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8 14: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课题:《题西林壁》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白居易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 瑟、似珍珠、似弓 1.观察要细致,词语表达要准确。
2.观察一段时间,由暮到夜。
3.观察景物的对比或变化。
苏轼 庐山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三人世称“三苏”。
苏轼被贬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游遍庐山后,写下了若干首庐山游记诗。
白居易
苏轼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题 西 林 壁
题写、书写
庐山脚下的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
解诗题
题 壁 诗
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汉代以后,题壁者代不乏人。南北朝时期,题壁诗渐多。唐代,题壁诗骤然大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成为“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之一。同时,题壁诗之多,也体现了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读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明诗意
山岭
山峰
游山所见
连绵起伏
高耸入云
任 务 单 一
姓名:
班级:
组别: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题西林壁》前两句,想一想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把关键字填在圆圈图第一层;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庐山得景象是什么样子的,把关键字填在圆圈第二层。
横看
注:本单主图出自廊坊市开发区小学李洪涛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我这样汇报任务单:
作者从 面观察庐山,看到的庐山是 的样子;作者从 面观察庐山,看到的庐山是 的样子;作者从 、 、 、 看到的庐山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明诗意
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因为
游山所感
指庐山的全貌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悟哲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全貌。
要从多个角度客观看待事物。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白居易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 瑟、似珍珠、似弓 1.观察要细致,词语表达要准确。
2.观察一段时间,由暮到夜。
3.观察景物的对比或变化。
苏轼 庐山
正面看成岭,侧面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1.要从多个角度、客观观察事物。
2.要观察事物的整体。
3.观察事物要客观。
4.观察以后要写出自己的感悟。
任 务 单 二
姓名:
班级:
组别: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①晴方好②,
山色空蒙③雨亦④奇。
欲⑤把西湖比西子⑥,
淡妆浓抹总相宜⑦。
【注释】
①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好:正显得很美。
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④亦:也。
⑤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⑥相宜: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