文探讨。利用大小作文的训练机会,将《论语》学习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⑧ 设计探究阅读活动,如,“孔子论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今几大问题”征集活动(生活性阅读),论语名句分类(归纳梳理),“我最欣赏的论语名句”(个性化阅读),“我设计的阅读检测活动”(合作阅读)。
⑨借重名家辅助。可开办“《论语》书库 ( http: / / www.21cnjy.com ) ”资料交流角,或提供书目:《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 ;杨伯峻《论语通译》,中华书局;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朱熹《四书读本·论语读本》,中国书店,等。
五、课堂小结
在人类无路可走的时候,《论语》在紧急驰援。传承文明,当从读诵经典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属吾辈读书人。
七、教学反思
进行了立足于实际的诵读设计,富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导读设计体现了:
(1)原生态阅读。不受干扰地读原文,自我发现、自我激疑、自我建构。
(2)有效阅读。真实地读进去,初读把握,朗读记诵,精读点评,学以致用。
(3)自主阅读。自我调控进度,自主点评,自主生发。
(4)合作阅读。师生、组班多层合作,引导与监督相结合,相互激发,讨论深化。
(5) 过程阅读。注重过程督导。不断设计活动,激发兴趣,促进交流,步步跟上。
(6) 探究阅读。密切结合生活、时代,促进思维,使阅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7)个性化阅读。自主吸纳、自主建构,提倡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8)规律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规律,学会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