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龙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龙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11 11: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试卷共 8 页,共 23 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 祝考试顺利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中性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颓圮(pǐ) 贿赂(luò) 殒身不恤(yǔn) 婆娑起舞(suō)
B.菲薄(fěi) 青苔(tái) 头破血流(xuè) 力能扛鼎(ɡānɡ)
C.黯然(àn) 酝酿(liànɡ) 挥斥方遒(qiú) 屏息以待(bǐnɡ)
D.解剖(pōu) 秩序(zhì) 叱咤风云(chà) 悄然无声(q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 歉意 照相机 天伦叙乐 金发碧眼
B.笙箫 庭院 发源地 横七竖八 桀骜不训
C.褪色 喋血 具乐部 不假思索 衣衫褴褛
D.蹒跚 作揖 橘子洲 心智健全 终生难忘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 在痛定之后的。
②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 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③随后走进了一位 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必须 颠覆 精明强干 B.必需 颠倒 精明强干
C.必须 颠倒 短小精悍 D.必需 颠覆 短小精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赛车道外的观众看着全副武装的车手驾车潇洒驶过,无不流露出对车手的羡慕之情,却不知道赛车里的车手忍受了多少压力。
B.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商业与环境”全球峰会,是继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世界环保组织和全球商界领袖首次谋求绿色共识。
C.古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的双脚只要不离开大地,便会力大无穷,永远无法被击倒,因为大地会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D.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住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一部美术史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6.下列关于“人品即画品”的解说,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人品即画品”这句话流传已久,也是在美术界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但根据作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B.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认证,甚至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
C.在美术界,人们看重的是绘画水平,所以即使是“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的画家,用“人品即画品”这句话去衡量,也仍不失为一个好画家。
D.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还可以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品即画品”成了一句空话。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B.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这表明“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只能被当作“幌子”。
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的。
????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很难保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论层面。
????B.年轻记者去采访一个“俗不可耐”的画家前,某长者特地嘱咐记者的那番话正是作者思考的重点,“某长者”的话将“人品”和“画品”割裂开来。
C.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D.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帮助
C.拔剑,剑长,操其室 室:剑鞘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郎中:宫廷的侍卫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群臣惊愕”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②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③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④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⑤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⑥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图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的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B.地图打开后,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秦王,但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为了脱身用力挣断了袖子。
C.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咸阳宫内,秦国君臣“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
D.荆轲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他靠着柱子笑骂秦王:“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用生命与你抗争,来实现我与太子的约定并报答燕太子!”
12.请把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 是 已 破 秦 军 项 羽 召 见 诸 侯 将 入 辕 门 无 不膝 行 而 前 莫 敢 仰 视 项 羽 由 是 始为 诸 侯 上 将 军 诸 侯 皆 属 焉
1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我国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比”手法。诗中的“舅姑”和“齐纨”分别指什么?请具体说明。(4分)
①舅姑: ②齐纨:
(2)针对朱庆馀诗中期待和不安的心情,张籍表达了怎样的看法?(4分)
答:
1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2)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
(3)在雨中哀怨, 。(《雨巷》)
(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再别康桥》)
(5)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7)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记念刘和珍君》)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聂绀弩:“我将狂笑我将哭”(节选)
王培元
聂绀弩去世前一年元宵节的前三天(1985年3月3日),郁风、黄苗子夫妇和吴祖光,一同来探访他。郁风看到他虽整日卧病在床,但依然读写不废,就随手拿过一张纸,为他勾画了一幅像,遂吟道:“冷眼对窗看世界。”黄苗子马上对曰:“热肠倚枕写文章。”夫妇俩凑成了一联。
聂绀弩看了一眼,回过头来,笑了。
这一年的下半年,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腿部肌肉日渐萎缩,一条腿已经不能伸直,直至一点也动弹不得,手臂也不听使唤,连脑袋从枕头上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每天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像一段干朽的木头一样。
他拒绝住院,最后,连吃药也拒绝了。11月10日,他在纸上歪歪扭扭、模糊不清地写下《雪峰十年忌》诗二首,遂成绝笔。
1986年3月26日,下午4点25分,形销骨立的聂绀弩,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溘然长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人们向他的遗体告别时发现,安卧在灵床上的聂绀弩,一条腿,依然蜷曲着。
据说,3月26日这一天,他对守候在床边的周颖说:“我很苦,想吃一个蜜橘。”
周颖剥了一个蜜橘给他。他一瓣一瓣地把蜜橘全吃了下去,连核儿都没吐。吃完后,他说:“很甜,很甜。”接着,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再也没醒过来。
诗人艾青说,聂绀弩的死,是仙逝。
有人称聂绀弩为“才子”,也有人说他是典型的“文人气质”,还有人认为他是“名士派作风”。冯雪峰说他“儿童似的天真,也儿童似的狡猾”。黄苗子认为,写出了“我将狂笑我将哭,哭始欣然笑惨然”“浑身瘦骨终残骨,满面伤痕杂泪痕”“穷途痛哭知何故,绝塞生还遂偶然”等诗句的聂绀弩,是热与冷、爱和恨、入世与出世、执著与超脱的怪异混合。
在我看来,他的率真,他的狂狷,他的豪放,他的特立独行,他的愤世嫉俗,他的傲视群伦、鄙夷一切,他的才华绝代、出类拔萃,他的时而“金刚怒目”、时而“菩萨低眉”,是“人文”人物中一道已经渐渐远去、恐怕再也不会重现的、绚烂而别致的风景。
章诒和说,聂绀弩“敢想、敢怒、敢骂、敢笑、敢哭”,“他的精神和情感始终关注着国家、社会”,“他对腐朽、污秽、庸俗的事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与愤怒”。他的诗,岂不正是他的歌笑悲哭?
在现代中国,鲁迅那种“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的境界,罕有企及者,聂绀弩庶几近之。
读聂绀弩的诗,最能从中体味我行我素、放诞飘逸、蔑视礼俗、笑傲人生的魏晋文人风度,也自然使人联想起“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的阮籍,“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嵇康,想起阮籍的“穷途之哭”,嵇康的“临刑弹琴”……   嵇康擅长作文,阮籍以诗取胜。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师心使气的聂绀弩,挥笔写下的,是卓伟绮丽的不朽诗篇。
1993年1月8日,“聂绀弩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在西郊万寿寺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吴祖光、邵燕祥、杨宪益、丁聪、周而复、尹瘦石、林辰、牛汉、舒芜、公刘、王利器、周绍良、戴文葆、罗孚、周海婴等好友亲朋,都来了。
墙上,挂着一幅聂绀弩和夫人周颖的合影。聂绀弩咧着嘴笑着,眼睛里流露出几许狡黠。望着照片里那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的聂绀弩,不禁想起了钟敬文《怀聂绀弩》中的诗句:“怜君地狱都游遍,成就人间一鬼才。”
屋里,众人深情地忆述着、怀想着、评说着已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聂绀弩。屋外,晶莹、洁白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静悄悄地盖在衰草枯枝上。会散了。走在荒凉破败的废园里,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我突然悟到:聂绀弩的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杂文诗”,聂绀弩的文采风流,聂绀弩的精神深度,聂绀弩的人格境界,已近乎绝唱矣。
1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 郁风夫妇俩看望病中的聂绀弩所写的即景联,既写出聂绀弩对世上“腐朽、污秽”事物的蔑视之意,又写出他针砭时弊、笔耕不辍的写作热情。
B. 黄苗子认为,写出了“我将狂笑我将哭,哭始欣然笑惨然”等诗句的聂绀弩,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热与冷、爱和恨、入世与出世、执著与超脱集于一身。
C. 作者说聂绀弩是“‘人文’人物中一道已经渐渐远去、恐怕再也不会重现的、绚烂而别致的风景”,是因为再也不会有像聂绀弩这样率真的人了。
D.“敢想、敢怒、敢骂、敢笑、敢哭”,这是章诒和对聂绀弩的评价,作者引述这一评价,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评价的认同,也表达出作者对聂绀弩的敬佩之情。
E. 作者认为,在现代中国达到鲁迅那种“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的境界的,除了聂绀弩,几乎没有其他人了,这是对聂绀弩的高度评价。
17. 文章写聂绀弩去世后“一条腿,依然蜷曲着”,紧接着就写他吃蜜橘,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说明。(4分)
答:
18.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描写了屋外的雪天景象,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9. 认真阅读全文,探究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8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学校将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为朗诵《再别康桥》的节目写一段导入语。要求:①涉及作品内容及作者;②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③导入自然,有感情;④字数控制在50~80字之间。(4分)
导入语:
21.每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准备在下一次“世界读书日”开展一次全校性的“重温经典”读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要求:①主题明确,语言通俗得体;②使用对偶句;③字数在10~18个之间。(4分)
主题:
22.根据示例的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乌戴特将军说的话。要求:符合语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4分)
一次,前民主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轻抚士兵肩头,说:“ 。”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了,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示例: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让头发再长出来吗?
补写: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请以“远方的彩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武汉二中、龙泉中学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4.A(B宾语残缺,句末加“的大会”。C将“巨人安泰的双脚只要不离开”改为“巨人安泰只要双脚不离开”。 D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5.B(《左传》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C(“即使是‘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的画家,用‘人品即画品’这句话去衡量,也仍不失为一个好画家”不符合作者观点,对“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的画家,作者持否定态度)
7.B(“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这在原文中是用以表明我们不能将“‘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而不是“表明‘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只能被当作‘幌子’”;另外,原文说“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而不是“只能被当作‘幌子’”)
8.C(作者认为“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并没有说“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 B(假借:宽容、原谅)
10.A(根据文意,“群臣惊愕”是因为眼前突发的事件,“卒起不意”点明原因;④⑤⑥是后文群臣“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的原因)
11.D(对文中“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的表述不正确,应为“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12.(9分)(1)(3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节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东道主”“行李”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3分)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穷困”“私”各1分,句意正确1分) (3)(3分)现在人家正好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就好比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刀俎”“辞”各1分,句意正确1分)
13.(3分)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3分,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参考译文】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恐惧害怕。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项羽率军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从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 CE(C项中的“一道……风景”是针对原文“他的率真,他的狂狷,他的豪放,他的特立独行,他的愤世嫉俗,他的傲视群伦、鄙夷一切,他的才华绝代、出类拔萃,他的时而‘金刚怒目’、时而‘菩萨低眉’”而言的,称赞他拥有众多特质,文章是说综合了如此众多特质的人,以后很难出现了;另外,原文说“恐怕再也不会重现”,此选项说成“再也不会有”也不准确。E项在作者看来,聂绀弩并没有完全达到鲁迅的那种境界,原文是“聂绀弩庶几近之”)
17.(4分)前者写聂绀弩的病痛之苦,由此引出对聂绀弩吃蜜橘的回忆,(2分)聂绀弩“我很苦,想吃一个蜜橘”将两者联系起来,(1分)表现聂绀弩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苦中思甜,对正常生活的眷恋和热爱。(1分)(写出联系,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8.(4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作者沉重、惋惜的心情。(2分)作者借屋外的雪天景象,表达了对聂绀弩的缅怀,抒发了对聂绀弩高洁品格的赞美。(2分)
19.(8分)文章先回忆聂绀弩病重及去世的情况,写他卧病在床的形象、题诗、吃蜜橘;然后评价聂绀弩的独特个性与真挚情怀;最后写座谈会上众多名流对聂绀弩的忆述与怀想,对聂绀弩的人格境界“已近乎绝唱”发出感慨。(“写作思路”4分,依次写出病中、(众人、作者)评价、座谈会得3分,表述清晰得满分;“主要内容”4分,对应“写作思路”的三个层次,依次写出“卧病在床的形象、题诗、吃蜜橘”,“表现聂绀弩的独特个性与真挚情怀”,“众多名流对聂绀弩的忆述与怀想,对聂绀弩的人格境界发出感慨”,大致如此,即应给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得2分,全对得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4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康桥,你河岸的金柳,你水底的青草,你那西天的彩云,是否还记得一位中国诗人对你唱出的依恋和不舍。(3分)请欣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