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9 08: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清明上河图》明·仇英
《清明上河图》清·陈枚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5课
宋元
近代
明至清中叶
1368年
1840年
一、经济
(一)农耕经济的繁荣
材料一:明朝中期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猪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阅读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的变化。
新作物的引进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
粮食产量增加
材料二:
(一)农耕经济的繁荣
材料三: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植桑是以桑基鱼塘为主要模式的,......将低洼的稻田挖深改为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积在塘的四周培基,树之以桑。这样既避免了水淹,又有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
——乐锐锋《桑史——经济、生态与文化(1368-1911)》
材料四:种植五谷以十亩为率,大约二麦居六,秋禾居四。二麦种于仲秋, 小麦更多。先大麦播种,历冬至夏五月收刈。大麦先熟,小麦必夏至方 收。秋禾以高梁、谷豆为主,其次黍稷。沙地多种棉花、芝麻与稻间有种者。初伏种豆,末伏种荞麦,多用麦地,俱秋杪收刈。
——康熙《巨野县志》卷7
合理利用地力、农时
对外贸易的新变化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都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形成市场网络、白银大量流入并实现货币化
主要的环球贸易线路(1400—1800年)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材料三: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徽商大宅院
乔家大院
出现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商人群体
材料四:
工商业的新变化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在《棣怀堂随笔》中说:“吾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人群体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士与商之间的交融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私营 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 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农民自身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形态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三)手工工场的出现
阅读课本84页的“历史纵横”,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类似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早期形态”的具体表现;
2、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中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自由雇佣劳动
(三)手工工场的出现
一个商人的故事
商人李某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李某为织造、染练。李某深受其累,本欲就此束手。恰有亲戚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甚巨。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谋利。官衙闻讯,竞以李某结交海盗之名,强行入狱,后经家人多方营救方得以出狱。回顾往事,感慨道: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方为稳妥之道。倾其所有,尽置田亩,日积月累,家境渐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故事中反映出明清时期影响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农本观念”影响扩大再生产;
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实行海禁政策;
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二、文化
王守仁
李 贽
黄宗羲
王夫之
(一)进步思潮的出现
顾炎武
材料一: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
王守仁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隐含平等和叛逆色彩。
心即理
将程朱理学的“理”转化为“心”,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材料二:“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藏书》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李贽
蔑视权威和教条;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主张男女平等。
材料三: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1644年清军入关
政治:否定君主专制。黄宗羲批判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经济: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强调工商皆本。
思想:强调社会责任感,主张经世致用。
从明亡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二)世俗文化的发展
1.小说
社会动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给小说深刻的影响。
突出个性、人欲的表露。
(二)世俗文化的发展
2.戏曲
传奇 (明)汤显祖 (清)孔尚任 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昆曲 发源:江苏昆山一带 在戏曲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京剧 形成:清朝道光年间 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逐渐世俗化(平民化)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技著作
著 作 类别 朝代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药物学 明朝 李时珍 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 1000多个。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学 明朝 徐光启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明朝 徐霞客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 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 明末清初 宋应星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应用性强,科技并无创新成就。
重总结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2.西学东渐
▲ 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对进步的外来科技成果持排斥态度
想象
(传教士传播的信息+西方政教合一)
合乎事实
(中西方海外贸易)
东学西渐
作者:布歇(1703-1770),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
中国皇帝上朝
三、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小组讨论
请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
三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知识结构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
文化
农耕经济的繁荣
手工工场的出现
原因:人多地少、新航路开辟、对外交流
表现:新品种输入、产量增加、农产品商品化
资本主义的萌芽
进步思潮的出现
(重总结)
世俗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
王守仁:致良知(在之前思想教条化的背景下从理到心,但本质没有变化。)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过于极端)
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批判封建专制制度(1644年清军入关)
小说(明末小说)
戏曲
科技著作(重总结)
西学东渐
都是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内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品经济的发展
表现:海外贸易、市场网络、商人群体、工商业市镇
儒与商之间的交融
关于重农抑商问题?
传奇《牡丹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昆曲(融合了唐诗、宋词、元曲)
京剧
(世俗化、平民化)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讨论、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