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课程目标
目录
第一部
清之盛
第二部
盛之危
第三部
危之鉴
盛
危
一、清之盛
二、盛之危
三、危之鉴
一、清之盛
二、盛之危
三、危之鉴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
(1651-1722)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
康乾盛世
(1684-1795)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开拓并巩固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帝
乾隆帝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无从旁假。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4:00 朝祭,早膳,读圣训
7:00-12:00 处理政务
12:00-15:00 听学者讲解经史
15:00-23:00 晚膳,处理政务
雍正帝
1.奏折制
权
皇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皇帝
官员
速
密
详
权
皇
作用: 获取信息
提高决策效率
强化对官僚控制
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
——(日)佐伯富
1.奏折制
2.军机处
权
皇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职能变化:
中枢秘书机构
军机大臣由皇帝指派 兼职充任
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西北军务
皇帝直接监督下
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跪受笔录 决策权在皇帝手中
养心殿
军机处
内阁
只负责一般文书
域
疆
东南:
东北:
北部和西北:
西藏:
西南:
清朝前中期如何拓展和巩固疆域的?
域
疆
1662年郑成功和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
1689年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清朝击败蒙古准格尔部
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
1762年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驻藏大臣,设立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西南:改土归流
清朝前中期如何拓展和巩固疆域的?
域
疆
域
疆
域
疆
域
疆
域
疆
西跨
西北达
北接
东北至
东临
东南到
南包括
西南抵
喜马拉雅山脉
域
疆
18省:巡抚、总督
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宜
内蒙古盟旗
西藏
青海
办事大臣辖区
驻藏大臣
盛京
新疆
伊犁将军
乌里雅苏台
黑龙江
吉林
将军辖区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域
疆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意义?
奠定版图,多元一体
经略边疆,影响后世
力
财
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GDP占全世界1/3
制造业份额是
英国的8倍
俄国的6倍
日本的9倍
顺治时入不敷出,乾隆时期国库存银长期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
耕地明末6.7亿亩,
乾隆末年超过10亿亩
粮食产量18世纪末中国的粮食能养活3亿人
——数据源于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口
人
翻了6倍以上
3.13亿人
——数据源于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市
城
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数据源于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清)《盛世滋生图》局部
化
文
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约 3500 种,合计近 8 万卷,3.6万余册,约 7.7 亿字。根据各书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下面又分许多类。它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化总结
文化专制
四库全书
一、清之盛
二、盛之危
三、危之鉴
一、清之盛
二、盛之危
三、危之鉴
年代 面积(顷) 人口(人) 每人实得土地
乾隆18年(1753) 7801142 183678258 4.25
乾隆31年(1766) 7807156 208095796 3.75
嘉庆17年(1812) 7913939 361600000 2.19
道光13年(1833) 7420000 389942036 1.86
清代土地与人口比例变化表(单位亩/人)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人地矛盾
人口盛
大兴文字狱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 据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控制思想,扼杀创造性,阻碍科技进步,社会发展
发展矛盾
文化专制
文化盛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而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
皇权之颠下的政治僵化
和珅被查抄的部分家产有: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一米以上的珊瑚树11支……和珅贪贿财物合人民币约1620—1800亿元之间。
——《庸庵全集》
吏治腐败
贫富差距拉大
阶级矛盾加深
在英国使团传教士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VS
阶级矛盾
皇权盛
财力盛
城市盛
级
阶
矛
盾
天理教留下的箭头
结合教材中嘉庆皇帝《罪己诏》,说一说嘉庆认为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重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最高统治者面临危机的什么心情?
乾嘉之际,白莲教起义
嘉庆后期,天理教起义
矛
西
中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清高宗实录》
……西方却经历着另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剧变:传统王朝一个个倒台,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共和国、工业革命、全球殖民、海上霸权……历史的发展突然加速,在中国还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夷狄”裹挟着血与火突然出现在面前,这样的会面,另中国措手不及。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
天朝迷梦,闭关锁国
VS
工业文明,拓展市场
盾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4
清军入关
1689
《尼布楚条约》
《权利法案》
1729
设立军机处
1748
出版《论法的精神》
1757
“一口通商”
1776
发表《独立宣言》万能蒸汽机应用
删销焚毁书籍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华盛顿宣誓就职
1793
马嘎尔尼访华
一、清之盛
二、盛之危
三、危之鉴
一、清之盛
二、盛之危
三、危之鉴
安
居
思
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清之盛
本课小结
危之鉴
疆域
人口
财力
皇权
人地矛盾
城市
阶级矛盾
发展矛盾
中外矛盾
盛之危
文化
1.课后阅读推荐: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2.课后思考:你眼中的康乾盛世是怎样的?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