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 区际练习与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梳理(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 区际练习与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梳理(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16: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梳理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梳理】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
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3.区域协调发展:是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1)区域内部统筹: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3.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4.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考点二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知识梳理】
一、流域
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河道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组成。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流域面积决决定河流的水量,影响径流过程。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一)尼罗河流域
1.流域概况: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人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涉及11个国家。尼罗河有两条主要支流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终年多雨地区;青尼罗河上游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经沙漠地区。尼罗河人海处年平均流量约2300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约725亿立方米。尼罗河流域生活着大约1.8亿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25立方米年,属水资源短缺地区。目前85%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但仍有约50%的可耕地未得到灌溉;水电开发率仅为10%。
2.尼罗河上游发源地:①白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 ②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
3.青尼罗河汛期出现在8—11月的原因?
青尼罗河流经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8—11月是雨季,赤道低压控制该区,降水多。
4.白尼罗河比青尼罗河流量稳定的原因?
①白尼罗河位于赤道地区,上游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发源于维多利亚湖,湖泊的调蓄作用使径流量稳定。②青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季,流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5.阿斯旺水坝 利>弊
(1)其正面效益:防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旅游。
(2)消极影响:
①下游失去了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②河口处海域沙丁鱼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
③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④海岸遭到侵蚀后退,三角洲面积减小。
【合作探究一】
1.历史上尼罗河的泛滥对埃及农业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大量淤泥,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土壤盐碱度,故尼罗河沿岸与三角洲地区成为主要的农耕区。
2.为什么埃及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河谷和河口三角洲?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二、不协调的流域开发
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尼罗河流域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贫困等多重压力,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流域内各国加快了对尼罗河的开发与利用。上游、中游、下游国家在水资源使用方面的矛盾不断凸显,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此外,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等,又加剧了尼罗河流域的环境问题。
1.尼岁河流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在尼罗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由于缺乏协作,流域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下游地区的供水。
(2)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多,造成水库淤积等。
(3)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严重等。
三、走向协作的流域开发
加强流域内的合作,兼顾各国利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对于尼罗河流域国家摆脱贫困、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成立协作组织,统-规划管理
成立政府间的协作组织,对全流城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是流域内部协作开发的首要条件。早在1999年,尼罗河流域各国建立了政府间合作机构一尼罗河流域组织,其宗旨是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尼罗河水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2001年尼罗河流域所有国家发起“尼罗河流域倡议行动”,旨在合作进行水源地管理,解决土地退化问题,并促成各国的脱贫与发展。
2.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尼罗河流域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协调利用尼罗河的水资源。2011年,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六国签署了旨在公平合理使用水资源的《尼罗河流域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苏丹、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三国领导人在喀土穆共同签署合作宣言,同意在尼罗河水资源分配以及“复兴大坝”蓄水等问题上进行协商。此外,尼罗河流域各国通过区域水电开发与电力联网建设,加强区域电力贸易的合作。
3.环境的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
面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尼罗河流域国家认识到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共同利益,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例如,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曾经援助上游的乌干达控制维多利亚湖蓝藻,此举也有利于埃及本国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上游水生态环境保护符合上下游国家的共同利益。
(二)长江流域
三峡工程有利的影响
1、减轻洪水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2、利于吸血虫病的防治 3、减轻湖泊泥沙的淤积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的流量5、改善枯水期的水质 6、调节气候7、可缓解华中、华东电力紧缺状况等 8、改善上游川江航运条件
三峡工程不利的影响
1、淹没土地、文物古迹等2、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3、可能诱发地震4、库区泥沙淤积加重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6、库区蚊虫滋生,给人们健康带来影响7、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等8、入海河水减少,海水倒灌,海水上溯,海水侵蚀加强9、入海泥沙减少,河口鱼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三 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
【知识梳理】
一、“一带一路”
1.“一带一路”: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走向
(1)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2)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3)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走向
(1)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
(2)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
1.地缘上的联系性
(1)“一带一路”国家地缘的临近性和联系性增强了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人口、资源、资金、信息的流通,有效推动了国家间的协作发展。
(2)途经地区地形、气候类型多样,自然地理环境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文化、宗教等也存在空间分异,对国家及地区间的协作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各国资源条件差异产生的供需矛盾,促使各国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3.交通通信的联通性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中俄和中缅石油管线的建成、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国内段的通车,以及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的中俄高铁、中俄天然气管道、中巴铁路、中缅印铁路、北斗卫星的全球覆盖等,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
4.经济发展的互助性
(1)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共性问题。
(2)沿线国家在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5.“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
(1)中蒙俄经济走廊。
(2)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3)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4)中巴经济走廊。
(5)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6)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1.在全球层面
(1)有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平和谐的国际秩序。
(2)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2.对区域而言
(1)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2)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3)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3.对沿线各国而言:加强了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
4.对我国而言:有助于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