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8 12:00:41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2023·炎陵)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凯旋(kǎi) 日寇(kòu) 姓鲁(nǔ) 岂有此理(qǐ)
B.满载(zǎi) 苍翠(cuì) 严寒(yán) 肯定(kěn)
C.上瘾(yǐn) 报偿(chánɡ) 酵母(xiào) 呕心沥血(lì)
D.斩首(zhǎn) 恶煞(shà) 比喻(yù) 书籍(jí)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姓鲁”的“鲁”应读"Iǔ”。
B.有误,“ 满载 ”的“ 载 "应读“ zài ”。
C.有误,“酵母”的“酵"应读"jiào”。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2023六下·玄武月考)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拨弄 觉察 唯恐 死得其所
B. 通宵 机杼 绞邢 青面獠牙
C. 严竣 缰绳 蒸融 绢秀端庄
D. 熬粥 慈祥 盘盂 涛涛不绝
【答案】A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正确
B:绞刑:一种死刑。用绳索将犯人勒毙。 故“邢”改为“刑”。
C:严峻:严厉;不宽松。 故“竣”改为“峻”。 隽秀:优异出众。 故“绢”改为“ 隽”。
D: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 故“涛涛 ”改为“滔滔”。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3.(2023·炎陵)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比赛中的发言语无伦次,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B.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和一些老同学萍水相逢。
C.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D.只有平时司空见惯,才能在科学上有所发现。
【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语无伦次:说话没有条理、层次。句子表达的是很流利,意思不符。
B.萍水相逢:比喻从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句子写的是老同学,意思不符。
C.正确
D.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句子表达的是要有好奇心,意思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4.(2023·炎陵)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们小学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
B.我们要努力改正和认识自己错误。
C.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D.谁都不能否认詹天佑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前后矛盾,前面说“毕业考试快到了",后面说“小学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把"已经"改为“快”。
B.语序不当,应先“认识错误",再“改正”,所以改为:我们要努力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C.正确
D.不合逻辑,“不是"否定词运用不当,把“不是""改为是”。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5.(2023·炎陵)秋天的夜晚,漫步林间小路,明亮的月光穿过树间,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此刻你想到的诗句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思是︰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与题意不符。
B.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与题意不符。
C.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与题意相符。
D.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文词句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6.(2022·邵阳)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B.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C.《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又被称为《诗三百》。
D.《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林黛玉。
【答案】C
【知识点】词义;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项中“龙城飞将”指的汉代的抗匈名将“飞将军”李广,这项表述错误;
B项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颂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这项表述错误;
C项中对于《诗经》的介绍和表述是正确的;
D项中《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是林黛玉初到贾府时对王熙凤的描写,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7.(2023·炎陵)将下面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话,顺序正确的是(  )
①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方,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大水灾。
②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六十倍。
③问题就出在这四亿吨泥沙上。
④黄河每年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有四亿吨积在下游河道中。
⑤它使黄河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成了悬河。
A.⑤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⑤① C.④③⑤①② D.②④③⑤①
【答案】D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晦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可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首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其沙量相当于长江的六十倍。”然后“黄河每年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有4亿吨积在下游河道中”,接着“问题就出在这四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成了悬河”,最后是“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方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二、判断题。
(2023·炎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8.《马诗》《石灰吟》和《竹石》表面看都是写物,实际上是在赞美人的品格和志向。
9.《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的内容,其中喝粥写得详细。
10.“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降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句中的两个“之”的意思是相同的。
11.写作品梗概的时候,为了准确地表达,写作时不能有任何补充的内容。
12.“即兴发言”顾名思义就是临场发挥,不用过多考虑说话的场合和对象、说话的重点及顺序,重要的是敢说就好。
【答案】8.正确
9.错误
10.错误
11.错误
12.错误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8.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题目叙述正确,《马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概叹马的命运,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 远大挖负以及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大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抓住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赞扬了石灰默默奉献,坚韧的精神,抒发了作者愿为石灰,默默做贡献清白做人不与坏人同流合污的志向。《竹石》表达了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时,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故答案为: 正确
9.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题目叙述错误。《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的内容,其中等粥写得详细。
故答案为: 错误
10.本题考查多义字的掌握。题目叙述错误。这句话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大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第一个“之""指弈秋的教导,第二个“之”指大雁。
故答案为: 错误
11.本题考查写梗概的方法。题目叙述错误。写作品梗概的时候,为了准确地表达,可以适当补充内容。
故答案为: 错误
12.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可知,即兴发言是临场有感而发的演讲,是对眼前的景、事、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作的演讲。即兴发言的时候提前打好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故答案为: 错误
(2023·炎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3.辩论时,我们不仅要清晰表达和证明自己的观点,还要反驳对方的观点。
14.赵孟頫时宋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15.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16.在班级举行辩论赛时,正方围绕“开卷有益”这个观点,引用“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说服力。
17.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
【答案】13.正确
14.错误
15.正确
16.错误
17.正确
【知识点】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诗歌词句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3.木题考查辩论。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①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②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找出其薄的环节,以便反驳。③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答辩时有必要才答复,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抓住不放。
故答案为: 正确
14.赵孟頫时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相赵匡胤十—世孙。《三门记》是赵孟頫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 错误
15.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如何编排成长纪念册呢 ①设计封面:为成长纪念册命名、配图。常见的命名方式有直接呈现方式,如成长纪念册、成长档案;有比喻形式,如蓓蓄初绽、小荷尖尖,红日初升、向阳花开;还有诗化形式,如生活放歌。配图可以挑选一张或几张切合主题的照片,也可以自己动手绘制,注意要与纪念册名字吻合。②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要求:紧扣标题,呼应纪念册名字;情感真挚,表达生动;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③正文内容要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如编年体式,栏目式,还要设计好栏目名称,栏目名称要凝练,字数要相近。故正确
故答案为: 正确
16.本题考童名吉警句的运用.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天无时思有时"的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意在劝诫人们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与与“开卷有益"无关,所以不能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故错误。
故答案为: 错误
17.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正确
三、语言表达
18.(2022·邵阳)六年级毕业,班上要组织联欢会,筹备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协助解决:
(1)征集联欢会的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请把你想到的主题语写在横线上:   
(2)根据节目单,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就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词:   
【答案】(1)舞动青春,梦想起航
(2)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崇敬之情,除了师生情,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令人难忘,接下来请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题目要求,联欢会的主题语要简洁、形象,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准确作答,一定要紧扣“毕业联欢会”这一主题进行;
(2)写节目串词要结合节目的名称和表演形式,注意要承上启下,语言要简洁,明了。
故答案为:(1)舞动青春,梦想起航;(2)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崇敬之情,除了师生情,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令人难忘,接下来请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四、阅读理解。
(2023·炎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某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对全校学生做了“小学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
古代英雄 革命英雄 当代英雄 动漫英雄
了解 82% 88% 33% 82%
不了解 18% 12% 67% 18%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材料三: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他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材料四:【颁奖词】程开甲---大业光寰宇: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19.从材料一中得到的信息是   。
20.川航机长刘传健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的原因是   。
21.材料四提到的英雄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在他的颁奖词中,   写出了他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卓越的成就,   写出了他的高尚爱国情怀。
22.请你根据材料二中对“英雄”的解释,写出一个当代英雄,并简述他(她)的事迹。
注: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
【答案】19.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20.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21.程开甲;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
22.2003年的中国,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抗击非典的危险战场上,白衣天使成为真正的英雄。在北京,时年28岁的李晓红,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救治“非典”患者时被感染,生命最后的时刻,她还强打着精神写下了关于自己病状的体验和分析。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材料三 ,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四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 材料四 ,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9.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一中得到的信息是: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故答案为: 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
20.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三可知,川航机长刘传健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的原因是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故答案为: 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2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四可知,材料四提到的英雄是程开甲,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在他的颁奖词中,“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写出了他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卓越的成就,“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写出了他的高尚爱国情怀。
故答案为:程开甲/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
2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回答即可。即:2003年的中国,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抗击非典的危险战场上,白衣天使成为真正的英雄。在北京,时年28岁的李晓红,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救治“非典"患者时被病毒感染,生命最后的时刻,她还强打着精神写下了关于自己病状的体验和分析。
故答案为:2003年的中国,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抗击非典的危险战场上,白衣天使成为真正的英雄。在北京,时年28岁的李晓红,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救治“非典”患者时被感染,生命最后的时刻,她还强打着精神写下了关于自己病状的体验和分析。
(2023·炎陵)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zhǒnɡ zhònɡ)芭蕉万余株,以③蕉叶供(ɡōnɡ ɡònɡ)挥洒,名其庵日“绿天”。书不足④,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③以:用。④足:足够。
23.根据意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4.“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的“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   ;“名其庵”中的“名”也一样作动词用,意思是   。
25.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
26.后来,怀素成了唐代的大书法家,我们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答案】23.zhòng;gòng
24.书写;命名
25.书写了一次又一次,把木盘和木板都写穿了。
26.A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2)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在语言演变中,有些词语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则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词语即使读音、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多不同。做这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
(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23.本题考查了字音。“种"读" zhǒng"时,指类别;种类。如工种﹔读" zhòng"时,指种植。如种地。“供"读“gōng"时,指供给。如供应。读"gòng"时,指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佛用的祭品。如供品。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依次选“zhong、gong”。
故答案为:zhòng;gōng
24.本题考查了字义。结合f语境与平时积累的古文词类活用加以理解。“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书写;“名"意思是命句,取名。
故答案为:书写、命名
25.本题考查了句子翻译。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运用直译的方法连词成句即可。书:书写。再:一次又一次。皆︰都;穿∶通过,透过。句意是︰一次又一次写,一次又一次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故答案为:书写了一次又一次,把木盘和木板都写穿了。
26.本题考查了分析与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写怀素先用芭蕉叶为纸,后用木盘与木板当作砚台和练字板练习书法,最后成为唐代书法家。这个故事启示人们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故答案为: A
(2023·炎陵)现代文阅读。
“神木”
①世界上的木材有软有硬,人们把坚硬无比的木材喻为“神木”。“神木”生长在俄罗斯西部沃罗涅日郊外。说它的神奇之处,还得从300多年前发生的一场著名海战说起。
②公元1696年,俄国舰队和土耳其舰队在亚速海面上激烈交战。当时的战舰都是木制的。土耳其舰队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向俄国舰队猛烈轰击。不料炮弹刚碰到俄国战舰的船体,就反弹出去,扑通扑通地掉到水里。土耳其士兵大惊失色,没等他们清醒,就被反攻的俄国战舰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海战使俄国海军威震欧洲。
③俄国战舰为什么不怕炮弹?原来战舰是用沃罗涅日的神木做成的。神木为什么这么坚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其中奥秘,只知道这是一种带刺的橡树,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没什么奇异之处。
④300多年过去了,关于神木的故事一直流传着,可谁也解不开这个谜。到了上世纪70年代,神木的传说引起了前苏联著名林学家谢尔盖博士的重视,他决心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开神木之谜。
⑤他在野外圈起一个靶场,竖起2000多个刺橡木做的靶子。他对着神木靶子发射了几万发子弹,结果绝大多数子弹都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神木果然名不虚传!博士非常惊讶。他取下靶子的木纤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木纤维的外面包裹着一层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这种胶质遇到空气就会变硬,好像一层硬甲。用仪器分析胶质成分,结果表明,胶质中含有铜、铬、钴离子以及一些氯化物。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
⑥博士又用刺像木做了一个大水池,灌满海水,丢入各种形状的刺橡木小木块,然后将池子封闭好。过了三年,他打开水池,取出小木块,惊奇地发现,池子和小木块一点儿也没变形和腐烂。经分析得知,又是这层胶质的功劳。
⑦博士还把一个用刺橡木做的房屋模型投入300℃高温的炉膛。一个小时后打开炉门,模型竟秋毫无损!原来,刺橡木分泌的胶质在高温下能生成一层防火层,并分解成一种不会燃烧的气体,它能抑制氧气的助燃作用,使火焰慢慢熄灭。
⑧至此,神木的奥秘总算被全部揭开了。
27.为了揭开神木奥秘,谢尔盖博士做了三项科学实验,第一项测试神木的   ,第二项测试神木的   ,第三项测试神木的   。
28.请用三个关键词(或短语)归纳神木的特点:         
29.神木具有神奇的功能,主要取决于   。
30.短文前部分写俄国舰队和土耳其舰队在亚速海面上激烈交战传说作用是什么?
31.“他对着神木靶子发射了几万发子弹,结果绝大多数子弹都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句中“绝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27.硬度;防水防腐功能;防火功能
28.坚硬;抗腐蚀;抗高温
29.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
30.吸引读者,引出要说明的事物
31.不能去掉,去掉话标明子弹全部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与实际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对短文的理解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
2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⑤段,读句子“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可知,测试神木的“硬度”;第⑥段,读句子惊奇地发现,池子和小木块一点儿也没变形和腐烂"可知,测试神木的“防水防腐性能"”:第⑦段,读句子“一个小时后打开炉门,模型竟秋毫无损可知,测试神木的“防火能力”。
故答案为:硬度、防水防腐功能、防火功能
2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第⑤段,读句子“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可知,神木很坚硬;第⑥段,读句子惊奇地发现,池子和小木块一点儿也没变形和腐烂”可知,神木可防水、防腐蚀;第⑦段,读句子“一个小时后打开炉门,模型竟秋毫无损"可知,神木可以防火,抗高温。
故答案为:坚硬、抗腐蚀、抗高温
2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⑤段,读句子"他取下靶子的木纤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木纤维的外面包惠着一层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第⑥段,读句子"经分析得知,又是这层胶质的功劳。”第⑦段,读句子原来,刺橡木分泌的胶质在高温下能生成一层防火层,并分解成一种不会燃烧的气体,它能抑制氧气的助燃作用,使火焰慢慢熄灭。”可知,神木具有神奇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
故答案为: 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
30.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和含义。第②段描写了那场著名的海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这场战争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俄国战舰为什么不怕炮弹 ”再引出作者要说明的事物。
故答案为: 吸引读者,引出要说明的事物
3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特征,本质,规律。
不能去掉,“绝大多数“"是修饰限制“子弹”,如果去掉句意就变为”他对神木靶子发射了5万发了弹,结果子弹都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不符合实际情况,你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故答案为: 不能去掉,去掉话标明子弹全部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与实际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五、习作表达
32.(2023·炎陵)开心习作
成长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懂得拒绝。比如:拒绝拖延,惜时如金;拒绝谎言,一诺千金;拒绝自私,精诚合作;拒绝懦弱,勇往直前……请以“学会拒绝”为话题,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先确定题目。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语言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请求
在五年级上学期,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背语文书,刚好背完。有一个女同学迅速地跑过来,朝我气呼呼地说:“有人欺负我,请你和我一起去打那个人,好吗?”
听了她的话,一开始我真有点冲动,想和她去打那个人。但是,那一刻,我犹豫了。我想了又想,最后,终于做出了选择。我对她冷静地说:“不,不能去打人,这件事你应该告诉班主任老师,而不是让我帮助你把这气打回去。就算你出了气,她的家长肯定来找我,怎么办?本来是好心帮助你,但最后还要我来背黑锅,我可不想赔偿人家的医药费,还有,他的家长不讲理怎么办?搞不好,伤害大了,我还要坐牢,那多傻呀!”
我的话让同学顿时冷静了下来,她对我说:“你说的有道理,谢谢你。”然后,她就去告诉了老师,最终,问题得到了完美地解决。
这件事让我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教别人什么该拒绝,什么不该拒绝。有些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就行了,不要勉强自己做不该做的事情,一切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拒绝。我记得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一样。”我们要学会拒绝一切不合理的要求。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首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材料,明确写作要求,请以“走进外太空”或“穿梭到未来”时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科幻故事。“穿梭到未来,遥想不可思议生活”强调了写作主题和内容。明确写作要求,然后发散、梳理写作思路。最后根据思路进行具体行文,注意合理安排结构,内容完整,语句明白晓畅,突出主题。
【点评】这篇作文以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趟奇妙的太空之旅。通过对水星基地、金星基地、土星基地的详细描述让文章情节更生动形象。
1 / 1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2023·炎陵)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凯旋(kǎi) 日寇(kòu) 姓鲁(nǔ) 岂有此理(qǐ)
B.满载(zǎi) 苍翠(cuì) 严寒(yán) 肯定(kěn)
C.上瘾(yǐn) 报偿(chánɡ) 酵母(xiào) 呕心沥血(lì)
D.斩首(zhǎn) 恶煞(shà) 比喻(yù) 书籍(jí)
2.(2023六下·玄武月考)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拨弄 觉察 唯恐 死得其所
B. 通宵 机杼 绞邢 青面獠牙
C. 严竣 缰绳 蒸融 绢秀端庄
D. 熬粥 慈祥 盘盂 涛涛不绝
3.(2023·炎陵)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比赛中的发言语无伦次,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B.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和一些老同学萍水相逢。
C.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D.只有平时司空见惯,才能在科学上有所发现。
4.(2023·炎陵)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们小学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
B.我们要努力改正和认识自己错误。
C.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D.谁都不能否认詹天佑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2023·炎陵)秋天的夜晚,漫步林间小路,明亮的月光穿过树间,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此刻你想到的诗句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2022·邵阳)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B.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C.《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又被称为《诗三百》。
D.《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林黛玉。
7.(2023·炎陵)将下面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话,顺序正确的是(  )
①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方,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大水灾。
②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六十倍。
③问题就出在这四亿吨泥沙上。
④黄河每年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有四亿吨积在下游河道中。
⑤它使黄河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成了悬河。
A.⑤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⑤① C.④③⑤①② D.②④③⑤①
二、判断题。
(2023·炎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8.《马诗》《石灰吟》和《竹石》表面看都是写物,实际上是在赞美人的品格和志向。
9.《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的内容,其中喝粥写得详细。
10.“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降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句中的两个“之”的意思是相同的。
11.写作品梗概的时候,为了准确地表达,写作时不能有任何补充的内容。
12.“即兴发言”顾名思义就是临场发挥,不用过多考虑说话的场合和对象、说话的重点及顺序,重要的是敢说就好。
(2023·炎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3.辩论时,我们不仅要清晰表达和证明自己的观点,还要反驳对方的观点。
14.赵孟頫时宋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15.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16.在班级举行辩论赛时,正方围绕“开卷有益”这个观点,引用“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说服力。
17.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
三、语言表达
18.(2022·邵阳)六年级毕业,班上要组织联欢会,筹备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协助解决:
(1)征集联欢会的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请把你想到的主题语写在横线上:   
(2)根据节目单,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就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词:   
四、阅读理解。
(2023·炎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某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对全校学生做了“小学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
古代英雄 革命英雄 当代英雄 动漫英雄
了解 82% 88% 33% 82%
不了解 18% 12% 67% 18%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材料三: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他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材料四:【颁奖词】程开甲---大业光寰宇: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19.从材料一中得到的信息是   。
20.川航机长刘传健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的原因是   。
21.材料四提到的英雄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在他的颁奖词中,   写出了他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卓越的成就,   写出了他的高尚爱国情怀。
22.请你根据材料二中对“英雄”的解释,写出一个当代英雄,并简述他(她)的事迹。
注: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
(2023·炎陵)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zhǒnɡ zhònɡ)芭蕉万余株,以③蕉叶供(ɡōnɡ ɡònɡ)挥洒,名其庵日“绿天”。书不足④,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③以:用。④足:足够。
23.根据意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4.“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的“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   ;“名其庵”中的“名”也一样作动词用,意思是   。
25.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
26.后来,怀素成了唐代的大书法家,我们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2023·炎陵)现代文阅读。
“神木”
①世界上的木材有软有硬,人们把坚硬无比的木材喻为“神木”。“神木”生长在俄罗斯西部沃罗涅日郊外。说它的神奇之处,还得从300多年前发生的一场著名海战说起。
②公元1696年,俄国舰队和土耳其舰队在亚速海面上激烈交战。当时的战舰都是木制的。土耳其舰队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向俄国舰队猛烈轰击。不料炮弹刚碰到俄国战舰的船体,就反弹出去,扑通扑通地掉到水里。土耳其士兵大惊失色,没等他们清醒,就被反攻的俄国战舰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海战使俄国海军威震欧洲。
③俄国战舰为什么不怕炮弹?原来战舰是用沃罗涅日的神木做成的。神木为什么这么坚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其中奥秘,只知道这是一种带刺的橡树,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没什么奇异之处。
④300多年过去了,关于神木的故事一直流传着,可谁也解不开这个谜。到了上世纪70年代,神木的传说引起了前苏联著名林学家谢尔盖博士的重视,他决心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开神木之谜。
⑤他在野外圈起一个靶场,竖起2000多个刺橡木做的靶子。他对着神木靶子发射了几万发子弹,结果绝大多数子弹都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神木果然名不虚传!博士非常惊讶。他取下靶子的木纤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木纤维的外面包裹着一层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这种胶质遇到空气就会变硬,好像一层硬甲。用仪器分析胶质成分,结果表明,胶质中含有铜、铬、钴离子以及一些氯化物。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
⑥博士又用刺像木做了一个大水池,灌满海水,丢入各种形状的刺橡木小木块,然后将池子封闭好。过了三年,他打开水池,取出小木块,惊奇地发现,池子和小木块一点儿也没变形和腐烂。经分析得知,又是这层胶质的功劳。
⑦博士还把一个用刺橡木做的房屋模型投入300℃高温的炉膛。一个小时后打开炉门,模型竟秋毫无损!原来,刺橡木分泌的胶质在高温下能生成一层防火层,并分解成一种不会燃烧的气体,它能抑制氧气的助燃作用,使火焰慢慢熄灭。
⑧至此,神木的奥秘总算被全部揭开了。
27.为了揭开神木奥秘,谢尔盖博士做了三项科学实验,第一项测试神木的   ,第二项测试神木的   ,第三项测试神木的   。
28.请用三个关键词(或短语)归纳神木的特点:         
29.神木具有神奇的功能,主要取决于   。
30.短文前部分写俄国舰队和土耳其舰队在亚速海面上激烈交战传说作用是什么?
31.“他对着神木靶子发射了几万发子弹,结果绝大多数子弹都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句中“绝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
五、习作表达
32.(2023·炎陵)开心习作
成长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懂得拒绝。比如:拒绝拖延,惜时如金;拒绝谎言,一诺千金;拒绝自私,精诚合作;拒绝懦弱,勇往直前……请以“学会拒绝”为话题,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先确定题目。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语言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姓鲁”的“鲁”应读"Iǔ”。
B.有误,“ 满载 ”的“ 载 "应读“ zài ”。
C.有误,“酵母”的“酵"应读"jiào”。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A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正确
B:绞刑:一种死刑。用绳索将犯人勒毙。 故“邢”改为“刑”。
C:严峻:严厉;不宽松。 故“竣”改为“峻”。 隽秀:优异出众。 故“绢”改为“ 隽”。
D: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 故“涛涛 ”改为“滔滔”。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3.【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语无伦次:说话没有条理、层次。句子表达的是很流利,意思不符。
B.萍水相逢:比喻从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句子写的是老同学,意思不符。
C.正确
D.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句子表达的是要有好奇心,意思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4.【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前后矛盾,前面说“毕业考试快到了",后面说“小学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把"已经"改为“快”。
B.语序不当,应先“认识错误",再“改正”,所以改为:我们要努力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C.正确
D.不合逻辑,“不是"否定词运用不当,把“不是""改为是”。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思是︰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与题意不符。
B.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与题意不符。
C.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与题意相符。
D.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文词句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词义;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项中“龙城飞将”指的汉代的抗匈名将“飞将军”李广,这项表述错误;
B项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颂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这项表述错误;
C项中对于《诗经》的介绍和表述是正确的;
D项中《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是林黛玉初到贾府时对王熙凤的描写,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晦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可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首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其沙量相当于长江的六十倍。”然后“黄河每年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有4亿吨积在下游河道中”,接着“问题就出在这四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成了悬河”,最后是“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方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答案】8.正确
9.错误
10.错误
11.错误
12.错误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8.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题目叙述正确,《马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概叹马的命运,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 远大挖负以及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大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抓住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赞扬了石灰默默奉献,坚韧的精神,抒发了作者愿为石灰,默默做贡献清白做人不与坏人同流合污的志向。《竹石》表达了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时,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故答案为: 正确
9.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题目叙述错误。《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的内容,其中等粥写得详细。
故答案为: 错误
10.本题考查多义字的掌握。题目叙述错误。这句话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大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第一个“之""指弈秋的教导,第二个“之”指大雁。
故答案为: 错误
11.本题考查写梗概的方法。题目叙述错误。写作品梗概的时候,为了准确地表达,可以适当补充内容。
故答案为: 错误
12.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可知,即兴发言是临场有感而发的演讲,是对眼前的景、事、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作的演讲。即兴发言的时候提前打好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故答案为: 错误
【答案】13.正确
14.错误
15.正确
16.错误
17.正确
【知识点】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诗歌词句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3.木题考查辩论。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①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②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找出其薄的环节,以便反驳。③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答辩时有必要才答复,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抓住不放。
故答案为: 正确
14.赵孟頫时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相赵匡胤十—世孙。《三门记》是赵孟頫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 错误
15.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如何编排成长纪念册呢 ①设计封面:为成长纪念册命名、配图。常见的命名方式有直接呈现方式,如成长纪念册、成长档案;有比喻形式,如蓓蓄初绽、小荷尖尖,红日初升、向阳花开;还有诗化形式,如生活放歌。配图可以挑选一张或几张切合主题的照片,也可以自己动手绘制,注意要与纪念册名字吻合。②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要求:紧扣标题,呼应纪念册名字;情感真挚,表达生动;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③正文内容要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如编年体式,栏目式,还要设计好栏目名称,栏目名称要凝练,字数要相近。故正确
故答案为: 正确
16.本题考童名吉警句的运用.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天无时思有时"的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意在劝诫人们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与与“开卷有益"无关,所以不能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故错误。
故答案为: 错误
17.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正确
18.【答案】(1)舞动青春,梦想起航
(2)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崇敬之情,除了师生情,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令人难忘,接下来请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题目要求,联欢会的主题语要简洁、形象,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准确作答,一定要紧扣“毕业联欢会”这一主题进行;
(2)写节目串词要结合节目的名称和表演形式,注意要承上启下,语言要简洁,明了。
故答案为:(1)舞动青春,梦想起航;(2)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崇敬之情,除了师生情,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令人难忘,接下来请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答案】19.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20.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21.程开甲;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
22.2003年的中国,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抗击非典的危险战场上,白衣天使成为真正的英雄。在北京,时年28岁的李晓红,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救治“非典”患者时被感染,生命最后的时刻,她还强打着精神写下了关于自己病状的体验和分析。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材料三 ,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四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 材料四 ,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9.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一中得到的信息是: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故答案为: 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
20.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三可知,川航机长刘传健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的原因是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故答案为: 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2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四可知,材料四提到的英雄是程开甲,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在他的颁奖词中,“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写出了他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卓越的成就,“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写出了他的高尚爱国情怀。
故答案为:程开甲/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
2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回答即可。即:2003年的中国,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抗击非典的危险战场上,白衣天使成为真正的英雄。在北京,时年28岁的李晓红,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救治“非典"患者时被病毒感染,生命最后的时刻,她还强打着精神写下了关于自己病状的体验和分析。
故答案为:2003年的中国,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抗击非典的危险战场上,白衣天使成为真正的英雄。在北京,时年28岁的李晓红,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救治“非典”患者时被感染,生命最后的时刻,她还强打着精神写下了关于自己病状的体验和分析。
【答案】23.zhòng;gòng
24.书写;命名
25.书写了一次又一次,把木盘和木板都写穿了。
26.A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2)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在语言演变中,有些词语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则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词语即使读音、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多不同。做这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
(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23.本题考查了字音。“种"读" zhǒng"时,指类别;种类。如工种﹔读" zhòng"时,指种植。如种地。“供"读“gōng"时,指供给。如供应。读"gòng"时,指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佛用的祭品。如供品。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依次选“zhong、gong”。
故答案为:zhòng;gōng
24.本题考查了字义。结合f语境与平时积累的古文词类活用加以理解。“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书写;“名"意思是命句,取名。
故答案为:书写、命名
25.本题考查了句子翻译。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运用直译的方法连词成句即可。书:书写。再:一次又一次。皆︰都;穿∶通过,透过。句意是︰一次又一次写,一次又一次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故答案为:书写了一次又一次,把木盘和木板都写穿了。
26.本题考查了分析与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写怀素先用芭蕉叶为纸,后用木盘与木板当作砚台和练字板练习书法,最后成为唐代书法家。这个故事启示人们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故答案为: A
【答案】27.硬度;防水防腐功能;防火功能
28.坚硬;抗腐蚀;抗高温
29.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
30.吸引读者,引出要说明的事物
31.不能去掉,去掉话标明子弹全部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与实际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对短文的理解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
2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⑤段,读句子“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可知,测试神木的“硬度”;第⑥段,读句子惊奇地发现,池子和小木块一点儿也没变形和腐烂"可知,测试神木的“防水防腐性能"”:第⑦段,读句子“一个小时后打开炉门,模型竟秋毫无损可知,测试神木的“防火能力”。
故答案为:硬度、防水防腐功能、防火功能
2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第⑤段,读句子“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可知,神木很坚硬;第⑥段,读句子惊奇地发现,池子和小木块一点儿也没变形和腐烂”可知,神木可防水、防腐蚀;第⑦段,读句子“一个小时后打开炉门,模型竟秋毫无损"可知,神木可以防火,抗高温。
故答案为:坚硬、抗腐蚀、抗高温
2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⑤段,读句子"他取下靶子的木纤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木纤维的外面包惠着一层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神木坚硬如铁,不怕子弹。”第⑥段,读句子"经分析得知,又是这层胶质的功劳。”第⑦段,读句子原来,刺橡木分泌的胶质在高温下能生成一层防火层,并分解成一种不会燃烧的气体,它能抑制氧气的助燃作用,使火焰慢慢熄灭。”可知,神木具有神奇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
故答案为: 表皮细胞分泌的半透明胶质
30.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和含义。第②段描写了那场著名的海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这场战争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俄国战舰为什么不怕炮弹 ”再引出作者要说明的事物。
故答案为: 吸引读者,引出要说明的事物
3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特征,本质,规律。
不能去掉,“绝大多数“"是修饰限制“子弹”,如果去掉句意就变为”他对神木靶子发射了5万发了弹,结果子弹都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不符合实际情况,你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故答案为: 不能去掉,去掉话标明子弹全部被坚硬的神木靶子弹了回来,与实际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2.【答案】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请求
在五年级上学期,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背语文书,刚好背完。有一个女同学迅速地跑过来,朝我气呼呼地说:“有人欺负我,请你和我一起去打那个人,好吗?”
听了她的话,一开始我真有点冲动,想和她去打那个人。但是,那一刻,我犹豫了。我想了又想,最后,终于做出了选择。我对她冷静地说:“不,不能去打人,这件事你应该告诉班主任老师,而不是让我帮助你把这气打回去。就算你出了气,她的家长肯定来找我,怎么办?本来是好心帮助你,但最后还要我来背黑锅,我可不想赔偿人家的医药费,还有,他的家长不讲理怎么办?搞不好,伤害大了,我还要坐牢,那多傻呀!”
我的话让同学顿时冷静了下来,她对我说:“你说的有道理,谢谢你。”然后,她就去告诉了老师,最终,问题得到了完美地解决。
这件事让我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教别人什么该拒绝,什么不该拒绝。有些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就行了,不要勉强自己做不该做的事情,一切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拒绝。我记得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一样。”我们要学会拒绝一切不合理的要求。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首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材料,明确写作要求,请以“走进外太空”或“穿梭到未来”时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科幻故事。“穿梭到未来,遥想不可思议生活”强调了写作主题和内容。明确写作要求,然后发散、梳理写作思路。最后根据思路进行具体行文,注意合理安排结构,内容完整,语句明白晓畅,突出主题。
【点评】这篇作文以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趟奇妙的太空之旅。通过对水星基地、金星基地、土星基地的详细描述让文章情节更生动形象。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