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地理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内含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稀土储量约为 4 400 万吨,全球占比37. 8%。稀土产业链由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分离(中游)和加工应用(下游)三个环节构成,我国在上中游环节优势明显。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万吨。左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状况,右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重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 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
A. 保护稀缺资源 B. 保护生态环境
C. 开采难度增大 D. 稀土需求下降
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应 ( )
A. 停止稀土开采 B. 大量出口稀土
C. 加快稀土开发 D. 发展稀土深加工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3~5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3.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4.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5.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壳牌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国宁煤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研究在我国宁夏建设预计年产35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企业。据此完成6~8题。
6.在宁夏建设煤制油企业生产石油的替代品,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
A.煤制油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 B.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C.造成当地用煤减少,能源供应紧张 D.当地的酸雨危害加重
7.下列有关煤制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油可以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紧张局面
B.煤制油能从长远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C.煤制油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D.煤制油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8.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据此回答9~11题。
9.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C.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
10.“北土南运”会( )
A.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 B.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C.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 D.加快南方地区城镇化进程
11.“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水热条件分布不均
C.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 D.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下图为“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与全球气温上升关系图”,可作为制定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灰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黑色空心椭圆代表某一模式下升温幅度与对应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及不确定性。据此完成12~13题。
12. 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是( )
A. 低排放策略50 000亿吨 B. 高排放策略50 000亿吨
C. 低排放策略25 000亿吨 D. 高排放策略40 000亿吨
13.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行的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 B. 征收碳税
C. 海洋生物固碳 D. 产业转移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要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某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完成14~15题。
14.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 )
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 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15.利用海洋渗透能进行发电与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是( )
A.受天气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的持续供给,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B.受地域影响小,可开发利用范围广,增加国家资源安全
C.电站建造成本低,可以迅速提高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性
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适于我国发展,用以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完成16~18题。
16.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17.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18.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的设计有利于( )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下图为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19~21题。
19.关于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增长率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减后增,2017~2018年减少最快
B.先增后减,2017~2018年减少最慢
C.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快
D.整体呈增加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慢
20.进口固体废物对我国的危害( )
①加剧环境污染 ②可利用资源减少 ③加快病菌扩散 ④原料成本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就业率上升 B.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C.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示意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据此完成22~23题。
农业生产模式 具体生产形式 亩均碳排放量(吨) 亩均净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
传统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 0.131 0.195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 0.587 -0.194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 0.141 0.130
设施养殖
循环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 0.206 0.253
注: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22. 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
A. 畜牧养殖 B. 地膜大量使用
C. 秸秆燃烧 D. 农业机械耗能
23. 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
A.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B.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D.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之路,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指出与鸡粪直接还田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突出特点。(4分)
(2)说明承德市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6分)
(3)该模式对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1年12月25日,在江苏启东离海岸约35千米的近海海域上,134 台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通过海底电缆并入江苏电网。至此,目前我国单体容量最大、风机安装种类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启东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向江苏电网输送约2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启东近海风力发电装置。
(1)说明与滩涂相比,启东海上风电场选择在近海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启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积极意义。(6分)
(3)海上风电正常运转的关键在于全天候“满发”情况下做到全量送出、全额消纳。针对启东海上风力发电可能出现的消纳难问题,请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全球变暖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方面,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已是主要领域之一。美国某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提升了近40%,超过了化石能源投资。
材料二 我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是重要的平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投资主体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在境外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材料三 下图为“1981—2019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温1.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及2006—2017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空间分布图”。
(1) 指出全球增温速度最快的主要纬度带并分析原因。(6分)
(2) 概括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3) 说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境外经贸合作的能源举措。(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