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数与量大单元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数与量大单元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28 11:06: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单元 数与量
一、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以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
3.认识平方千米(km2)这一面积单位,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认识吨这一重量单位,知道在表示较重物体的重量时一般用吨作单位,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通过简单的单位换算,进行不同重量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6.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积累数感。
2.借助已有的关于平方米这一面积单位的认识,通过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3.通过自己动手制作1L的量具,并用来测量身边容器的容量,积累关于升与毫升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并富有探究精神。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安排:
大数的认识
四舍五入法
平方千米
吨的认识
毫升与升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结构
知识细化结构图
大数的认识
四舍五入法
平方千米
吨的认识
毫升与升的认识
二、单元地位
承前(已知) 学习内容(本册) 后续(学习)
二年级(第四册) 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借助千数图感知千的实际数量,认识千以内的数。知道千位,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认识数位顺序表。 会找一个数的相邻数和相邻的整十数、整百数。 三年级(第五册) 第三单元:应用 会读出电子称上的千克数,并说出实际含义。 能进行克与千克的换算。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第四单元:几何小实践 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实际面积观念。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从数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个数,到计算长方形面积,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年级(第六册)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认识dm ,知道dm 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二单元:乘与除 初步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第七册) 第二单元:数与量 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 认识平方千米(km2)这一面积单位,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进行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 整理大数的知识,巩固大数的读写。 整理和巩固取近似数的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或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取近似数。 四年级(第八册)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复习巩固大数的读写。 复习巩固取大数近似数的方法。 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 会用四舍五入法按照要求写出小数的近似数。 知道“五舍六入”取近似数的方法。 五年级(第九册) 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 掌握小数乘除运算中,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能够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积、商进行凑整。
三、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以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2.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
3. 认识平方千米(km2)这一面积单位,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认识吨这一重量单位,知道在表示较重物体的重量时一般用吨作单位,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通过简单的单位换算,进行不同重量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5. 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6.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积累数感。
2.借助已有的关于平方米这一面积单位的认识,通过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3.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1L的量具,并用来测量身边容器的容量,积累关于升与毫升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2. 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并富有探究精神。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单元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1)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的正确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各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以及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能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3.关键:
熟记各类单位的进率,灵活地进行单位换算。
五、单元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时已经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和表达,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字,并已掌握了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本单元的《大数的认识》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对乘、除法结果的估算,学生对估算已有初步体验。对于面积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学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平方千米和吨的认识均是在之前的学习的面积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和拓展。
2.预测学习时的困难
(1)大数由于数位较多,学生若不先分级再读数,则很容易将数读错。大数中的“0”何时读,何时不读?写大数时,遇到有零的该写几个“0”也是学生初学大数读写时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2)学习四舍五入时,学生对于根据具体要求该保留到哪一位容易出现差错。
(3)对于相邻的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如果做不相邻计量单位的换算或计算,学生则很容易出错,将同一类单位之间的进率混淆,甚至会出现不同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混淆。例如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混为一谈。
六、单元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体验身边的数学知识。
本单元的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信息和数据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但是又往往容易被忽略。在教授本单元知识的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重新关注到身边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
2. 强调联系,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并且以概念性知识为主。教授此类知识,最忌讳死记硬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新老知识的对比搭建所学新知和已有经验之间的桥梁。通过教会学生演绎推导公式取代要求学生背诵公式,强调理解后再记忆,突破学习难点。
3. 变式练习,趁热打铁巩固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适合学生的练习题。由浅及深,由易到难,不仅要求学生会做,还可以请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全班分享。通过思考、表达帮助学生将所学新知牢牢掌握。甚至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新知后自己尝试编题,在编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这样既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新知的目的,又让学生体验了一回运用所学知识当小老师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单元课时安排
数与量 教学内容 课时
大数的认识 5
四舍五入法 2
平方千米 2
吨的认识 2
毫升与升的认识 2
机动 2
大数的认识①
教学内容:
课本P11-13 练习册P14-15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等活动,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 通过小组讨论、读一读等活动,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教学重点:
1. 进一步了解数位顺序表,正确读出大数。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大数。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万以内的数
学生活动:回顾已经学习的万以内数的读写相关知识。
师:你会读一读吗?我们来一起来听听。
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法,知道了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师:你能说说6397这个数的组成吗?
预设:6397有六个千、三个百、九个十和七个一组成。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还知道这些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大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数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一)认识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1. 自学课本P12-13
教师活动: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活动:独立自学
师: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请看,这是部分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瞧,这是我们上海市的人口数。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预设1:这个数中,个位的0表示0个一,十位的0表示0个十,百位的7表示7个百,千位的7表示7个千,万位的3表示3个万。这里的7表示7个十万。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我们三年级已经知道了,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就是一万,那一万一万的数,十个一万就是十万。
师:是这样的吗?那么其他的呢?现在请你打开课本,翻到12-13页,请你自学课本,看一看认识大数我们需要哪些辅助工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 自学反馈交流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自学的内容
学生活动:大组交流反馈
师:自学后,你看懂了什么?谁想来分享一下。
预设1:我看懂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
预设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师:刚才我们数了万,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万”。依次类推。
预设2:10个十万是一百万,就产生了计数单位“百万”
说明:学生依次类推,教师PPT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师: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可以用省略号表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读一读,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根据刚才的探究过程,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
师:那你们能根据这些计数单位,分别说出他们相对应的数位吗?
预设3:从右起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等。
师:通过自学,你还看懂了什么?
预设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的。
预设5:我发现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在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在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都在亿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2000年上海市的人口数,现在你知道这个数中的7、6和1分别在哪个数位,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7在十万位上,表示7个十万,6在百万位上表示6个百万,1在千万位上表示1个千万.
师:对呀,数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那个级,万级、亿级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
预设6: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师:上海市的人口数含有两个数级,个级和万级,你能说说看这个大数的组成吗?
预设:这个数有1673个万和7710一。
师:你们真厉害,马上学以致用。
3. 整体认识数位顺序表
教师活动:出示要求,引导学生熟记
学生活动;自己熟记数位顺序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还了解了数位和数级,这样就形成了一张完整的整数数位顺序表。按照我们刚才所发现的规律,请同学们快速的来记一记这张整数数位顺序表。
4. 运用数位顺序表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快速口答
师:不看数位顺序表,想一想从个位起,从右往左,第五位是哪一个数位。第九位呢?千万位在从右往左数的第几位?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并一起到表上验证一下,对不对?
预设1:我是这样想的,从右起四位一级,第五位就是万级的,第五位就是万位啦。
预设2:我是这样想的,从右起四位一级,第九位就是亿级的,第一位就是亿位。
预设3:我也是根据四位一级来思考的,千万位是万级的最高位,所以就是从右往左数的第八位。
师:小伙伴们真厉害,根据四位一级的方法,我们就能轻松的把整数数位顺序表牢牢记住了。
师:我们再来填一填。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看课本第12页的整数数位顺序表。
预设1:第一个6在千位表示6个千,第二个6在十万位,表示6个十万。
师:回答对了,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含义不同。老师还要提醒你们,计数单位的书写,是一个单位名称,要写汉字。我们在寻找数位时,还可以按照四位一级的方法,从右起,四位画一个分级线,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对应数位。
预设2:我国的总人口数是十位数,最高位,在十亿位最高位上的数表示一个十亿,这个数有12个亿和9533个万。
(二)正确认读大数
1. 认读一般的大数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读一读
学生活动:自己读一读,集体交流反馈,并归纳方法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预设:这个大数里,有1256个万和1256个一,读作:一千二百五十六万一千二百五十六。
师:根据四位一级,我们发现这个数还有1256个万和1256个一,所以这个数读作一千二百五十六万一千二百五十六。
说明:依次类推,请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尤其关注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
师:通过读一读这三个大数,想一想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我发现相同点是读万级的数的时候,先按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的是读万级的数时,要在后面加入一个万字。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和比较,现在你们知道怎样读一个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吗?
预设:我知道了,读一个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的数时,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师:你们归纳的真到位。
2. 认读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大数
教师活动: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读一读
学生活动:尝试自己读一读,有困难的再自学课本,读数方法,再小组交流反馈
师:这是天津市、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的人口数,你会读吗?
师:先观察一下,这些大数与之前的大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些大数中含有0.
师:那么这些0的读法你会吗?请你自己读一读,如果有困哪的自学课本第13页,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
师:会读吗?请同学来读一读。
说明:点名请学生读一读。
师:现在谁能来说说对于有0的大数,怎么读呢?
预设: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师:你们学会了吗?现在来考考你。
师:你会读吗?
说明:先请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再点名读一读。
师:读了这三个数,你想跟大家说什么?
预设:读数时,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师:老师要变一变了,下面这两个数呢,你还会读吗?
预设:现在虽然没有了出门顺序表,但是你看有了这根分级线,我们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各级和万级上的数。先分级再读数就方便了。
师:是的,我们可以按照四位一级的方法,从右往左数,四个数画一个分级线,先分级再读数,就方便多了。
说明:请学生自己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再集体交流。
师总结:通过比较,归纳出了在读数时,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0。
3. 师生合作,完整归纳读大数的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学生活动:合作归纳读大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完整的说说大树的读法吗?
预设1:我来说,读数要从高位读起,读一个还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预设2:我有补充,在读大数时,我们先分级,再读数,就会方便很多。
师:你们归纳的真完整。提醒的也很到位。大数的读法就在我们课本第13页的最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先请你补充一下“先分级,再读数”,然后轻轻的读一读。
4. 练一练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读一读,集体反馈交流
说明:请学生独立完成,寻找错例,请学生互助纠正。
师:那么第一个数为什么只读一个零呢?
预设:因为这个数除了十万位上的零以外,其他的零都在数的末尾,不用读。
师:我们再把课本翻到第14页,试一试,先观察并思考哪些0要读,哪些0不要读,再自己读一读,写一写。
说明:要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0要读,有的0不要读。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我知道了很多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等,还知道了这些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
预设2:我知道了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等。我还知道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亿等。
师:国际上通用的的确是三位分级法。感兴趣的可以课后了解一下。
预设3:我知道了,读数要从高位读起,读一个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所以读数时要根据四位一级,先分级,再读数就方便了。
作业:
1. 练习册P14-15(B级可选做)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
课后反思:
大数的认识②
教学内容:
课本P14 练习册P14-15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等活动,初步掌握根据数级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2. 经历小组讨论、读一读等活动,感悟读数与写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1.正确写出大数。
教学难点:
1.正确写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大数。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大数的读法
学生活动:回顾已经学习的大数的读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写法。
师: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数的读法,现在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页。
任选2个数,自己读一读,说一说数的组成,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师:你能写出下面这两个数吗?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万以内的数已经会写了,更大的数该怎样写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数的认识。第二课时大数的写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一)自主学习,掌握大数的写法
1. 一般的大数的写法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写一写,交流方法
师:这是小巧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这个数该怎么写。
预设:我是这样写的。通过读一读发现384401这个数有38个万和4401个一,因此先写万级,在这个数的最高位十万位上写3,万位上写8.再写个级,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4,十位上写零,个位上写1,所以写作384401。
师:解释的真清楚,原来他先确定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哪一级的哪一位,然后要从高位写起,这里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 0不读的大数的写法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尝试写一写,并自学课本,归纳方法
学生活动:先试着写一写,有困难的自学课本
说明:先带着学生写一写第1个数,再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2个数,集体交流反馈写法。
师:写这三个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预设:我发现这三个数的读法中都没有出现零,但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师:对呀,读数时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是不读的,但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零。
(二)练一练,巩固应用
1. 写一写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写一写,交流方法
师:请看下面这两个数,先读一读,想一想需要在哪些数位上写零再写。
说明:重点指导如何判断写法是正确的。
方法1:我是这样想的,我把写的数先分级,再读一读。
方法2:还可以通过这个数的最高位来确定这个数是几位数,从而确定写对了没有。
师总结:写数时一定要看清最高位在哪一级的哪一位,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写完数后,要记得把写出来的数再读一遍,检验一下与要求写的书是否一致。
师:为什么这两个数写出来的零的个数都比读出来的零的个数多呢?
预设:因为读数时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而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零。所以这两个数写出来的零的个数都比读出来的零的个数多。
2. 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写一写,交流方法
3. 写数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写一写,交流方法
师:第三题的数为什么末尾会有八个零呢?
预设:因为25亿的万级和个级分别有四个数位,这些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所以末尾会有8个0。
师:那么最后一题大家是怎么来检验的呢?
预设:我是这样检验的,我把写作的数用读书的方法来读一读,读作7000004,和原来的题目一致。
师:看来小伙伴们已经掌握了大数的写法,还能及时进行检验,提高写数的正确率。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写了这么多书了,想一想写书的方法和读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是写数或读数都要从高位写。
不同的地方是,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读数时,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师:两位小伙伴真善于把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总结的真到位。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写数和读数一样,都要从高位写起。写一个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是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零。
预设2:我要提醒大家,写数时确定最高位是哪一集的,哪一位很关键,写完书以后一定要记得检验哦。
作业:
1. 练习册P14-15(B级可选做)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
课后反思:
大数的认识③
教学内容:
课本P15 练习册P16
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迁移、小组交流等活动,学会大数的大小比较。
2. 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迁移新知的过程,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大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大数的读法
学生活动:回顾已经学习的大数的读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说明:重点指导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大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一些大数进行比较。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一)自主学习,掌握大数的比较
1. 大数的比较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比较方法
师: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有这样一些数据。哪个省自治区的人口最多呢?能不能运用以前学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数呢?
2. 方法交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方法
学生活动:集体反馈交流
师:哪一组想来交流下,你们是如何比较的?
预设:先比位数,发现西藏自治区的人数是七位数,其他的都是八位数,所以先去掉西藏自治区的人数,它是最少的。
再看其他三个省份的人数,因为位数都相同的,所以我们先比最高位,浙江省和云南省的人数最高位上的数比福建省最高位上的数都大,所以排除福建省。
浙江省和云南省的人口数,这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我们就要继续往下比,看下一位百万位上的数,46769800的百万位是6,表示六个百万。4288万的百万位是2,表示2个百万。所以46769800>42880000。浙江省的人口比应该是的人口最多的。
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的的数一样大时就要看下一位上的数了。如果下一位上的数有一样大呢?
那就继续往下比。一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就那样当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大,就看下一位依次类。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我发现了大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二年级时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是一样的。都是1. 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2. 位数相同,比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 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大,就看下一位。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并且归纳了大数的比较方法。
(二)练一练,巩固应用
1. 比一比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比的方法
说明:重点指导比的方法。
师:在比较大数的大小时,先把这些数分级再比较,一目了然,看的很清楚,比较不容易出错。
2. 填一填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集体反馈方法
3. 写一写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我发现了大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二年级时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是一样的。
预设2: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比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大,就看下一位,依次类推。
作业:
1. 练习册P16(B级可选做)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
课后反思:
大数的认识④
教学内容:
课本P15 练习册P16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一练、说一说等活动,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
2. 通过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熟练掌握大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1. 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大数的认识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回顾已经学习的大数的认识相关知识。
师:在前面四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大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下。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数的哪些知识。
预设:我们学习了整数数位顺序表,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还有大数的大小比较。
师:学了这么多知识,你能选择其中一个知识点来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说明:学生就一个知识点来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一下大数的认识。
二、自主练习,巩固复习
1. 填空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练习册P16 7.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错例交流,反馈方法
师:希望同学们在做练习时要看清要求,不要顾此失彼。
2. 读一读
教师活动:引导读一读,复习大数的读写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方法
师:在刚才的填空题中,大家是如何快速又准确的读出这三个数的?
预设:刚才我在读这些数时,第一步都是先分级。
师:读这些大数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读一个含有个级、万级和一级的数时,要从高位读起,先读一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读数时特别要注意零的读法,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
3.读一读,写一写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课本P17 2.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错例交流,反馈方法
师:同学们读数前先分级,这样读数就很方便了。想要避免写错,还可以用读一读的方法及时检验哦。
4. 比一比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错例交流,反馈方法
5. 选一选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错例交流,反馈方法
师:这两个数各有一个数位上的数被遮住了,大家想一想还能比出大小吗?
预设1:我选c无法比较,因为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左边这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出结果。
预设2:我认为还是能比出大小的。就算左边这个数的最高位十万位上是9,但是这个数下一位万位上的数是6,而右边这个数的下一位万位上的数是8,所以左边的数一定比右边的数小。应该选B填小于号。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整数数位顺序表作用可大了,对我们读数且数比较数的大小可有帮助啦。
预设2: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大数的读法,先分级再读数就方便了,我知道了大数的写法,写完数后可以用读一读的方法来检验。
预设3:我知道了大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作业:
1. 练习册P16(B级可选做)
2. 课本P16 1.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
课后反思:
四舍五入①
教学内容:
课本P18 练习册P17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数射线、观察比较等活动,会写出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2.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能根据规律找出已知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教学重、难点:
1. 会写出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数射线)
学生活动:回顾已经学习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数射线)相关知识。
师:请看,这是我们数学学习上的老朋友数射线。你能说说字母a表示的数是多少?与a相邻的整百数是多少?最接近它的整百数又是几呢?
预设1:a表示的数是440,因为这条数射线一大格表示100,一小格表示10,a在450左边一小格,所以是440。
预设2:我从数射线上观察到,与a的相邻的整百数是400和500,而a不到450,所以最接近a的整百数是400。
师:这是一条数射线,表示的数是万以上的数。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在数射线上来学习新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借助数射线,找相邻的整万数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课本P18 例题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反馈方法
说明:教师带着学生先来找一找数a,交流一下方法,再独立完成其他题目。
预设:通过观察a在数射线上的位置,找到与a相邻的整万数是3万和4万。
师:最接近a的整万数是多少呢?
预设:最接近a的整万数是3万。在数射线上,我发现a与3万之间的距离比a与4万之间的距离短,所以3万是与a最接近的整万数。
师:数射线真有用,让我们很清晰地比较出3万与a之间的距离更短,找到了最接近的整万数。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8页,在数射线上找一找与b、c、d相邻的整万数和最接近的整万数,并在书上填一填。
说明:填完后,同桌核对,并每人选择1题,说一说思考过程。
师:核对下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师:看来在数射线找一找,难不倒你们,现在老师把数射线去掉,你能行吗?
(二)师生合作,找相邻的整万数
1. 方法交流归纳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说明:师生合作先说一说第1题的方法,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核对交流方法
师:现在没有数射线了,怎么找出与这个数相邻的整万数和最接近它的整万数呢?
预设:我知道32108这个数,先分数级,会发现这个数比3万多,4万不到,所以这个数相邻的整万数是30000和40000,接下来再找最接近的整万数,32108这个数,我们可以3万和4万的中间数35000,发现这个数比35000小,所以最接近的整万数是3万。
师:我们每次写整万数时,末尾都是跟着4个零,写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更加方便。
师:同学们,你听懂了吗?接下来三道题目,你能自己完成吗?完成后与同桌核对交流,任选1题,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师:交流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有错误的抓紧时间订正。
师:通过这一组题,谁能说说我们该如何找相邻的整万数。
预设:先分数级,然后找到万位,这样就可以快速确定在哪两个整万数之间。
师:如何找到最接近的整万数呢?
预设:刚才我们在找最接近的整万数时,都是先找到一个中间数,然后把这个数与中间数比较。我发现这些中间的数都是几万五千。我发现其实我们在比的时候都是将千位上的数和5比较。所以我们找最接近的整数,要观察千位上的数。
师总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找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可以观察千位上的数。与5作比较,更加方便。
2. 方法运用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 课本P18 练一练1.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同桌核对交流,每人选择1题,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借助数射线,找相邻的整十万数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课本P18 练一练 2.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反馈方法
说明:教师带着学生先来找一找第1个数,交流一下方法,再独立完成其他题目。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找相邻的整数和最接近的整数,那么相邻的整十数和最接近的整十数怎么找呢?
预设:通过观察数射线,我发现与747777相邻的整十万数是70万和80万。这个数和70万之间的距离更近。所以最接近的整十数是70万。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和她一样吗?这里的整十万数,我们也可以改写成用“十万”作单位,这样来写。
师:下面我们来完成课本第18页第二题的后面两题。
说明:同桌核对交流。
师:刚才我们找最接近的整万数时,只要看千位上的数,现在要找最接近的整十万数呢?
预设:我觉得可以观察万位上的数,先分级找到这个数的十万位,再观察万位上数。
师:真善于思考,发现之前的思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数射线上无法直观判断一个数究竟离哪一个整十万数最近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万位上的数。
(四)师生合作,找相邻的整百万数
1. 方法交流归纳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说明:学生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以同桌或小组内交流方法
师:根据刚才找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的方法,你能来找一找相邻的整百万数吗?
反馈交流:
找相邻的整百万数,我们先分数级,找到百万位,这样可以找到相邻的整百万数。再看十万位,十万位上的数比5小,那么最接近比这个数小的整百万数,十万位上的数大于等于5,那么最接近比这个数大的整百万数。
师:通过分析与交流,大家都发现了规律,并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为你们的发现与交流点赞。
2. 方法运用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 课本P18 练一练3.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同桌核对交流,每人选择1题,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我学会了找一个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预设2:我学会了找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预设3:我来补充找最接近的整万数,要观察千位上的数,找最接近的整十万数,只要观察万位上的数,找最接近的整百万数,只要观察十万位上的数。
作业:
1. 练习册P17 1.
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①
课后反思:
四舍五入②
教学内容:
课本P9 练习册P17-18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复习、自学课本等活动,初步学会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2.通过自学、梳理概念等过程,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数学符号来进行表达,感悟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所学
学生活动:回顾方法。
师: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找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10万数,整百万数,我们先来填一填。
师:谁来说说这两题你是怎么思考的?
预设:我来说,第一题要找于48652304最接近的整万数。我先分级找到相邻的整万数是4865万和4866万,再将万位后面千位上的数和5比较,2比5小,所以最接近它的整万数是4865万。
师:回答的真清楚,生活中有时候我们要把大数看成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这种方法我们叫做凑整。
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连接。这个符号,读作约等于。
凑整得到的这些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近似数相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一学,读一读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带着学生读一读式子
学生活动:自己尝试读一读
师:现在像这个式子就读作一千六百七十三万七千七百约等于一千六百七十万。请同学们挑选其中一个式子。像这样读一读。
2. 说一说
(二)自学课本,理解四舍五入法
1. 自学课本,初步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凑整的过程,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活动:自学课本,大组反馈交流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凑整的过程。
我们是这样凑整的。
凑整到万位就是将千位上的数和5作比较,凑整到十万位就是将万位上的数和5作比较,以此类推。如果凑整到百万位,就是将十万位上的数和5作比较。这种凑整的方法,有个名称,请你自学课本P19.
师:自学后,你看懂了什么?
说明:自学过程中,巡视观察学生对于“尾数”的理解,对于“四舍”和“五入”的理解。
预设1:我知道了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舍去,我们称为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我们称为五入。这种凑整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师:什么叫“被省略的尾数”
预设2:我们凑整到哪一位,就把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而这些尾数要与5做比较后,再去掉。
师:什么叫“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
预设3:就是指凑整到哪一位,我们要看哪一位的下一位。比如凑整到万位,我们要看千位,这里的千位就是“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
师:我们之前凑整时都是与5作比较,怎么这里一会与4比较,一会又与5比较呢?
预设3:我们之前凑整时,凑整到哪一位,就把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5作比较,当比5大或者等于5(≥5)时,我们要先向前一位进1,再去掉尾数;当比5小,也就是小于等于4(≤4)时,就把尾数都舍去。
2. 运用实际,加深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交流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归纳方法
师:你会吗?请你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
师:谁来交流一下方法。
预设:我是这样思考的,我先分数级,找到万位,再看后面的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千位上是2,比5小,是四舍的情况,所以12756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于1万。
说明:学生交流时,重点指导规范表述,特别是“看后面的尾数的最高位是……位,……位上的数是……,比5……,是……情况”。
师:回想上一节课学习的,找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我发现今天学习的四舍五入法和前一节课学习的找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等方法是一样的,有三个步骤,先找凑整到的数位,再观察要求凑整数位的后一位数,也就是今天说的尾数的最高位。最后判断通过比较来确定四舍还是五入。
师:小胖真善于比较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核对,每人选择1题,交流思考过程。
3. 知识迁移,进一步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四舍五入到亿位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交流过程
(三)练一练,综合运用
1. 课本P19 练一练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追问,同样的数为什么凑整得到的数不同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师:横着看,每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为什么凑整的结果不一样呢?
预设:我知道,因为它们四舍五入到的数位不同,所以凑整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凑整到的数位不同,所以凑整的结果也不相同。
2. 填一填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方法
师:你是怎么思考的?
预设:我先分级,发现这个数凑整时是进1了,方框里填的数是尾数的最高位,应该是5或者比5大的数。所以□里可以填5-9.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今天我学会利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我知道了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预设2: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个数位时,有三个步骤,先要找到凑整到的数位,再看尾数的最高位,最后比较,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
预设3:我知道凑整所得到的数就是原数的近似数。
作业:
1. 练习册P17-18(B级选做)
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
凑整
精确数 近似数
四舍:尾数最高位上的数≤4
五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5
课后反思:
平方千米①
教学内容:
课本P20-23 练习册P19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课本、知识迁移等,认识平方千米,并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
2. 通过单位间的换算等,借助已有的平方米的表象,进一步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3. 通过练一练等活动,借助知识迁移,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来表示面积。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
2. 初步学会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来表示面积。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面积单位
学生活动:回顾上学期学习的面积单位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呢?
预设:我知道单位有平方厘米,我们还学过平方米、平方分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你知道1c㎡、1 d㎡和1㎡到底有多大吗?能不能比划一下?
预设1: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的大小就是1c㎡,相当于一个手指甲盖的大小。
预设2:边长为1m的正方形的大小就是1㎡,相当于我们四个小伙伴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
预设3:边长为1dm的正方形的大小就是1d㎡,相当于我们2个手掌那么大。
师:你们真会观察,利用身边的参照物来形象的介绍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
2. 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出平方千米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进行口答。
最后一道预设:这里如果填平方米那是不可能的,难道会和一张桌面一样大吗?看来还需要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师: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自主学习,探索知识
(一)自学课本,认识平方千米
1.自学课本P20
教师活动: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活动:独立自学课本,会填的填一填。
师:1平方千米有多大呢 请你自学课本第20页。
说明: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对于较为薄弱的学生。
2. 大组交流,自己的认识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大组交流自己自学的内容
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自学到的内容
师:通过自学,关于1平方千米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1:根据以往的经验,边长为1km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km2.
预设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因为1千米=1000米,那么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
预设3:1平方千米,用字母k㎡来表示。1平方千米写作1k㎡,读作1平方千米或1平方公里。
预设4:在表示区、市等大的面积时,我们通常用k㎡作为单位。
师:同学们自学的真不错,不仅仅会描述1平方千米有多大,而且还能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来推算新知。找到了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师:所以我们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区域的面积约是1多少呢?,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吗?
预设:1k㎡
(二)想想算算,进一步感知平方千米
1. 建立1平方千米的几何表象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1平方千米有多大,可以利用以往所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学生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说一说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1d㎡有多大吧。
预设: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是1d㎡,边长是1m的正方形,面积是1㎡。以此类推,边长是1km的正方形,面积是1k㎡。
师:真会学习,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推理出今天的新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表述:因为1Km=1000m。看,沿着这一行,我们可以放1000个大小为1㎡的正方形,再沿着这一列也可以放1000个大小为1㎡的正方形。那么一共可以放1000×1000=100 0000个正方形啊,所以这个1平方千米的大正方形里又能放100 0000个1㎡的小正方形。所以1平方千米里有100 0000个1㎡,也就是1k㎡=100 0000㎡。
2. 想一想,算一算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学生熟知的场所面积,引导学生算一算,感受1平方千米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想象,多感官体验1平方千米有多大?
师:你知道1k㎡究竟有多大吗?
你看这是我们上海博物馆,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1000㎡,那么1k㎡大约有91个上海博物馆占地面积那么大。
这是上海科技馆,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7万㎡,那么1k㎡大约有14个上海科技馆占地面积那么大。
这是上海人民公园,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0万㎡。想一想1k㎡大约有几个上海人民公园占地面积那么大。对了1k㎡大约有十个上海人民公园占地面积那么大。
师:三年级时,我们知道1平方米大约可站15人,那么1平方千米呢,约站多少人呢?请你算算看。
说明:学生计算。
(三)读一读,感知生活中的平方千米
教师活动:出示信息,请学生读一读,感知一下
学生活动:读一读,说一说
师:1k㎡真是太大了。所以我们在表示区、市等大的面积的时候,我们常用平方千米作为单位。
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你读一读,感受一下平方千米有多大。
(四)练一练,巩固新知
1. 综合运用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 课本P21 例2 及练一练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集体核对反馈
2. 填入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课本P23 练一练,并组织学生核对交流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集体核对,说一说方法
师:在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时,你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1:有的时候我不知道用平方厘米合适还是平方分米合适,我就会用自己的手指甲盖和爸爸的手掌去比一比。我来补充,比如房间、操场等的面积,我们一般用平方米来表示,市区等大的面积我们常用平方千米来表示。
预设2:我们也可以估算一下,比如这里的乒乓球台的面积大小是410多少,我可以估算40×10=400,这里显然用平方分米更加合适。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当我们无法确定用大一点的单位还是小一点的单位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物品来对比一下,或者估算一下。
3. 判断题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练习册 P21 并组织学生核对交流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集体核对,说一说方法
师总结:小伙伴们的分析很到位,说明大家对面积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为你们点赞。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我还知道了边长是1km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k㎡。
预设2:我知道,在表示区、市等大的面积时,我们常用平方千米作为单位,我知道1k㎡=100 0000㎡。
作业:
1. 练习册P19 P22 3.
板书设计:
平方千米
课后反思:
平方千米②
教学内容:
课本P22 练习册P20-22
教学目标:
1. 通过算一算、知识迁移等,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通过练一练等活动,能利用平方千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些面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平方千米相关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探索知识
(一)算一算,初步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师活动:出示课本P22,及交流要求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选择1组面积单位,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说明: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对于较为薄弱的学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2页,请看例3,填一填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开始。
师:你能挑选其中一组相邻的面积单位来解释一下他们间的关系吗?谁想来交流一下。
示范:我来说,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d㎡,1dm就是10cm。那么沿着行可以放十个1c㎡的小正方形,沿着列也可以放十个1c㎡的小正方形。有这样的十行小正方形,10×10=100个,所以1d㎡=100c㎡。
师:平方千米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面积单位。所以在表示区、市等大的面积时,我们常用平方千米来做单位。
2. 练一练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同桌核对交流,说一说思考方法
预设:最后一题我填的和你不一样,平方分米和平方千米之间还有平方米这个单位呢。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平方米和平方千米是100万。那么平方分米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呢,所以500亿d㎡应该等于500k㎡。
师:同学们,在做单位换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预设:我来说单位换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目,搞清楚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千万别多添零或者少写的零。
师:是的,在单位换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互换的单位,并且理清他们之间的进率,这样才能做的又快又准。
(二)想想算算,学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说明: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从高级单位换到低级单位,要做除法,末尾去0,反之,末尾添0。
2. 统一单位后进行换算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练习册拍0 5.,引导学生说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师:看来请看这一题该怎么思考呢?
预设:这道题不能直接相加,因为要相加的单位不一样,我们要先统一单位。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发现在解题时根据答案的要求来统一单位,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所以第二题把单位统一成答案要求的平方米,这样更方便。
3. 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师:这里填什么面积单位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预设:我觉得这里应该填平方分米,因为300d㎡就是3㎡。
预设:对的。所以我们在填合适的面积单位时,不仅要关注单位,还要结合前面的数一起来考虑,这样才不会填错。
师:对呀,要把数和单位结合起来一起思考,这样考虑问题就更全面了。
师:小伙伴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在填写单位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该填写哪一个单位,是长度还是面积。然后再来确定用这一类单位中的哪一个最合适。
(三)综合运用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册P21 7.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预设1:第二题,2k㎡和5万㎡的单位是不一样的,我先进行了单位换,把2k㎡换算成200万㎡问题,问要多少钱才能全部割完?就是要求200万㎡里面有多少个5万㎡试试,200万÷5万就能算出,一共需要40天了。
预设2:第三题,我是这样做的,80÷20×3280=4×3280=13120g。我先算1㎡的树林,每年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多少克,再算3280㎡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多少克。
我还有另外一种方法。3280÷20×81算算算等于164×80=13120g。我先算3280㎡里有一个20㎡,有164个20㎡,一个20㎡可以吸收有害物质80g,所以164个20㎡可以吸收有害物质13120g。
师:同学们真会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分析,根据数量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我知道了要根据生活实际需要,结合具体的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预设2:我知道了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平方厘米之间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预设2:我学会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作业:
1. 练习册P19 P22 1-2
板书设计:
平方千米
课后反思: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24-25 练习册P23-25
教学目标:
1. 通过算一算、知识迁移等,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一般使用吨作单位较重的物体。
2. 通过算一算、想一想等实际体验活动,初步感悟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1吨的量感。
3. 通过练一练、算一算等活动,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会进行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质量单位
学生活动:回顾以往学习的质量单位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呢?对它们分别有什么认识?
预设1: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预设2:一枚二分硬币约重1g。一枚回形针约重1g。掂一掂1g很轻。
预设3:我知道1kg约有这样两袋盐那么重,比1g重多了。
预设4:我还知道1kg=1kg。
师:同学们对质量单位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2. 填入合适的单位,回顾方法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交流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进行口答,交流方法
预设:大象那么重,这里填克或者千克都不合适。看来还需要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我知道有个质量单位的大小吨大象多重。
师:说的真好,大象确实约重5t。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吨。
二、自主学习,探索知识
(一)自学课本,初步认识吨
1. 知识迁移,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关于吨,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活动:知识迁移,说一说自己想了解的方面
师:关于吨,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1:我想知道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预设2:我想知道吨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3:我想知道1t大约有多重。
预设4:我知道吨就用来t来表示。
预设5:我猜1t等于1000kg。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kg=1000g,所以我想可能1t=1000kg吧。
师:关于吨和千克的关系,小丁丁的猜想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的介绍。
2. 自学课本,答疑解惑
教师活动:出示课本P24,及交流要求
学生活动:自学课本,集体反馈交流。
师:看了课本,你了解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预设2:我知道了在计量较重物品时,通常用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来表示,1吨可以写成1t。
预设3:我了解了吨与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 0000克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为什么1吨=100 0000克
预设:因为1t=1000kg 1kg=1000g 1000×1000=100 0000,所以1吨=100 0000克
师:说的非常好,有理有据,通过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进行换算。
预设4:我还了解了一些大型动物的体重是用吨作为单位。
师: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了解了前2个问题,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来感受。
(二)计算推理,建立1吨的量感
教师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活动:每人选择1种,算一算,想一想,1吨有多重,小组内交流反馈
师:那个小组想来分享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示范:我选择了a约重5kg的椅子来推算,1t。我的椅子约重5000g,200个5kg是1000kg,那么200把椅子约重5000kg,也就是1t。我想象了一下。太重了。
师:与他们结论一致的人举手。
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和推算,初步想象了1t有多重。
师:如果一个矿泉水瓶能装水500g,那么1t水能装这样的多少瓶呢?同学们可以想一想,算一算。
预设1:我是这样想的,1t=1000kg,1kg=1000g,所以1t就是1000×1000=100 0000g,所以1t=1000000g,1000000÷500=2000瓶。上次去超市爸爸买的箱20瓶这样的水,我试着抱了一下,觉得非常重。2000瓶就有这样的100箱。我想象了一下,一吨实在是太重了。
预设2:通过这题的计算过程,我有了新的发现,1吨里有1000个1kg,也就是1000000g,那么1t=1000000g。
师:你们真厉害。懂得从练习的过程中提炼新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吨、千克、克之间的关系,就是1t=1000kg=100 0000g。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能说说一吨到底有多重吗?
预设1:我知道1t就是100袋10kg的大米,那么重。
预设2:我知道一吨约是25个像小丁丁那样的学生合起来那么重。
预设3:我知道1t约是50桶20kg的水那么重。
预设4:我知道1t有2000瓶,500g的水那么重。
师:你们善于思考,能够将质量单位吨与我们熟悉的物体的质量建立联系,了解一吨有多重。那么吨这个质量单位一般在哪里呢?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
预设: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时。通常用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来表示,一吨可以写成一吨。
师: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时,我们一般用吨做单位。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吨,了解了一吨有多重。
(三)读读找找,感受生活中的“吨”
1. 找一找
教师活动: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吨”
学生活动:找一找身边熟悉的场景,找一找吨
2. 选一选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说一说思考过程
(四)想想算算,学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吨,了解了一吨有多重。下面我们根据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来填,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说明: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从高级单位换到低级单位,要做除法,末尾去0,反之,末尾添0。
2. 统一单位后进行换算
教师活动: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师:看来请看这一题该怎么思考呢?
预设:这道题不能直接相加,因为要相加的单位不一样,我们要先统一单位。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发现在解题时根据答案的要求来统一单位,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三)综合运用
教师活动:出示课本P25 5/6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师:同学们真会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分析,根据数量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预设1:今天我认识了新的质量单位,吨,1吨可以写成1t。通过推算说理的学习活动,我对吨的认识非常深刻了。
预设2: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时,通常用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来表示。
预设3:我知道了吨、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1t=1000kg,1kg=1000g,1t=1000kg=100 0000g。
预设4:我知道在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或数时,要将单位和数结合起来。
作业:
1. 练习册P19 P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可以写成1t
计量较重的物品
1t=1000kg
1kg=1000g
1t=1000kg=100 0000g。
课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