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
专题04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
一、形象手法
(一)直接描写
1.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借助肖像描写,可以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性格),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典型的动作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表现人物情感),语言描写(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对语气情态的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可以分析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等),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具体刻画)
示例:
《祝福》
(肖像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相貌、声音、神情、姿态、服饰等的描写,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属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了人物的遭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第一次:头上扎着白头绳(寡妇身份),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生活艰辛),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青春的活力)。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善良、安分、温顺的劳动妇女)。
第二次: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再次守寡),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青春的活力已经不复存在),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不仅青春活力不在,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语言描写)
鲁四老爷的“可恶,然而……”
第一次“可恶”的是祥林嫂的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表语意转折,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的,使鲁家有失体面而感到不快。“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他的“可恶”“然而”表现了封建礼教奴役人、愚弄人的特点。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代表性既不主要表现在他的经济地位上,也不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地位上,而是主要表现在顽固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上,他以顽固、虚伪、自私、冷酷的一系列表现,迫使祥林嫂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他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重要人物。
祥林嫂四次重复阿毛的故事,“我真傻,真的,” 意在渲染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对儿子的依恋而不得;博得他人的同情,寻求精神慰藉)。
《荷花淀》
(动作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走时的动作,表现出她内心的震动和对丈夫的关心,同时也能看出她编席子的熟练,划破了手指只是很自然地轻轻一吮(不理解的同学可以拿来和同样划破手指的小鲜肉演员来个对比),看出她经常做这样的工作,是个勤劳的人。
(语言描写)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表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可以看出她是个坚强的人。
《百合花》
(直接描写)
“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的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做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美丽、羞涩、爱笑,这位农村新媳妇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她将自己唯一的嫁妆,一条里外全新的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无私地借给军队,让人不禁感动。不是因为有觉悟,而是淳朴的人情和女性的善良使她这样做。
(细节描写)
细节一:“伪装”
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
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作用:把小通讯员那纯朴、自然的情趣表现了出来。还显出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或是涉世不深,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细节二:“馒头”
第一次是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
作用:塑造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第二次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地为他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作用:“我”睹物思人,勾起“我”对小通讯员的深切思念。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二个馒头,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内心悲痛之情,“立片言而居要”,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细节三:“衣肩上的破洞”
第一次是在借被时,由于羞涩、慌张,小通讯员在接过新媳妇递过来的新被转身走时,不小心,衣肩上挂破了个洞,而且高低不肯让新媳妇缝补。
作用:这既照应了前文写的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又表现了他的执拗,当然还带有一点对新媳妇的愠意。
第二次是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我”看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现在至少要裸露一个晚上的肩膀了。”
作用: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也写了“我”后悔的心情,细腻地渲染了“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关怀,为下文写小通讯员负伤牺牲埋下伏笔。
第三次,小通讯员躺在门板上,新媳妇看见衣肩上的破洞,发出惊叹。
作用:这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架队抬回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是小通讯员,而且还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到团部后,一直都无暇顾及这个破洞,使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愈加高大起来。
第四次,新媳妇“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可新媳妇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劝她不要缝了”,她却异样地瞟了“我”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着”。
作用: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感情:有对当初小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饱含着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文字跌宕起伏,并唤起了读者的种种回忆:借被子,门钩挂破衣服,高低不肯让人缝补……
《老人与海》
(肖像描写)
老人面容瘦削而憔悴,脖颈上刻着许多深深的皱纹。他的腮帮上印着些许褐斑,那是太阳照射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这种饱经风霜的模样不只是在写老人,更是反映出了渔夫这整个群体的特征。
“他的衬衫打了很多层补丁,就像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晒得褪了色,颜色深浅不一。”很多层补丁说明了桑提亚哥的衣服穿了很久,随后说被太阳晒褪了色则充分表明了桑提亚哥不是因为懒惰导致的家境贫寒。
《百年孤独》
(心理描写)
“正当她哀叹自己命不好,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时,奥雷里亚诺眼神定定地望着她,令她感到一阵茫然” 伟大的母爱在冷漠的现实、沉重的孤独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这种生活使她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阿Q正传》
(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可以看作是动作、神态等形象描写的细致化)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根本不懂得画圆圈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只是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惭愧,而且当他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惭愧不已时,早已被人掣去了纸笔,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了。这一典型细
节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阿Q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深刻地揭示了阿Q的精神面貌。
(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鲁迅对阿Q的外貌和神情的描写,是结合阿Q的活动,随着情节的发展,用传神的白描手法,逐步勾勒出的。在第一章中先写了他“手舞足蹈”吹嘘自己的姓赵的情形,此后在其他章节中写了他对闲人“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们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的神态,紧接着又写他“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招摇过市的模样,随后又写到他忌讳别人提起,怕别人耻笑,反说别人“还不配”的头上长着的“癞疮疤”,被闲人揪住打的“黄辫子”,与王胡比谁吃的虱子大,咬得响时张开的“厚嘴唇”,被赵太爷没收的头戴的那种浙东农民常戴的破旧的“旧毡帽”“腰间挂着的”装满了偷来的东西的沉甸甸的“大搭连”,穷得剩下的唯一一条“万不可脱”掉去换饭吃的“裤子”,被人揪住辫子打时“歪着头”求饶和假洋鬼用“哭丧棒”打他头时“赶紧抽紧筋骨,耸着肩膀等候着的”神态,以及进城偷东西回来穿着新夹袄把满把的铜钱摔在桌子上得意洋洋地大叫“现钱,打酒来”的神态,在判决书上画押,生怕画得不圆,而“手捏着笔却只是抖”的情形,等等,他的形象就逐渐地清晰完整了,从中透示出阿Q低贱屈辱的社会地位和极端困苦的生活遭遇,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表现了阿Q自尊自负、讳饰缺点、愚昧麻木等性格特征,对他的“精神胜利法”作了批判,同时,也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控诉了统治阶级残害人民的罪恶。
《边城》
(心理描写)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翠翠用矛盾的口吻表现了不愿一个人的承受孤独,害怕失去爷爷的心态
2.主要情节
示例:
《百年孤独》
马孔多的居民在失眠症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症,连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用途等信息。可是遗忘仍然以一种不可挽回的状态蔓延下去。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失忆。患者会慢慢习惯无眠的状态,然后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是耐人寻味的,这个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地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
(二)间接描写
1.借助环境映衬、暗示;借助物象映衬
示例:
《祝福》中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这两处除了写出当地的地方特点,还渲染出平静、温馨的氛围,烘托出水生嫂的朴实和纯洁。
2.通过他人评价、对比
示例:
《百合花》
(侧面描写)第53、54两节,作者通过担架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侧面烘托小通讯员为了救助战友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二、形象特点
(一)人物形象(内涵特点)
1.外在特征
(1)相貌:主要以容貌美与丑、精神状态好坏、服饰怪异和大众等为标准分析
示例:
容貌美丑:
《荷花淀》中水生嫂的健康美、《边城》中翠翠的自然美、《百合花》中新媳妇的青春美,《阿Q正传》中阿Q的头有疤癞等
精神状态好坏:
《祝福》中祥林嫂的三次容貌描写凸显的精神状态的变化,《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在于鲨鱼搏斗中精力的消耗,《复活》中玛丝洛娃的精神状态变化,《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先生被逼债时的情感变化等
服饰怪异和大众: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套中人”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先生贵族做派的喜感。
(2)身份:可以从工作、学习、家庭、社会、个人等角度分析
示例:
《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新媳妇,《荷花淀》中水生嫂的妻子身份、水生的丈夫身份,《祝福》中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佣工身份,《复活》中玛丝洛娃的妓女身份、犯人身份,聂赫留朵夫的陪审员身份,《老人与海》中圣提亚哥的老渔夫身份,《阿Q正传》中阿Q的农村短工身份等。
(3)地位:主要从社会地位(上层、中层、底层或文明、落后),团队地位(核心影响、积极参与、边缘化)等分析。
示例:
上层:
《祝福》中鲁四老爷,《哦,香雪》中旅客、列车员(城里人),《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未发配前的林冲等,《荷花淀》中水生(革命队伍中积极先进人物)。
中层:
《祝福》中鲁镇人,《边城》中把总等边城人,《复活》中监狱长等
下层(底层小人物):
《祝福》中祥林嫂、柳妈,《阿Q正传》中阿Q、吴妈、王胡,《复活》中玛丝洛娃及其他犯人,《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哦,香雪》中香雪(处在封闭落后环境中渴望文明)等
(4)经历:可以从经历丰富与否、顺境和逆境、遭遇与运气等角度分析。
示例:
《祝福》中祥林嫂遭遇悲惨,《复活》中玛丝洛娃被骗堕落,《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童年不幸,《老人与海》中圣提亚哥历经磨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害发配,《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们被抛弃在现代文明之外,《荷花淀》中水生嫂在保家卫国中的觉醒等。
(5)类属:是指人物形象属于那个阶层、群体或团队,是哪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示例:
《祝福》中祥林嫂是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劳动妇女,《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新媳妇是抗战军民的代表,《老人与海》中圣提亚哥是“硬汉”形象,《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是被现代文明遗忘的人群,《哦,香雪》中香雪是闭塞山村中现代文明的追求者,《边城》中翠翠是美与爱的化身,《党费》中黄新是坚定勇敢、忠诚于党的共产党员形象,《小二黑结婚》中小芹和小二黑是大胆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民主的新青年,《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是被生活异化的小人物等
2.内在特征
思想(品质)
正面: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等。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等。
①拼搏类
正面: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等。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等。
②奉献类
正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等。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等。
③职责类
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于律己等。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等。
④大爱类
正面:热爱集体、家国情怀、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深明大义、见识高远、顾大体识大局、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等。
(2)情感
自然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感恩自然;与自然抗争。如《边城》中翠翠,《荷花淀》中水生嫂,《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老人与海》中圣提亚哥等
社会类:热爱生活、充满希望、向往未来;与命运抗争;绝望、看不到出路。如《祝福》中祥林嫂,《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
人际类:爱亲人、爱祖国、爱他人、感恩他人,度化他人,自我度化。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边城》中爷爷、傩送、大佬等
(3)性格
正面,善解入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徇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等。
反面,胆小怯懦、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放、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等。
(4)境界
示例:
《百合花》中新媳妇、小通讯员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救赎等。
(5)心理:包括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示例:
《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顽强、睿智、执着、独立,并不逊色于她的丈夫,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
《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仁爱、坚强,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可笑、得乐且乐和爱慕虚荣,米考伯太太的虑事周全、能屈能伸,米考伯先生的狱友们有着吉普赛人般的热情、洒脱。
《阿Q正传》中阿Q一贫如洗、无家无业,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麻木愚昧的落后农民的典型形象。
《边城》中翠翠:美丽、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 “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老船夫:忠于职守、重义轻利、善良仁厚的老人;船总顺顺:豪爽有担当,互助友爱、
淳朴仁爱,喜欢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乡邻:互相帮助,友爱善良,热情真诚。
(二)物象(特点)
1.象征
示例:
《百合花》中野菊花是通讯员人性复苏的象征,百合花是新媳妇人性复苏的象征;《边城》中的“虎耳草”,是“爱”与”美”的化身,寓意一个妙龄少女翠翠的质朴纯真的品格和美丽的心灵,是一种高洁而纯粹爱情的象征;《老人与海》中海洋是人类社会的象征等。
2.隐喻
示例:
《变形记》中作者卡夫卡把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隐喻了现代人怎样的处境。而甲虫背负着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甲虫外壳坚硬、内在软弱,隐喻人的软弱怯懦;甲虫总是将身体缩到壳内保护自己,隐喻人试图逃避现实和对世界的恐惧;甲虫的壳除了起保护作用之外也带来隔绝,隐喻人的隔阂乃至隔绝……这就是卡夫卡式虚构带来的丰富的意蕴。
三、形象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
(1)揭示社会意义
(2)表现核心价值
2.次要人物
(1)推动(串起)情节
(2)衬托主要人物
(3)丰富、深化主题
(4)交代、暗示环境(关注群像)
示例:
《祝福》
次要人物——柳妈
1.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2.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3.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鲁镇人们的群体形象之对祥林嫂的称呼不变
(1)“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从其夫名而呼之。小说未言及她的姓字,不是作家的疏忽,正是为了表现妇女低下的地位。这句作为过渡句,通过一个称呼语交代人物的身份及其深蕴的文化历史内涵,也表明她终究被鲁镇社会暂时接受和承认了,开始了她在鲁镇新的生活。
(2)“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保持原状。反映出鲁四老爷一家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决的不予承认的态度。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
(3)“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鲁镇人们的群体形象之社会伦理观念
整个鲁镇社会在伦理观念上与鲁四仿佛是形成了共识的,音调的变化,笑容的冷冷,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
(1)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
(2)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3)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
(4)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
——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群众之间隔膜、冷漠。
3.我
(1)线索人物(叙述者、亲历者、见证者)
(2)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衬托主要人物
(4)同主要人物一道揭示主题
示例:
《祝福》
“我”是祥林嫂命运的旁观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我”更对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百合花》
①“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起着贯穿全篇的作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我”的观察表现出来。
②“我”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是故事的一部分,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③“我”的形象也表现了战争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利落”和“主见”。
(二)物象的作用
1.情节上: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人物上:交代;烘托;衬托
3.环境上:营造;衬托;暗示
4.主题上:揭示;暗示;深化
示例:见前面“物象”分析
四、形象考点新题型
(一)历史人物改写
示例: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该题“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其中“文学效果”可从多角度理解。重抓冯至“诗化小说”的特色,重在景、情、境及哲理化方面阐释,参考“知识建构”与小说常规答题角度即可。
(二)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福斯特将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两类,其中扁平人物就是性格简单鲜明,性格特征往往会被突出强调的人物,这类人物优点是具有讽刺作用、典型意义、推动情节发展;缺点是形象单薄、一望可即。扁平人物多少次要人物。而圆形人物是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真实刻画的性格复杂的人物,这类人物优点是多元立体、内涵丰富,缺点是令人琢磨不透、难以概括。圆形人物多是主要人物。
示例:
《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夫妇、《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等就是扁平人物,而《复
活》中聂赫留朵夫、《阿Q正传》中阿Q、《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等则是圆形人物。
(三)人物的真实与荒诞
何为人物的“真实”?
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而
而“荒诞(虚构)”则是在真实基础上艺术加工形式。
示例:卡夫卡《变形记》《骑桶者》
问题一:桶为什么可以骑?“我”为什么要骑着桶前往?
明确:空桶也有其隐喻意蕴。煤桶可以骑是因为空无所有,空到了轻飘的程度,进而写出了人的一无所有。“我”幻想骑桶去,是因为困境紧急别无他法,骑着桶比走着去快,说明了“我”的心态,幻想尽快摆脱困境。由此,空桶成了一种匮乏、希求和寻找的隐喻。
问题二:“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 飘浮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有什么隐喻意蕴?
明确:无根才会飘移,失重才会上浮,由此感受其实质。飘浮是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态,“我”飘在空中,与地面疏离,无法与别人沟通,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以及无法沟通。同时也形象地说明“我”这个小人物在社会中无根、无力、无足轻重的生命状态。正因如此,老板娘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间“把围裙解了下来”扇一扇,导致了 “我”被扇走,可见“我”的轻微、渺小。
(四)人物群像:“群像”的书写既是作家的关照从“人物典型”到“人物群体”的流变,也是文学从树立典型到关注次要人物立体性的转变。
示例:
《边城》中边城人们共同营造的典型社会环境,《祝福》中紧紧裹挟祥林嫂的鲁镇封建气氛,《阿Q正传》中未庄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氛围,以及高考小说《理水》中“中国的‘脊梁’的描写分析”,
(五)人物语言多样化与人物品格
示例:2021年浙江卷高考小说《麦子》·主观题“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①质朴的语言,塑造主人公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如作品第一自然段中的人物语言。
②诗化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如“我们种的是太阳”。
③含蓄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如“我们是簸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