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
第五单元
(一)
《麻雀》节选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 )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 )哑( )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 )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锋利—( ) 掩护—( ) 搏斗—( ) 庞大—( )
3.用“﹏﹏﹏”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个比喻句。
4.“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指的是什么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时快疾的样子。
B.写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儿的急切心情。
C.写出了老麻雀的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
(二)
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 ) 汲取—( )
2.填空。
(1)课文主要写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一起去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的事。
(2)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3.“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时,看到天都峰和石级的样子,产生了犹豫、不自信的心理,请你简要概括一下“我”看到的天都峰和石级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怎样奋力向上爬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5.“我”和老爷爷都爬到了天都峰顶,是因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地平线(节选)
小时候,我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跑。庄稼收割完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散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房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那里天地相接了。
天和地已不再平行,而是形成一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时,发现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我问。
“天边?”
“就是那有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还远吗?”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
“地平线是什么?”
“是个谜吧。”
我有些不大懂了,以为他在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也是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
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出神地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也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所以跑了一程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吧?
1.解释词语
无拘无束:_____
2.“咀嚼”原意是______,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
3.“地平线”的位置是_______,颜色是_______。
4.为什么说:“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
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
(四)
________
春天,两鬓(班 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pō bō)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里栽下一株芭蕉。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带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憔悴的芭蕉。
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lèn nèn)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kū gū)萎了。学生跑进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师, 老芭蕉病得厉害。”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教师坐在桌前批改作文。她翻开一个本子,只见上面写着:“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着:“我长大也愿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多的小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恰当的字或读音,打“√”。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枯萎( ) 和蔼( )
4.“老芭蕉枯萎了”是因为( )
A.它病得很厉害。 B.它老死了。 C.它把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
5.“老芭蕉越来越憔悴”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6.在第3自然段的结尾,老师说的话应该是( )
A.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B.是的,老芭蕉多可怜呀!
C.不会,她心里一定很快乐。
D.唉,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7.本文运用________的写法,用老芭蕉比喻________,用小芭蕉比喻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关于班级同学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了解班内同学近视的情况,查找近视的原因,更好地进行预防,我对班内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观察、询问和计算,了解班级同学近视的人数和比例。
2.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用眼习惯。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视的原因,统计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的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四(1)班学生近视情况。
2.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率比较。
小学生近视率 中学生近视率 高中生近视率 大学生近视率
中国 26.96% 54.43% 72.8% 77.95%
德国 25.7% 49% 63.8% 高于63.8%
日本 8.8% 15.6% 20.4%
(四)结论
1.一些同学没有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在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休息时间呈递减趋势。
2.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对眼睛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同学们却没有引起重视。有些同学近视但未治疗和佩戴眼镜,说明对近视问题不够重视。
3.除遗传因素之外,姿势不正确、用眼习惯不良以及营养和睡眠不足都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1.这份报告调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次调查中,作者还了解了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的情况。有人说,这与所在班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关系不大。你认为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给四(1)班的同学提出用眼的建议。(至少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则富有情趣、能打动人的保护眼睛的提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 副)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hǒng sǒng)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āng fǎ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跳 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用“\”划去文中错误的字和读音。
2.给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神清气爽: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第二段到第五段是按( )顺序来写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现这种顺序的语句。
5.文中第二段写的是颐和园的( ),它的特点是( )、( )。
6.“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能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
(八)
________________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qǐng)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②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lóng)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鹜(wù),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风头潜鸭,迈着长腿踱(duó)步觅食的黑颈鹤(hè)……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呐!∥
③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时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④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lüè)取岛上刚刚孵(fū)化出来的幼雏(chú)。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⑤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忽地(hū dì),一只黑鹰俯(fǔ)冲下来。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这时,鸬鹳(lú guàn)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鸡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眼花缭乱 ________
A.用花或花纹装饰的。
B.颜色或种类错杂的。
C.模糊迷乱。
2.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这句话描写景物的角度是________(平视、仰视、俯视),从________(形状、声音、颜色)这方面来进行描写,运用了________(拟人、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3.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主要是写鸟________(大、多、美),句中的“________”一词突出了青海湖的鸟岛是鸟儿的快乐家园。
4.第③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引起下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5.请你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九)
台湾竹
我爱台湾竹,爱它那新绿的生命,爱它那修长的姿态,爱它那谦逊的品格。
我爱台湾竹,一个不大的花盆里,生长着十几株台湾竹。仔细打量,茎是淡绿的,叶是墨绿的,芽是新绿的,都是那样苍翠茂盛,凝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轻风一吹,那浓淡相间的绿色相互掩映,绿得像要从叶尖流下来似的。
我爱台湾竹修长的体态。台湾竹细而直的茎有尺把高,茎的顶端簇拥着一堆叶子。说是簇拥,其实排列有序,每层都长着两三片绿叶。数一数几层加在一起,足有十四五片。修长的绿叶成线条状,自然地向外展开,每片叶子上都有纵贯叶子两端的脉纹,远看就像开着的“绿色的花朵”。少女都以身材苗条引以自豪,台湾竹在植物世界里恐怕也算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吧。
有人认为台湾竹不开花,其实每年百花盛开的时节,台湾竹也悄悄地开出一朵洁白的小花,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因为这花实在不起眼,太不引人注目了。但它却不管你欣赏与否,它都默默无闻地为大地倾吐着自己的全部芳香。是啊,越是普通就是伟大,越是平凡就是具有一种朴素,谦逊二完美。
1.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近义词:姿势—— ( ) 谦虚——( )
②反义词:伟大—— ( ) 华丽——( )
2.认真读短文,仔细做题
① “绿色的花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公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体现台湾竹品格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用横线画出文中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然后仿写一句拟人句。
拟人句:
4.你最想赞美什么植物?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十)
春 笋
①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②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滚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
③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拨 拔)地而起啦! 瞧 漫坡遍地 密密麻麻 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 在春风中微笑 在春雨中沐浴
④啊,春笋生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窜过石缝钻出来……别看它嫩生生的, 春笋浑身可充满了活力,春笋比钢钎更刚强, 春笋比风钻更锐利, 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春笋向上的生机。
⑤啊,春笋长得多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儿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 竟)争着向上。山泉丁冬为它们伴奏,鸟雀欢歌为它们歌唱,小花舒瓣对它们欢笑,松柏婆婆给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广 宽)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在文中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打“√”。
2.修改第4自然段结尾处画“ ”的句子。
3.请在文中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4.第4小节中许多动词表现出春笋顽强生长的过程,请在这些动词下面加上 “●”。
5.用“~~~~~”画出文中一处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
6.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写春笋。
7.你喜欢春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雕凤凰
古时候,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人们听说了,一窝蜂地跑来看。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地雕起来。当凤头、凤尾还没雕成,羽毛也没有刻完的时候,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看见凤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啊,简直像公鸡。”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睛说:“雕得一点儿也不像凤凰,倒像只又丑又笨的鸭子。”其余的人也指指点点附和着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凤凰呢!”听了这些,木匠并不理会,仍然专心致志地雕刻着。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便三三两两地散开了。只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没过几天,凤凰雕成了,还涂上了鲜艳的色彩。人们又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只见凤凰翠绿的冠子高高耸立,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五彩缤纷的身子格外耀眼,鲜艳美丽的翅膀跃跃欲飞。
木匠用刻刀轻轻一点,给凤凰刻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凤凰立即扑噜噜地拍打翅膀,腾空而起,在屋梁上回旋飞翔,三天三夜没有降落。
这时围观的人齐声称赞,一致惊叹凤凰的精美,夸奖木匠技艺非凡。
那位白胡子老头听了,扭过头来,说:“别忘了,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样议论的啊!”一句话说得人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仿写词语。
七( )八( ):__________ __________
笨( )笨( ):__________ __________
跃跃(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专心致志: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彩缤纷: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1)围观的人夸奖木匠技艺非凡。( )
A.十分,极。 B.超过一般。 C.比较好。
(2)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 )
A.思想内容。 B.情趣,趣味 C.意见。
4.用“ ”画出凤凰没雕成时人们的表现,用“﹏﹏”画出凤凰雕成后人们的表现。
5.人们为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高尔基和孩子们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儿童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 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地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珍藏 收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常说:“有了困难去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发现了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了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时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是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好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 夸耀)。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露出智慧(峰 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骄傲情绪滋生。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了一位年仅九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小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画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冒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骄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词语,把同类的词归在一起。
坠落 钢笔 稿纸 洞穴 货船 思考 抚摸 红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句:一次,他收到了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中画“____”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通过___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们既________,又________。
7.“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小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