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认真拼读,将汉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7分)
Jì shù ào mì
1.航天( )为人类探求宇宙( )提供了先进手段和良好条件。
Shū shì xū ruò kē xué yán jiū
当人们待在( ) 的房屋里时,身体( )的他却在冰天雪地里进行( ) ,
jiāng yìng
即使肢体已被冻得 ( ),他仍然坚持着。
二、选字填空。(6分)
绳 蝇 苍( ) 麻( ) 跳( )
记 纪 世( ) ( ) 忆 ( ) 律
架 驾 书( ) ( ) 驶 ( ) 子
探 深 ( ) 头 ( ) 浅 ( ) 索
三、选一选。(10分)
1.“魏格纳因发现了陆地和海洋的联系而欢呼雀跃。”下列选项中与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系鞋带 鸟雀 B.系列 家雀儿
C.系扣子 雀鹰 D.关系 麻雀
2.在句子中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___嘴和耳朵。
A.不仅··……而且…… B.不是……而是……
C.因为……所以…… D.不光……还……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飞机在云端飞行,乘客往往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B.经过妈妈的教育,华华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C.几根木棍横七竖八地摆在过道上。
D.这件事归根到底是要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的。
4.用“√”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4分)
(1)科学家(发现 发明),某些中药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2)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温和 暖和)的。”
(4)我们一定要(继续 陆续)发扬这种乐于助人的作风。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名校期末真题)这些花儿是那样柔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2分)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用上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2分)
3.照样子,改写句子。(2分)
例: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游山、玩水、赏花都可以亲近大自然。
五、课本知识回顾。(10分)
1.智能之士, , 。
2.(名校期末真题)老师告诉我们,若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力行。我不由得想起了《礼记》中的名言:博学之,
, , 笃行之。
3.(名校期末真题)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正如韩愈所说:“ , ?”
4.[考查语文要素]下面是“小问号”在学习本单元时提出的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提问的?连一连。(3分)
①蚕豆会和豌豆一样,盛开紫色的花吗? 课文内容
②在夜里,飞机能做到安全飞行和蝙蝠有关系吗? 课文的写法
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一句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联系生活经验
六、生活中的语文。(4分)
近几年,随着网购的发展,快递量也在激增。快递包裹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关部门表示,希望未来邮件、快递包装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三方面进行改进。
假如让你针对快递包装向某快递公司提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至少写出两个。
阅读理解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7分)
(一)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中,“反复”的意思是( ),说明( )。(填序号)(4分)
A.颠过来倒过去 B.一遍又一遍 C.反悔
D.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E.科学家后悔研究这个问题
2.[趋势新题]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蝙蝠——( )发出( )遇到障碍物,障碍物反射( ),改变飞行方向
根据示意图,结合选文内容可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3.文中加点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请你用“ ”画出来。(2分)
4.你还能举出人们从自然界受到启示,从而有所发明的例子吗?至少举出两条。(4分)
(二)石油
①石油是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生活中交通工具的使用和部分电力的供应都离不开石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 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开采□
②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久的可达到5亿年。在地球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物。这样的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最后形成沉积盆地。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会转化生成石油,分散在岩层中。
③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石油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 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因为有了储集岩,所以石油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1.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第③段中画“ ”的句子的作用是( )(2分)
A.承上启下 B.总领全文
C.总结全文 D.点明中心
3.第2段主要介绍了 。(1分)
4.读画“ ”的句子,“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活中交通工具的使用和部分电力的供应都离不开石油。
B.橡胶、塑料、合成纤维都是石油产品。
C.现今已发现的油藏,时间距今都有5亿年。
D.储集岩能让石油安静地在地下“定居”。
6.[考查语文要素]请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两个问题。(4分)
问题一:
问题二:
习作表达
八、习作。(30分)
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你觉得哪位老师是这个家庭里威严的大家长?谁和蔼可亲,像妈妈一样?同学们又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你选择其中最有特点的成员给大家介绍一下。题目自拟,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1.技术奥秘
2.舒适虚弱科学 研究僵硬
二、蝇绳绳纪记纪架驾架探深探
三、1.D
2.B
3.B
4.(1)发现(2)改变 (3)暖和
(4)继续
四、1.这些花儿是那样柔弱,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2.[示例]是谁一直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是消防员战士。
3.游山可以亲近大白然,玩水可以亲近大自然,赏花也可以亲近大自然。
五、1.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2.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3.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4.①——联系生活经验
②——课文内容
③——课文的写法
[示例]①快递袋能否使用环保材料?②快递箱可以实现回收循环使用吗?3怎样才能避免过度包装的问题呢?
七、(一)1.B D
2.嘴 超声波 耳朵
嘴超声波 耳朵
3.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示例]人们仿照鱼的形体发明了潜水艇,受到鸟儿飞行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
(二)1.,、。
2.A
3.石油的生成过程
4.不能删去。因为“至少”一词强调了石油生成的时间不会少于200万年,删去后体现不出语言的准确性。
5.C
6.[示例]石油的生成过程是怎样的?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