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16: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3.1 常见的天气系统
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均等或冷暖锋受地形阻挡而停止不前的锋
暖气团运动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锋面 组成
坡度 大 较大 很小
云系 雨区 云系狭窄,雨区在锋后宽锋前窄 云系宽阔,雨区多在锋前 云系十分宽阔,雨区多在暖气团一侧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雨雪、大风、降温天气; 阴雨,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小,伴随升温 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受暖气团控制,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③冬季的寒潮;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①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②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天,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天无三日晴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3.锋面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1.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中高纬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
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
气压P1锋面气旋西部为冷锋,东部为暖锋
C.降水区出现在1和3 ,冷锋后,暖锋前
对我国的影响 气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反气旋:①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下,我国北方寒冷干燥晴好——形成“秋高气爽”天气。 ②7-8月在夏威夷高压(副高)控制下,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晴好——伏旱天气。
3.2 气压带和风带
1:热力环流的几个规律:
a.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上升,多阴雨天气(热低压);近地面气温高,反之(冷高压)
b.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c.高压低压,均为同一水平面比较
d.近地面和高空高低压相反
e.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高处凸出---高凸低凹:
2: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成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促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3.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地球表面均匀,
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4.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范围10度左右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影响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高温多雨
冬季 西北季风 温和少雨 (寒冷干燥)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西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冬季 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温和干燥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带控制 南北纬10°之间 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亚洲马来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等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交替控制 南北纬10°-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部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我国南方,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 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美洲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和非洲西南角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海洋性候 单一风带控制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半球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月~2月 7月~8月 谷形(凹形)
2.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热量带——以“温”定带
热量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热带 >15℃ >25℃
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0℃ >20℃(温带海洋在10~20℃)
温带 <0℃(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20℃(温带海洋性除外)
亚寒带 0℃以下 最热月在10℃~20℃
3.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以“水”定型。
雨型 特征 气候类型
年雨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 mm
夏雨型 夏季多雨 冬季干旱或少雨 热带草原气候 (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00) 温带季风气候 (500-60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1000 mm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 (<250) 温带大陆性气候 (<25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250) 极地气候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