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红楼春趣
《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的作品,只可惜穷其一生,只写到前八十回。后经高鹗等整理续写,才有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n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以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既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邪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走近作者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到衰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学习目标:
生字词
恰似
窗屉子
嫣
忌讳
qià
yān
高墩
宝钗
敞地
晴雯
袭姑娘
chǎng
xí
tì
huì
晦气
chāi
wén
huì
dūn
多音字学习
lā 忽喇喇
lǎ 喇叭
喇
lá 哈喇子
近义词
恰似——好似 齐整——漂亮
小器——小气 晦气——倒霉
忌讳——顾忌
齐整—— 小器——
晦气—— 笑嘻嘻——
凌乱
大方
福气
哭啼啼
反义词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晦气】不吉利;倒霉。
【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荒郊野外】指远离城镇的郊外、人烟稀少的地带。
【展眼】比喻极短的时间。
词语解释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翠墨、李纨、雪雁。
谁是中心人物?为什么?
宝玉和黛玉,因为描写他们的文字最多。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准备放风筝之欢。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放风筝之趣。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绞风筝线之乐。
段落划分
起因:
众人拾到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后,也决定放风筝。
经过:
丫头们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大家在院外敞地上放风筝;
宝玉因美人风筝放不起来,又急又恼。
黛玉最先放走了自己的风筝,大家也把风筝线铰断,放走了风筝。
结果: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风筝触竹发出巨大声响,必将引出丫鬟出门观看,引出下文放风筝。
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贾宝玉一眼就认出了风筝的来历,虽然风筝是下人放的,但他还是马上就想着要归还,表现了贾宝玉的善良、充满爱心。
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小丫头们兴高采烈地准备着放风筝的工具。从中体会到她们听说要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我们通过宝玉的言行,初步感受到了宝玉对人的宽容与尊重,率直、纯真。
文中出场的人物不少,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呢?请勾画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
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场面,表现了大观园儿女的童真童趣和充满青春朝气的活力。
概括主题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大观园儿女的童真童趣和充满青春朝气的活力。
课后选择《红楼梦》中自己喜欢的片段自主阅读。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